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庙会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月古庙会萌芽于后赵皇帝开凿伾山大佛时期,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两山相继修建了许多寺庙、道观,庙会的规模逐渐扩大。明嘉靖二十一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修建了浮丘山碧霞宫古建筑群,使庙会规模步入高峰期。至明末,浮丘山庙会、山东泰山庙会、陕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被称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浮丘山庙会位居第二。2004年4月,浚县古庙会又被财政部、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浚县古庙会,时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长达一个月之久,会期长,规模大,每年都吸引着来自晋、冀、鲁、鄂、皖等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数百万的香客、游人来此观光。每月的初一、十五和三、六、九日,还有来自周围市县烧香拜佛,求福还愿的大量香客。
浚县古庙会是汇集传承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大平台。宗教信仰,历史上是庙会的主题。大伾、浮丘两山,古刹林立,儒教、佛教、道教三种文化和谐共处。在老百姓心中,这些宗教人物都是能为人佑安赐福的神灵。同时,千百年来,在数不清的香客中出现了许多由大量偶然事情积累起来的“显灵”的事件,使方圆几百里百姓中广泛流传着“浚县山,灵!”的说法。更有去浚县朝山进香赶庙会,必须连续三年才能“功德圆满”的说法:一年许愿,二年显愿,三年还愿。
浚县的庙会社火表演很有特色。三层人叠起的高跷;太师椅上高空翻滚的狮子;真刀、真枪,真拼实打的童子功,显示出瓦岗军驻扎大伾山时在浚县民间带出的习武雄风……省文学院民俗专业作家孟宪明观看后评价说:“这才是真正的庙会,这才是真正的中原民俗文化!”
民间小吃是庙会中一大亮点。浚县自古为通衢之地,商旅络绎不绝。正月古庙会形成之后,更招徕四方客商,饮食业随之发展,名吃名菜历代推出:香气扑鼻的饸饹面,质白细嫩的豆腐皮,香焦酥脆的花生米,醇香利口的梨膏糖等都是流传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名吃。
更吸引人目光的是庙会的民间工艺品。如此规模宏大的古庙会,不仅为物资交流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也为周围民间艺术品汇集提供了理想的展露天堂。石刻、泥玩、柳编、布艺……各类民间艺术品随处可见。其中泥玩更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当年隋末瓦岗军攻打大伾山北麓的黎阳仓,长期在大伾山驻扎兵马。期间,将士们常用大伾山下黄河岸边沉积的胶泥捏制战马和螺号,时间一长,泥玩就成为一种文化在民间流传下来。在老百姓长期的泥塑制作中,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民间艺人。其中有4位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大师。杨玘屯村民间老艺人王蓝田的作品,已被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挖掘、整理、传承古庙会文化高度重视,古庙会规模越来越大,游览秩序、卫生环境越来越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善。2003年,大伾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景区;2004年,又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省级文明旅游景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游览。今年春节期间,国家工商联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张维新先生一行考察了庙会文化后,高兴地称赞说:“浚县,是中原文化圣地!”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加拿大学者安得里先生游览时观看了庙会影碟后,评价说:“浚县庙会,是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关键字: 历史 浚县 萌芽 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