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康民俗:皮影戏
皮影戏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皮影戏是山区农民为了祈神还愿和庆贺丰年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化.皮影是用大张驴皮涂绘勾金、着色雕制而成, 是一种图案艺术。所表现的人物、景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皮影戏的表演者点上机油灯,手持皮影在幕布后上场。舞台形象便靠强烈的灯光将皮影投射到白布上。表演者边舞边唱, 题材主要以历史故事为主。伴奏的乐器共有“5件”:即木琴、套锣、笛子、鼓(一鼓、双面鼓、两套鼓)和撞铃。
皮影戏演奏者来自农民,群众和演员有着共同的感情和兴趣。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深受山区群众喜爱。在保康,皮影戏流行数百年而不衰。到了近代,随着文化娱乐活动的日益丰富,皮影戏才逐渐隐退。如今在山区农村,只有在喜庆之日,才能偶然上门表演。近几年来,先后有北京电影制片厂以及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媒体来襄樊市保康县采访报道了皮影戏。
关键字: 中国 保康 成熟 皮影戏 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