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大佛游记
本人可以说是“一生爱向名山游”,可是,“天下名山僧占多”,一出门旅游,就不免要进寺院。可是,我进寺院,也只是看看而已,谈不上拜佛。 今年4月18日早晨,我们从无锡市区出发,不一会儿工夫,就来到小灵山脚下。路上,我忽发奇想: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来拜佛呢? 一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40米灵山大照壁,壁后是仿照天安门金水桥而建的五明桥。关于“五明桥”,导游作了一番讲解,什么“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我也并不十分的明白,只拣自己觉得顺当的一桥走过。那大概就是“内明桥”。导游说,走“内明桥”的人可以得到开阔的胸襟、博大的视野、良好的道德和超凡的智慧等等。这只是笑谈,我也没有去管它,只走自己的路。 进入“五智门”,迈向大气磅礴的“菩提大道”,绕过“阿育王柱”,来到“九龙灌浴”。该景观取自佛教故事,内容为展示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的宏大场面。因为要到十点钟才能展示这样的场面,我就没有停留,而是一直往上走去。看过大型仿石窟青铜浮雕“降魔”以后,爬上不知道有多少级的台阶,来到大佛的脚下。 据导游说,灵山大佛高88米,它的修建源于赵朴初老先生的“五方五佛”理念,赵老认为神州大地上,西有乐山大佛、北有云冈大佛、中央有龙门大佛、南方则是香港天坛大佛,惟有东方还缺少一座大佛,于是,就有了修建灵山大佛来填补空白的做法。 来到大佛面前,或近或远,或左或右,盯着大佛的眼睛看,觉得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我,慈祥地关注着我。难道真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我疑惑地绕大佛一圈,然后站在大佛的前面沉思。 有一些人,登到莲花台上“抱佛脚”去了。说是“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平安”,我不知道灵山大佛是不是这样的“灵”,真能给“抱佛脚”的人带去幸福。但是,我知道,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福寿康乐的心情却是真切的,希望佛能保佑他们。 看过大佛,我就下来,一路品味着寺里看到的楹联:“山灵水灵人灵,灵心能成大佛;天净空净陆净,净土即在此方。”“灵心”到底是什么?我有“灵心”吗?这里就是“净土”吗?“净土”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午十点钟的时候,一声洪亮的号角声,长号齐鸣,“佛之诞”音乐奏响了,喷泉也随着音乐跳跃起来,时而冲向27.5米高莲花高台,时而在低处欢跳,烟雾迷蒙,一种神秘而又神圣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广场。 一会儿,长近6米的莲花瓣徐徐张开,通体鎏金的太子佛从中徐徐升起。这时九龙所喷出的水柱直喷莲花,广场的气氛达到了**,数千游客在这庄严的气氛中感受内心的震撼。在九龙喷水形成的水幕中,金色的小释迦牟尼佛像按顺时针方向,自转一周。太子佛塑像高达7.2米,立于巨型莲花之中,四大力士托起莲花,周围绕以九龙喷泉以及八个供养人。 一阵西风吹过,把呆看的人们的衣服打湿了,那些忽然醒悟过来的人们,呼啦一下,就跑散开了。我站在那里,奇怪地看着跑散的人们,任由圣水飞洒过来。一会儿,大家又聚拢过来,仰望着、静默着,在人们的呆看之中,莲花瓣又徐徐合起来。音乐停了,喷泉也歇下来了。 这时,“龙嘴”里淌出了圣水,游客连忙拿着矿泉水瓶子、塑料袋、小杯子等东西来接等。似乎那圣水本身就是幸福和好运一般,老太太虔诚地捧着、喝着。 我看着这些虔诚的人们,忽然有所悟:佛与众生的不同,只在于布施与祈求之间。佛,把圣水洒向人间,洒向每一个需要它的人,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而众生只是一味地祈求,希望获取,得到保佑,可有谁想到甚至做到庇佑普天下的人,特别是劳苦大众呢?如果有,那他就是“佛”了。刚才在寺院的偏殿门旁的一幅对联又跳到眼前:“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啊,佛本是凡人,他之所以成佛,实在是在度人中自度。他明白,只有在度人之后才能自度,在布施之后才能得到;或者说,度人就是自度,布施就是得到。 佛,就是一种大胸襟、大智慧、大热爱。所谓“灵心”,也许就是对这一点的体悟吧?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心内身外,无不是“净土”。 游完景区,我带着一身的轻松,告别灵山大佛而去。此时的“我”,似乎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关键字: 名山 多 天下 灵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