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墓前的沉思
在内蒙,正如同在内地许多地方一样,餐前或席间都必有好茶招待。但内蒙的茶是清一色的奶茶,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据说,奶茶亦如绿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补品,除了能提神解乏、增食降压外,还能防止动脉硬化和治疗感冒。因而,热情好客的蒙古民族,一直以来都把它作为招待远方客人的上乘佳品。 作为喝惯绿茶的人,初喝奶茶,我感觉有那么一种淡淡的青啤味,远不如喝酸奶那么适应。原本想浅尝辄止,略为品品便罢了,但席间一位内蒙朋友对奶茶来历的诠释,却让我深信不疑,并不由得不肃然起敬了。 这位朋友说,奶茶是“和亲”使者王昭君发明的。昭君是屈原故里人,长江边上长大的汉宫王妃。出塞匈奴以后,饮食不适应是可想而知的。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喜欢喝奶,昭君却喜欢喝茶,而昭君原本就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作了匈奴皇后的她,自然不能不顾及单于的习惯。怎么办呢?这时,她想了个折衷的办法,即把茶和奶这两种饮料搀和起来,于是,便有了“奶茶”。奶茶一出,不仅单于喜欢,整个匈奴的人也都喜欢。以后,奶茶也就不胫而走,逐渐在草原上流传开来了。 不知道这一说法究竟有多少史实根据,但至少说明,王昭君在北方以及后来的蒙古民族人民的心里,既是美丽的,又是和善和聪颖的,受到了历朝历代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景仰。有关昭君的民间传说和神话很多,这只是我不经意间听来的诸多动人故事中的一例而已。 千余年来,北方人民对王昭君的纪念既有许多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又有许多引人瞩目、深思和流连忘返的文史书籍、碑刻和纪念地等实物。位于呼市南郊约9公里处,始建于公元前西汉时期,如今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昭君墓,便是最好的具有代表性的见证。来呼市,昭君墓是一定要到的。 昭君墓在昭君博物院内。跨入阙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石板神道。神道中央,次第竖立着大理石碑亭、牌坊和铁制的双马双人塑像。碑亭有工人正在维护,碑上刻写着原国家领导人董必武1963年10月谒墓时题写的一首律诗: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 舞文弄墨总徒劳。 牌坊上面有取自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诗的“青冢”两个大字。雕塑的主体人物是联辔并行的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其底座一侧,用蒙、汉两种文字刻写着“和亲”二字。 沿着神道直行,接近墓冢的地方,两侧还各竖立着一根高大的石柱。解说员说,那叫“墓表”。 神道的尽头便是巍峨高耸的墓冢,四围长满了细长的青中带黄的蔓草。传说,因每年凉秋九月,草原由青转衰时,附近草木一片枯黄,唯独昭君墓上却芳草青青。面对这一独特景观,加之对昭君光照千秋事迹的感念,于是有人便美其名曰 “青冢拥黛”。这或许也就是杜诗“青冢”一词的来历吧? 墓丘其实是一个大土堆。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可登临。墓顶是一个30来米高、面积相当于篮球场那么大的圆台,建有一个八角凉亭,游人可借以休憩。伫立纵目,远山、田畴尽收眼底。俯瞰近处,墓园如画,景色怡人。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瞻谒完昭君墓,我想,杜甫的那首被清代学者沈德潜赞为咏昭君“绝唱”的咏怀诗,不过是在经过湖北秭归(今兴山)县昭君故里时推己及人所生发的对社会和个人遭际的感慨。如果那时候条件许可,他也到这里来看一看的话,那么他一定也会深深感到,昭君虽躺于塞外,但坟孤魂不孤,“独留青冢向黄昏”是不对的。古往今来的草原人民,实在也没有亏待这位为汉匈和平事业而“一去紫台连朔漠”的墓主人的。 昭君,本名王嫱,字昭君。她于汉元帝时被选入汉宫为宫女,但三年之中未见圣面。由于画师毛延寿作弊,她的美貌直到拜别汉廷时才被元帝发现。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宫求和亲,昭君自愿远嫁,“乃请掖庭令求行”。于是,才有了“沙碛微惊数骑尘”,“红妆千里为和亲”的“昭君出塞”那生动感人的历史一幕。 应当说,虽然其后如老杜等历代封建文人常常以悲情来审视这一历史事件,但在当时,至少汉匈两边的统治阶层还是极为认同和看好的。首先,呼韩邪单于认为和亲为匈奴带来了安宁,便封昭君为“宁胡阏氏”,意为给匈奴人带来和平安宁的皇后。其次,汉元帝也觉得和亲会给汉王朝带来好处,所以改这年的年号为“竟宁元年”,取意为边境安宁。 据有关考证,昭君出塞前,匈奴和汉廷之间已经有了20余年的停战,而出塞后,又使得这种和平局面再延续50余年。这后50余年,汉匈之间更是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太平景象,不能说与旨在消弭战乱、平消纷争的“昭君出塞”没有关联。 昭君出塞后未及三年,呼韩邪单于就亡故了。此时,昭君上书汉廷求归,而“成帝敕令从胡俗”,又嫁于其子,复为后单于阏氏。此后,昭君便一直在那个“大漠天低四野圆,黄沙千里人绝烟”的地方,远离故土,远离亲人,同匈奴人民一样,过着“住穹庐、被毡裘、食畜肉、饮乳酪”的游牧生活。 昭君正是以“心怀四海图”的情怀和“永留青冢在塞外”的气节演绎了一幕“和亲”保国的英雄故事,完成了百万雄师难以完成的大事,因而也就难怪有将领在昭君墓前留下感慨说,“儒夫愧色”了。 一如董老称赞昭君“识见高”一样,史学家翦伯赞在游览了昭君墓后也曾赋诗赞美说:“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1961年,他还在《人民日报》发表《内蒙访古》一文,文中说:“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这也是对“昭君出塞”以及昭君墓所作出的极高的历史评价了。
关键字: 制作 奶茶 好茶 民族 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