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雪山下的纳西族人!!
哈巴雪山位海拔5396米。每年11月,是最佳登山季节,前来登山的人络绎不绝,而承担高山协作一职的,则是位于雪山脚下的哈巴村的纳西族人。他们在协助登山者上百次冲顶的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对于雪山,对于登顶,对于生活,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在哈巴雪山下,生活着一群纳西族人。他们在雪山之颠行走如常,给登山者领路,设计路线,背负行李,被称作哈巴雪山的“夏尔巴人”:登山离不开他们,但登山带来的荣誉却与他们无关。
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上,他们既要在登山者前面探路,开凿阶梯,铺设绳索,又要在后面为登山者提供后勤保障,队员们的行李全都由他们背着,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
哈巴雪山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境内,海拔5396米。每年11月,是最佳登山季节,前来登山的人络绎不绝,而承担高山协作一职的,则是位于雪山脚下的哈巴村的纳西族人。他们在协助登山者上百次冲顶的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对于雪山,对于登顶,对于生活,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在一座美丽的雪山下,有间温馨的小木屋,木屋中有温暖的火塘,简单、纯朴、与大自然相亲相爱……
在哈巴村的古鲁坝,有家名为哈巴的小客栈,在旅游者之中很有口碑。客栈的主人公分别是和绍全、杨晓明和杨秀兰。三个人的人物关系是这样的:和绍全和杨秀兰是夫妻,杨晓明和杨秀兰是兄妹,所以杨晓明是和秀全的小舅子,熟悉他们的人都跟着和绍全叫杨晓明小舅子。
杨家是地道的纳西人,据说很早以前,丽江的纳西人到此开荒,无意中发现遗落的玉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便确认这是块肥沃的土地,于是移民到此,安家落户,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所以“古鲁坝”有“最早来到这里的原住民,即本地资格最老的居民”的意思。古鲁坝现今居住着80多户纳西人。
和秀全本是汉人,本姓杜,后来入赘到杨家,改姓了纳西人最大的姓——和。因为会点医术,也就在这一带走村串户,给人看病,“有时畜生病了也给看”。村里村外的人都叫他和医生。
这一家子是我在哈巴村认识的,他们开的哈巴客栈,几乎是登山者攀登哈巴雪山的必经之地。他们不仅提供登山前的住宿和粮水补给,还可以提供高山协作——小舅子本身就是纳西人,登顶哈巴雪山100多次,是哈巴村唯一可以全天候带人登山的向导。
哈巴村人过着很多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在一座美丽的雪山下,有间温馨的小木屋,木屋中有温暖的火塘,简单、纯朴、与大自然相亲相爱……
攀登哈巴雪山,对于外来者而言,再怎么熟练也显得刻意,而对于世代生活于此的哈巴村人来说,只是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因此,他们每次登顶,都没有激动,每次下山,都能安然入睡。
吃饭时女人不能和男人一起上桌,只能躲到偏屋内去吃,要不就是等到男人吃完后才能上桌。
虽然生活在万山丛中,但外边的世界一样改变了和医生一家,甚至整个哈巴村的生活和思想。
早几年哈巴雪山西侧的下尼支发现了钨矿,和医生也做起了开矿的生意。1982年,或许是这条线上常有收购山货的生意人走动,挨晚了需要找个落脚处打尖休息吃饭,他家又开了个小店,有个当时很时髦的名字,叫“文明食宿店”。当时的规模极小,仅两张铺位。
自打杨秀兰家招赘了和医生,作为妻子,杨秀兰不但要下地干活、洗衣做饭、服侍老母,还要打理小店,搞点副食品、棉布等小买卖,常常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等有了一双女儿后,更是上有老,下有小,中有老公一应伺候。
关键字: 哈巴雪山 大自然 登山者 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