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的运动
清代乾隆皇帝曾说:“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解放前,由于社会不安定,宁夏回族人民为了健身自卫,学拳练武的人比较普遍。民间有一句谚语说:“学得一身武,走遍天下无人堵。历史上回族习武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还用它来保护自己。
在清末民初年间,西吉出现了威振纲、陈保富两位弛名西北的拳师。人们说:“威振纲的链枷棍神仙难躲,陈保富的鬼头刀万夫莫当”。流传于吴忠、灵武一带民间的有张家枪、何家棍、马家软功和固原等地的“回回十八肘”等。另外,六合拳、梅花棍、母子棍、链枷棍、三尺鞭、花剑、十路弹腿等也广为流传。银川的马鸿、海原县的马振武、西吉县的于子祥、固原的居奎等,在民国时期颇有声威。建国后,老拳师们有了真正用武之地,为宁夏回族的体育事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1957年在甘肃省武威举行的武术观摩表演中,马鸿、马振武均获三等奖。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中蒋鸿燕获表演二等奖。1964年在山东省举行的第三届全运会上,王新武荣获太极拳第一名。现已80多岁高龄的马振武,在1979年和1980年,在广西南宁和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会上,他的“罗汉拳”分别荣获表演一等奖和优胜奖。
木球
木球运动是回族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它是由农村青少年放牧时的“打篮子”、“赶毛球”演变而来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1986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正式列为表演项目。1990年宁夏还举办了全国八省区木球邀请赛。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木球正式列入比赛项目。近十年来,自治区曾多次举办过木球单项运动会,两地两市都曾组建过木球运动队。
方棋
方棋也是深受回族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在南部山区各县农村尤为盛行。此棋下法极为方便,下棋者捡来小砖瓦块、石块或干羊粪作棋子,在田埂地头或墙角房檐下一蹲,在地下画一横7行竖8行的长方形“棋盘”即可开赛。棋盘中共有56个交叉点,棋子各28粒。交战双方轮流布子,布局完成后,便轮流行棋对奕。在行棋中,某方如能走成、4枚棋子彼此相连的正方形(称作“成方”)即可“吃掉”对方任何一个能破坏“成方”的棋子,直到分出胜负。从1984年起,固原地区就曾举行过3次方棋比赛。近年来,经过自治区及各市县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已研制出了方棋比赛规则。在1991年自治区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正式列为比赛项目,终于使这一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登上了大雅之堂。
踏脚
踏脚是流行在南部山区尤其是泾源县的一项回族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青年小伙子们两至三个为一方(或者更多一些),展开1对1、2对2、3对3,甚至更多的踏脚比赛,各方以从身后或侧身蹬腿或踢脚的方式,向对方进攻。如果被对方蹬倒或招架不住而退场,便被认定失利。经过多年挖掘整理,这项回族民间体育活动已有了比赛规则,并在自治区1991年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被正式列为表演项目,同时也被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列为表演项目,在这次运动会上宁夏代表队的踏脚表演荣获一等获。
拔腰
拔腰是农村回族青年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青年农民劳动休息时,在田间地头或场园进行拔腰活动。比赛时,俩人侧身弯腰搂抱对方腰部,并使劲将对方抱起,如果有一方将对方的两脚拔离地面,则为获胜。
关键字: 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 比赛规则 自治区 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