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行之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1) 2006年12月24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诗人张志和即兴填写的这首古词名篇《渔歌子》,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人们反复吟诵而历久不衰。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学时代背诵过的东西,很长时间都不会忘却。伴随着“白鹭”、“桃花”和“鳜鱼”,“西塞山”早已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深处,似乎永远也挥之不去。西塞山其实就在我们湖北——近年来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的黄石市,离武汉仅1个小时的车程。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一直没有想到要去看看。终于等到了这个双休日,前往造访的又恰好是黄石市西塞山区的学校,才有了机会登上这座刻在记忆中的历史名山。准确地讲,西塞山其实不能称为“山”,它的海拔仅176.5米——以登山者的目光看,仅仅一个小土坡而已。然而,因为它突兀挺立在长江边,临江一面为悬崖绝壁,构成了一道过往商船必经的险隘关口,自古以来,就以“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和扼守天险的地形,集古战场和风景名胜于一身。西塞山雄姿(转贴自网上景区介绍图片)如果在春天登西塞,且不说“桃花流水”,就连青山叠翠也会给人赏心悦目的快感和愉悦。春到西塞山(转贴自网上景区的介绍图片)可是,冬天来观同一景致,即使在阳光灿烂的正午,枯黄的草木也只会增添几许历史的苍凉感。登山的必经之路,蜿蜒曲折。不知道为什么,双休日出游,这座记忆深处的古名山也几乎没有游人,杂草丛生,树木凌乱,一派萧瑟景象。留影还是必需的“功课”。毕竟,“西塞山前白鹭飞……”这历史名篇名句,直到今天依然再一次被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列入了小学生“必背的七十首”古代诗词之中。估计“白鹭”是无缘看到了。但是,我们还是发现了西塞山一处最美的景点——白鹭栖息地,由于成千上万的白鹭云集,遮天蔽日,鸟粪日日堆砌,竟然把岩石和树木都染成了一遍雪白,形成了被称作“西塞残雪”的自然奇观。 (景区介绍里的白鹭云集图) 让西塞山出名的,主要还不是《渔歌子》。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扼守长江中游,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有历史记载的大小战事就有百余次。例如:三国时期,东吴孙策为报杀父之仇发兵攻黄祖,在西塞山激战获胜。其弟孙权也曾三次征伐黄祖,使西塞山狼烟不断。其后,西晋倾举国之兵分道伐吴,浮江东下,吴人设置“铁锁横江”重点把守,晋军激战西塞山后一举灭了吴国,三国分立的局面终告结束。元朝期间,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设重兵扎寨西塞山,后被卜颜铁木儿歼灭。到了明末,李自成取南京途中“兵败富池口”,后经西塞山转战鄂南。清咸丰三年,洪秀全率太平军弃武昌东下,在西塞山战胜清军,东进南京建都。之后,太平军又与清军争夺武汉,在西塞山展开过恶战。西塞山最后一次重大战事发生在1938年,国民党精锐部队七十四师等,在西塞山与日寇混战五昼夜,重创了日军。 西塞山怀古,古战场才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关注的焦点。李白、刘禹锡、韦应物、陆游、苏轼、黄庭坚等唐宋大家,都在此留下了佳句。山顶上陈列着仿造的几门古炮,依稀再现了这个军事要塞的千年雄姿。 (待续)
关键字: 东西 桃花 渔歌子 白鹭 西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