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旅行:走到大芦山(转自普洱信息港作者abai)
由于历史岁月的变迁,一条普洱思茅人熟悉的路径已模糊在人们的记忆里。22年前,属于普洱县行政区划的思茅人到普洱开会(包括社长一级的会议),或是吃公家饭的普洱机关干部职工下到思茅公干,常走的一条路就是普洱县城——德化(普洱)——云仙(思茅)这一条山间蜿蜒小径。这一带山峦起伏、林海葱笼,地形十分复杂。上了年纪的老干部,讲起下乡公干走这条小径的酸甜苦辣,仿佛有着收不拢的话闸。居于这个缘故,我们一行五人组成的傻瓜队伍决定拾着前人留下的脚印,去体会这条小径的艰辛困难程度,进行一次怀旧的旅行。
四渡“赤水”,收获着好心情
我们驱车来到普洱县德化乡留宿了一夜。当天下午被热情好客的乡党委政府领导的接风自烤酒搞得晕头转向。清晨来临,还在醉意朦胧的我被同伴唤醒开始出行。我们按照当地人绘制的路线示意图沿途按图索骥。出了乡政府所在地勐泗村,经南德社,过红星寨,淌过清澈的山涧,走过碧绿的田畴,翻越葱郁的茶山,来到了一座漫山遍野均是思茅松挺拔生长的高山。
在这里,无法对山的内涵下确切的定义。我只能真切地感受举目无涯的群山仿佛就要向你亲昵过来。林涛阵阵,传递着群山间亲切的问候。鸟语花香,点缀着山色林海的绚丽多姿。一条杂草相间的深山野径,若有若无地伸向森林深处。“看,成片的奶浆菌!”、“看,这么多的青头菌!”、“啊莫莫,老鼠脚、喇叭菌多得不得了!”我沉醉在如画美景中的思绪被同行朋友的惊叫声拽回,急忙四下寻找。天啊!野径两旁,林莽深处,全部是可食用的深山蘑菇,一簇簇、一片片,五颜六色,长满整座山梁。为了赶路,我们只能边走路边采蘑菇,下到山脚下湍急的勐泗河时,我们采摘的蘑菇已不下10公斤了。
湍急的勐泗河在原始林莽的遮掩下顺山势而下,澎湃的吼声被林海的涛声撞了回来。我们相互搀扶着淌水而过,又爬上了另外一座看不清高度的大山。这座大山是前一座大山的翻版,林深、路滑,这样走了一公里多,来到了木材采伐区,大量的木材已被运出山外,留下了伤痕累累的山体和坍塌的林区路。整段林区路,坍塌很甚,有的已经导致了山体滑坡。林区路面上,到处是成簇状生长的马屁泡(蘑菇),让我们惊讶不已。仅几十米远的路段上,我们就收获了一塑料袋的马屁泡。大家慨叹:此山不是山,是蘑菇博物馆!
就这样上山、下山、踏河过溪,赤足淌过了四次河流,翻越了无数高山,来到了另一个美丽的山寨——德化乡那迁村花房社。大家安马劳顿,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夜宿团山,体味着浓浓的乡情
在花房寨子休息后,好心的毕云房大妈把我们领出山寨,告诉了我们去思茅云仙乡团山村的路线和注意事项,我们于是又开始了艰难的登山之旅。
走在通往团山的林海野径上,充分体味到了思茅绿海明珠这个称号的名符其实。走在山林的人,只能感受到某一个地段的森林韵味,而当你登顶后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群山思茅松林海的气度不凡。看着漫漫群山翠绿的林海,听着气势澎薄的松涛阵阵,仿佛置身于深深的海洋之中,人显得多么渺小和无助。
这里的思茅松林带保护得十分完整,没有采伐的迹象,松脂采集是这里山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这里定期有运输松脂的车辆开进山林。因此,一条十分简易的林区公路的触角深入到林海深处。我们坚信,顺着这条林区公路,我们一定能够到达本次旅行的中转站——团山夜宿。
看见寨子走一天!这话一点不假,走出森林,远远地就看到了茶林缠绕的团山村,可我们整整走了四小时,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九点,我们才走过泥泞湿滑的山路走进村公所。
夜晚陌生人的造访,引起了团山村人的警觉和好奇。我向村主任量出了身份证和思茅日报特约记者证,村主任和房东才打消顾虑,热情接待了我们。
关键字: 博物馆 德化乡 思茅松 普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