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峪口三清观让我与道教结缘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话果真不假,苏峪口三清观里会“说话”的神像着实让这块儿灵杰之地“火”了起来,“名”了一把。作为一名无神论者,虽然我已经从电视、报纸上知晓了神像会“说话”的科学解释,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还是带着些疑问决定到三清观探个虚实。
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同事们驱车来到苏峪口,车行至道观门口,一位身穿百衲衣的道长面带微笑,迈着轻盈的步态迎了上来。在他的指引下,我带着一份好奇,怀着一种不太虔诚的心态随道长走进了道观,听着道长对道教文化及诸位尊神的介绍。不知为什么,道长寥寥数语虽然充斥着对道教文化的信服与对神灵的崇敬却没有令我烦感,反而从他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广博的智慧。以前,宗教文化在我的思想里是与科学绝对对立的,我曾偏执的认为宗教学说是一种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当然道教也不例外。但是今天,当我身临其境,置身于道观之中时,一种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息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
早就耳闻三清观的“回音壁”颇具灵气,果不其然,站在三清观“回音壁”太极图内,我说话的声音在山谷、道观中回荡,这种回音清脆而响亮,仿佛山在与你对话,神在听你倾诉。道长告诉我们:“这里是一块儿神仙灵、地气通的风水宝地,道家所讲的风水术其实是与现代建筑学中的建筑选址息息相关的,它是一门关于建筑选址、布局的技艺。”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惊叹于建造这座道观的建筑师们选址建造技术的精湛,也许这里出现“回音壁”是建筑上的一种巧合,但它却巧合的如此绝妙,让人不得不感受到这里的灵气。站在“回音壁”太极图的中间向上仰望,主殿依三座大山而建,这三座大山与主殿内供奉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遥相呼应,似与天地相通,气势磅礴。山的南面一幅天然的太极图出现在眼前,它位于三清观西南面陡峭的山腰上,这幅太极图界限清晰,阴阳分明,是由山体上的灌木及草本植物点缀而成,浑然天成,令人赞叹。道长告诉我们:“这幅天然的太极图直径长约42米,南边为阳(天),北边为阴(地),中间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清晰可见。这幅天然的太极图出现在这里给苏峪口三清观带来了灵气,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重要图像,它里面包含着古人无限的智慧。宇宙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太极图中。太极的动静运转揭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在主殿的左上方是一座龙王庙,龙王庙建在整个道观之上,泄洪沟的旁边。问及道长我才得知,这里每到下暴雨时就会暴发山洪,山洪会沿着三清观旁边的泄洪沟流到山下,这使得三清观存在着被冲毁的危险。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三清观不被山洪冲毁,人们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龙王庙。道长说:“虽然今年苏峪口暴发了山洪,但三清观却毫发未损,山洪突然改变了流向,沿着高于泄洪沟一丈的山坡携带着大量的砂石涌到了公路上。我们在道长的指引下来到了山洪袭击过的地方,果然如道长所说,洪水真的改了道,把原来林草茂盛的一面山坡冲的满目疮痍。这种奇妙的现象用自然科学暂时无法解释,也许真的是得益于龙王的庇护,但无论如何,这神奇的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跟随道长又来到了主殿,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从数码相机中观看神像“说话”,而我却无心于此,目光落在了一本《楼观石本道德经》上,轻轻翻开我国古代伟大哲学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那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种无边的智慧。道长生动的为我讲述了关于老子的传说,关于道教文化的渊源,听着听着我不免有些自惭形秽,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接受了十几年的现代教育,却对我国的传统道教文化知之甚少。道长真诚而又精辟的讲解让我了解到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内涵极其丰富的古老宗教,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有着非常系统的信仰体系,她曾经与我国古代的医学、药学、化学、天文地理学、算学、养生学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蕴含着深邃的生态智慧。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十分重视人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她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故而《阴符经》开篇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她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人类不应随意对其进行杀戮,阻碍它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她认为,“天道无为,任物自然”,人们应该遵循天道,莫要以“我”观物,不要随意干预自然界的客观进程;她认为,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的,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最有智慧的物类。因而道教认为人为“理万物之长”(《太平经》),也就是说,人肩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她认为,“仙道贵生”,因而道教将敬重生命作为其重要的教义宗旨,希望人们对生命要有慈悲之心,不要随意杀戮生灵。《太平经》说:“夫天道恶杀而好生,蠕动之属皆有知,无轻杀伤用之也。”《老君说一百八十戒》日:“不得焚烧野田山林”,“不得妄伐树木”,“不得妄摘草花”。道教的人生观也同样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道教主张“少私寡欲”,“知止不殆”。这一思想告诉人们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无限的私欲,需要我们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在向大自然谋取利益的时候要有所节制。“知止”、“知足”,才能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常乐”、“不殆”。同时,道家思想一贯主张的兼容并包,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胸襟,使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能够时时更新,永远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此时此刻,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在我心中尤然而生,当我恋恋不舍的迈出三清观的大门,眼前的一切都似乎充满了灵气。近处的灵光寺,远处的笔架山,蜿蜒的山溪沟道,让我浮想联翩。俗语说:“佛渡有缘人”,我想我与道教的缘也许就结于此。
关键字: 回音壁 苏峪口 道教文化 龙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