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云冈石窟游记
一个带雨的秋日,随团来到山西省大同市,游览了与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齐名,被誉为我国“石窟三圣”之一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离大同市区不远,从市中心的下榻处驱车西行,20来分钟就到。一路上,随处可见上面写有“云冈石窟——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等字样的横幅和标语。原来,云冈石窟在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次会议正式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已申报成功的28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最年轻的一处遗产。
石窟门前,有一座新立的汉白玉石碑,在题额“世界文化遗产”一行楷书小字下面,有郭沫若先生手书的“云冈石窟”四个行楷大字。郭老于1964年7月游览石窟时曾抚今追昔,挥毫题了“游览云冈石窟”诗一首。诗云:“天教微雨为清尘,来看云冈万佛身,佛法虚无何足道,人民万古显精神。”这碑题四字想必是从保存的墨宝中复制而来。
从此处抬眼前望,便可见到东西绵延约1公里长的横立的黄褐色山崖上,镶有许多重叠交加的洞窟。远看也许不觉得有何特别之处,穿过办公用的四合院近前一看,却见一个个洞窟内都有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云冈石窟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开凿,到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完成,总计用工60余年。之后如唐朝贞观年间,又曾开凿个别石窟,辽、金、元、明几个朝代也曾多次修整彩绘。现存的53个洞窟里面,有大小窟龛1200多个,石雕造像5.1万余尊,其中最大的17米,最小的2米。这53个洞窟恰似53颗璀璨明珠,神采各异,闪烁着五光十色的艺术光辉。
洞窟都被按照由东而西的顺序一一编了号。讲解员领着看了其中极有特色的几个洞窟。
先进去看的是第三窟“碧霞洞”,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洞窟。窟前断崖高达25米,窟顶上层正中凿有弥勒大龛,东西各雕三层方塔,西侧后室雕有一佛、二菩萨塑像。他们个个面颊腴润,体态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形象极其生动鲜明。
第五、六两窟为一组毗连双窟。五窟中央端坐17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像,据称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六窟的形制与五窟有异,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雕有佛祖、菩萨、罗汉、飞天和三十三诸天塑像及各种骑乘,叙述释迦牟尼从母亲摩耶夫人妊娠有孕、腋下降生、步生莲花、诸天护法、乘象回城、仙人占卜、造四时殿、母亲去世、箭射铁鼓、宫女舞伎、出游四门、冥想人生、逾城出家、白马惜别、林中修炼、悟道成佛、讲经说法等30余篇佛传故事。窟内雕工之娴熟,制作之精巧,布局之适当,形象之逼真,均让人过目不忘。
另外,第六窟东壁中间有一牛眼般大小的洞隙,不经讲解员指点,还不容易发现。透过厚仅寸盈的洞壁,可看到隔壁第五窟。从此亦可以想见当时雕工的高超和惊险。因为稍有不慎,便有塌壁可能,搞得前功尽弃。
第七窟有“六美人”之称。该窟南壁门拱之上雕有6个供养菩萨,分成两组,相向而跪,手捧莲花,面带笑容,姿态优美,形象楚楚动人。
第十三窟雕有一尊交脚弥勒佛像,端坐正中,高13米。右臂大佛掌之下,另雕一托臂力士塑像,对佛掌形成支撑,为世间所少见,显示石工对力学原理的谙熟与匠心独运。
第十五窟人称“千佛洞”,泛指佛像众多之意。窟内西壁佛龛下方,雕有摩尼宝珠,并配置有狮子、树木、鱼鸟等,栩栩如生,造型优美,据说是研究北魏时期动植物的珍贵资料。
第二十窟的立壁在隋唐时已经塌毁,致使造像露天。主像为释迦牟尼坐像,胸肋以上部位保存较为完整。佛像两耳垂肩,脸型丰满圆润,两眼有神,鼻直口方,面带慈祥,雕饰精美,富丽雄健,是云冈石窟中富有代表性的石雕佳作。
清朝文学家朱彝尊在他的《云冈石窟记》中说:“云冈之寺有十,建自拓跋氏。今之存者特其一耳。石佛大者,高七十余尺,小至径尺。斩山为窟数十,凿佛数千躯,架以飞阁。凡客大同者,必游。”
游罢石窟,自是深有同感,然心中随之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古时人为何要在这里开山凿壁?
原来大同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不仅是闻名全国的现代“煤都”,而且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北魏京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特别是北魏王朝自道武帝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在此定都开始,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为止,共96年,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6个皇帝。大同市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此区域内还出过25个皇后、9个皇妃。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就有以典型的“北雄”特色而著称于世的古都大同。
关键字: 云冈石窟 大同市 孝文帝 山西 石窟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