洛阳的平民音乐集锦
洛阳豫剧
豫剧是洛阳第一剧,更是我国的“八大剧种”之一。豫剧起始于清朝初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豫剧的音乐伴奏是用枣木梆子打拍,故又称“河南梆子”戏。
《程婴救孤》
豫剧发展至今形成艺术上各具特色的“五大流派”,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常香玉、陈素贞、马金凤、闫立品、崔兰田。人们又称之为“五大名旦”。洛阳豫剧是豫剧中的豫西调,产生于民国初年。当时出现了洛阳最早的女演员王金枝。30年代是豫剧豫西调发展的兴盛时期,一批在艺术上有造诣的名角,云集洛阳。诸如燕小庚、韩小丹、崔大照、胡转运、张妞、张庆官等数十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豫剧多次为中央和省市领导人演出。更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种。现在,老一代豫剧艺术家马金凤,被誉为“洛阳牡丹”,以其高亢的唱腔,造诣极高的艺术表演,仍然深受观众欢迎。以曾广兰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豫剧名伶活跃在城乡舞台上。
主要剧目
《涤耻血》、《白毛女》、《九件衣》、《忘本》、《穆桂英挂帅》、《窦娥冤》、《破洪州》、《花打朝》、《花枪缘》、《杨八姐游春》、《洛阳桥》、《红楼梦》、《牡丹的传说》、《藩金莲》、《朝阳沟》等。
洛阳曲剧
洛阳曲子,渊源于南阳曲剧。洛阳曲子,经过了坐堂弹唱,高跷曲和高跷曲登台演唱三个发展阶段,到了民国初年,新的剧种洛阳曲剧开始诞生。1927年,洛阳曲子名角朱六来,朱天水等在洛阳缄演出,观众大开眼界,并成立了曲子班子。解放初期,这个曲子班子称为农民曲剧社。该团1956年在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中,新编历史剧获得剧本,导演、演员等7 项一等奖。老艺人朱六来,朱万铭获荣誉奖。
曲剧《状元招亲》
演出剧目
《屈原》、《洛阳桥》等。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为洛阳一带特有的曲艺,始创于清代中期。河洛大鼓是以洛阳一带流行的小唱为内容,运用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的腔调,经过陶冶、取舍而形成的新派系。当地人都称河洛大鼓为“说书”,至今在洛阳一带常把“说书唱戏”联在一起。张天培和其高徒程文和在洛阳老城青年宫设书场,说唱《九头案》、《刘庸下南京》等,场场坐满,深受欢迎。
1958年在中南文艺会演时,获得了高度赞扬,并接受了文化部领导的建议,将“说书”改为“河洛大鼓”。后来合并到市歌舞团。
演出剧目
《武松赶会》、 《李老三修渠》等。
古乐演奏
市郊区龙门镇十万宫庭乐队是一支历史悠久的乐队。该乐曲传说为隋唐时代宫庭音乐,后流传民间。它采用的是古老的工尺谱。主要乐器有管子、笙、木鱼、铜铃、云板、二胡、三弦、小铜锣等。每曲演奏四至十五分钟不等。两曲还可连续演奏。它音韵古朴,平和幽扬,余音绕梁。
清末,龙门镇民间就自发组织了古乐队。一开始在田山村山下演出,后来传入田山村内。目前已传了六辈人。演出时,老艺人们少则十六人,多则十八、二十四人不等,着兰长衫,头戴清朝秋帽,协调一致,技法稔熟,俨然是一组古乐的活化石。
演出剧目
《颂升平》、《富贵不断头》、《清天歌》等十八首曲子。
关键字: 历史 河南梆子 洛阳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