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
泼水节在傣语中叫做“楞贺尚罕比买”,即“六月节”。傣族历法以六月为一岁之首,相当于汉族农历正月,通常泼水节在傣历的六月十三到十五日,所以又称“六月新年”。傣历的月序比公历晚三个月,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的四月,泼水节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傣历新年与古老传说有关,表现了傣族人民前赴后继与自然灾害斗争的精神。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神捧玛点达拉乍把一年分为旱、雨、冷三季,规定了农时。他派天神捧玛点达拉乍来掌管节令,适时降温、降雨、降热。但捧玛点达拉乍随心所欲,晴雨无度、季节颠倒、冷热不分,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青年帕雅宛想弄清灾难的根源,用四块木板做翅膀,飞到最大的天神英达提拉那里,诉说人间灾难。然后去朝拜最高一层天上的宝塔。在傣历五月十五日这天,他撞倒天门,死在天庭门口。傣家人称这天叫“麦那便倒”,意思是木板之翼倒下的日子。
帕雅宛死后,天神英达提拉装扮成串姑娘的小伙子,去串捧玛点达拉乍身边七个美丽的姑娘。七个姑娘千方百计打听到捧玛点达拉乍的生死“秘诀”:他不怕火烧、水淹、箭射,只有用他头发作弦的“弓赛宰”才能杀死他。一天,姑娘把捧玛点达拉乍灌得大醉,悄悄拔下他一根头发作成“弓赛宰”,对准捧玛点达拉乍的颈子,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马上落地。可是,他的头冒出火焰,烧毁了村寨、森林,烧焦了土地。
为了扑灭邪火,姑娘们把捧玛点达拉乍的头拣回来,每年轮流由一个姑娘抱在怀里。每当轮换时,姑娘们打来清水泼洒,除去腐烂的污秽。英达提拉又让树鲁巴重新制定风雨冷热法,由帕雅宛的在天之灵带回人间,在傣历六月公布于世。因此,帕雅宛被称为“日子之王”。从此人间冷热分明,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于是傣族人民把六月作为划分旧年和新年的界限,举行隆重的泼水节。
傣历新年一般有三天,有时四天,分为“宛麦”、“宛恼”、“麦帕雅宛玛”三个阶段。“宛麦”相当于汉族春节的除夕,辞旧迎新,各家各户打扫卫生,准备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宛恼”是个空日,这一天不属于旧年,也不计算在新年之内。一般是一天,若这年是366天则“宛恼”有两天。“恼”是傣语,即捧玛点达拉乍的头腐烂的日子,要举行泼水。傣族全民族信仰巴利语佛教,“宛恼”期间要举行隆重的佛事活动。凌晨,所有人皆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妇女把井水、清泉水挑到佛寺里,太阳出来时给佛像洗尘,即浴佛。给佛像洗尘后,人们相互以水相浇,泼水相戏,相互祝福。“麦帕雅宛玛”这天是傣族新年的元旦,傣家人要举行盛大的划龙舟、放高升、跳孔雀舞和象脚鼓舞,热烈欢迎“日子之王”的到来。
新年到来之前,傣族人家除杀鸡、杀猪、酿酒外,还要做用糯米粉、红塘、芝麻、花生和石梓树花粉做成的年糕“毫诺索”,吃了这种年糕就意味着长了一岁。
关键字: 傣族 六月节 弓赛宰 泼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