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房四宝的特色
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也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神韵和风采,精美博深的艺术造型,引发着使用者的激情和遐想,为灿烂的中华文化谱写出累累篇章,被誉为"文房四宝"。
一、笔
毛笔是中华祖先创造的书写汉字的主要用具,据史书记载始于仓颉。1954年湖南长沙战国墓葬中发掘的一支竹管兔毫毛笔,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秦将蒙恬在王翦灭楚时到中山,见中山兔肥毫长,可作制笔原料,便改变原来的笔制,统一毛笔的名称,始称"蒙恬笔"。这种用兔毫制成的毛笔,一直为古代书画大师、诗人书生所青睐,唐代诗人白居易誉之为:"紫毫笔尖锥兮利如刀"、"紫毫之价如金贵"。
毛笔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上已广泛用毛笔来书写。先秦时,毛笔有多种名称,如"弗"、"不律"等.秦平天下后统称为"笔"。
二、墨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墨,中国人已经使用了数千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有用石墨、朱砂书写的。汉代纸料发明后,用石墨作书已感不适,一种以漆烟和松煤为之的丸状墨产生了,这是日后用墨之滥觞。公元4世纪三国魏时,韦诞制出了超乎寻常的好墨,“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到了晋朝,发明用胶配制,墨的质量又提高了一大步。西晋陆机《平复贴卷》墨汁晶莹,书法朴拙,用秃笔,综合体现了书写工具改革的成果。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王朝之一。唐朝设官置厂专事造墨,墨官祖敏,研究朝鲜进贡的松烟墨的制作经验,多方取材配方,采用古松烟与鹿角胶煎膏和成制墨的方法,闻名于天下。从石墨的使用到人工造墨的出现,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热衷于书法绘画艺术的君主,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奚氏父子制出的佳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得到李煜的赏识,赐奚氏姓李,世称“李廷珪墨”。到了宋代,不但有了松烟墨,还创制了油烟墨。
墨
名工辈出,佳墨缤纷。文人以书法为重,故视墨为宝,取墨甚严,辨墨亦精。因此,宋墨已至尽善尽美的境地,足以辅助大书法家,大画家垂名千秋。宋人名迹之流传于今日,仍能见其艺术的辉煌,名墨之作用功不可没。明代是制墨业上最光辉、最有成就的朝代。先进的“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应用,带有装饰形式的成套丛墨“集锦墨”的出现,受到普遍欢迎。清代制墨业虽及不上明代的规模,但康、乾二朝均善于书,对墨的制作极为注意,所以御制名墨,精绝千古。嘉、道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墨的生产就逐渐走下坡路了。
三、纸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造纸有史籍记载。西安东郊的灞桥地区的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植;。物纤维纸。蔡伦死后约80年,即东汉献帝时,又有以左伯为代表的“子邑之纸,研妙辉光”,这种纸书写流利,携带方便。魏晋南北朝造纸技术已十分普及。东晋时,国家明令以纸取代竹木简,纸张产量大增,质量提高,并出现了藤纸、苔纸、竹纸等新产品。
描金双龙蜡笺
唐宋时期,由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造纸业也十分昌盛,区域、原料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品种增多,出现了许多名纸佳品,争奇斗艳,各展风姿。明代纸类齐全,凡前名纸,均能仿造。到了清代,造纸业的发展已经有了规模,有专门为宫廷用纸,有一般用纸,有仿古纸,有外来纸等。纸的发明为文化的繁荣和传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勋,同时,带来了书写工具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
四、砚
砚,集书法、绘画、雕刻诸艺术为一体,特有的色调和造型,加之浑然天工的巧琢,以其庄重与风雅,成为"四宝"之首。文人学子在案头陈放一砚,在书写作画时一边慢慢地研磨,细品墨行于砚上的乐趣,一面细细地舔笔,玩味笔贴于砚面的细润,似乎可以得到无限的创作灵感。亦有并非为追求笔墨运行之甘苦,而只追求砚石发墨的滋味者,执墨悬腕于砚上,其乐陶陶。而或邀集挚友,取来清水一盆,将砚沉没其中,品评赏析砚石天然成趣的纹理,其乐何然。
砚
又有成癖者,将砚辗转于掌手间,感受其温润细腻的肌理。斯人斯乐,唯己可知。历朝砚台,以其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质地,不同的种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国砚史。
关键字: 书写 文房四宝 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