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祖山
壶口之东,距河岸约2o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大山,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千年古树,绿荫蔽日,景色宜人,兼有众多传说,这就是黄土高原晋西南边陬有名的人祖山。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史记》,说它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晋文公避骊姬之难时曾在这里住过五六年,但没有讲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到公元 527年郦道元写《水经注》时,说它叫风山。因为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风姓人,后人(约在宋朝前后)为了塑造这个山与风姓人的关系,说:“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将它改称人祖山。这些说法尽管有些荒谬、臆造,但作为一地风光仍受到人们的保护,屡增建筑,越来越完整地向传说中的人祖山方面发展,给这里留下众多宝贵文化遗产。人祖山主峰为人祖庙,海拔1742.4米,周围建有大小庙宇16座。
人祖庙建在伏羲岩上,占地约四五亩,内有后宫、献亭、增房、乐楼、钟鼓楼。在塑像座下有今人掘出的一只木箱,盖书“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庙为天火所焚,装皇骨于箱,埋神座之下的记载。创建年代无考。山巅西南有一平台,称“卧云台,上树碑褐数块,文字已脱落不清。台畔地平处有一锅状石窟,俗称“天盆,传说为人祖洗漱用具。崖畔陡壁有清同治十三年所镌“伏羲岩三个大字,岩下崖凹处置有尺余高的十八罗汉。崖畔有一出入门洞,上嵌“南天门匾额,以下石阶小径可通诸峰。卧云石畔有一 100多高的陡壁,俗称“舍身崖,崖壁半腰建一悬空小庙,上下无路可攀,由上问下俯视,风萧贯耳,令人生畏。主峰西四公里处有一梁叫“苇于梁,上建石寨可容百余人。此寨三面陡峭,一面有阶可攀。寨壁有“天福二年(注:后晋年号,公元 937年)正月十六,一州人户在此避难石刻,寨内有旱井、石碾,这就是吉州有名的南山沟寨。清代编的《吉州志》记曰:“州北六十用深山中,四面俱石崖,垒级以登,一人扼守,万夫莫上,刀剑炮石皆不能坏。主峰西一公里处有一宝光寺,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末陕西宜川赵子和在此隐居。主峰西五公里处有“兀形石咀,高约 200术,三面临渊,一面梁头建有 162个台阶,可直达庙门,俗称高庙。主峰西七八公里处,有一大石洞名门“风云洞。传闻此洞深不可测,洞风习常如雷,村民为防蛇虫狼豹出没其间,用石封垒洞口,洞外有清康熙五年(1666年)所建“多手佛寺。主峰北10公里处,有一孔山寺,俗称透窟窿寺,是人们沿着石岸自然形状而建,内有三个小殿,泥塑三大士、观音等像。
人祖山上,不仅人工建筑奇特,且有一望无际的天然森林,春回百花盛开,清香扑鼻;夏季林荫蔽日,清凉透心;秋季果实累累,行人碰额;冬日银装素裹,松怕翠绿,产猴头、蘑菇、树花、木耳。山中有金钱豹、野猪、褐马鸡、麝、獐等动物。
人祖山,不仅有瑰丽清幽的美景,而且有令人神往的传奇。这吧有穿线架,滚磨沟。相传在上古时,洪水滔天,淹没丘陵高山,只有伏羲兄妹二人登上人祖山避过了洪水,为传宗接代,通过隔沟穿针引线,隔沟滚磨扇,结为伉俪,繁衍了一地人口。后人为怀念他们,于山巅建庙,每届农历七月十八,朝山集会纪念。
关键字: 人祖山 壶口 晋文公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