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心中的影像-青藏九日
旅行中有些场景只能静静地和当地人一起去品味,拍照反而成了多余甚至令人生厌的举动。本文所要记录的就是一些拍照不能替代的记忆)
2007年的这次出行,起于2004年秋的一天,在去往纳木错湖的那根拉山口,跪在5200米海拔高度山上白白的雪里,大声地对着远处蓝色的圣湖“我会再来的!”。
于是我又来了!从青海湖,追随着油菜花盛开的脚步。。。跟着火车,从西宁到拉萨,经过格尔木、玉珠峰、可可西里、沱沱河、通天河、五道梁、唐古拉山、羌塘草原、错那湖;远远地见到藏羚羊群在水边,远远地看到和火车平行奔跑的藏羚羊。。。再次从拉萨出发,回到那根拉山口,那根拉一切如前,只是没有了那厚厚的白雪,从山口朝着云和水相连的方向驶去。。。
纳木错,与神耳语的方
右边是千万年形成的一个个特异的溶洞,左边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沿着扎西半岛,顺时针方向走着,在4718米海拔高度的圣湖边。。。念青唐古拉山,圣湖的源头,在云后若隐若现,千万年伫立在天边陪伴着纳木错,“海枯石烂都不变!”,四周一座座五颜六色的山。。。山和湖在阳光下变幻着色彩,风也变幻着,云朵翻卷曼舞着。。。
周围几乎不见其他的人;耳边,除了湖水轻轻拍打和经幡在风中的声音,一切都那么地静,静悄悄;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天水相连的地方,千万年来,这里就是这样,千万年后,这里还会这样。。。
而我们,沿着湖边,走着,坐会儿,也玛尼堆,拣着石头,抚着湖水,不知百年前是否来过,也不知百年后是否还会来,前世今生,今生来世,与圣湖,耳语,在梦中!
扎西半岛“白马宾馆”(帐篷)里,有人吹起了口琴,熟悉而又喜爱的旋律“amazing grace”,忧伤、美丽、经典、触人心底,流动在这幅心中影像的背景里。
药王山,感受纯粹
雨季的拉萨,几乎天天夜里下雨白天放晴;早晨七点,拉萨人,手挥着转经筒,嘴念着佛经,脚踩在雨后的路面上,个个别无他念地走向药王山;这里有颇具规模的崖岩石刻,药王佛在蓝色的圣环中面容安详,手捧药钵,祝福保佑着众生健康无恙!这里有西藏最大的玛尼堆,简直就是巨型的塔,塔边常年有工匠在埋头石刻经文,玛尼堆的石刻源源不断。
绕着玛尼堆虔诚地跟着藏人顺时针转着,走在前面年老的喇嘛虚弱地喘着气,坐了下来;在我转的下一圈见到坐着的他,平和安详的面容望着我,伸出手,接过我的赠与,微微笑右手抬起做了个藏式谢谢的手势;再下一圈,他已不见踪影。
山边的房间里酥油灯一盏盏,与清晨的光一起照亮人们一天的开始;崖岩药王佛像下,虔诚的藏民们默默地行着嗑长头的礼;工匠的石刻声,和着沙沙沙磕长头人手掌与地面的磨擦声,人们此起彼伏的身姿。。。见过很多次磕长头的情形,但这一次,我要掉泪,大约是为了感受到的那份纯粹,第一次心安静下来,感受到那份纯粹的虔诚!
接触唐卡
几年前第一次见到唐卡,有种面对神秘的害怕;几年后巧遇一位朋友,刚从拉萨请了六幅唐卡,受他博学和热情的感染,动了去接触唐卡的念头。
此行先在塔尔寺看壁画,还见到了据说已经失传的立体堆绣唐卡;当时的感觉就是壁画的颜色真鲜艳,想起了在新疆看的千佛洞壁画,感慨矿物质颜料的永久!立体堆绣,除了要剪裁功夫,还要从画面的背后填充织物以使人和物的形象立体化,明显难度很大;几百年下来,塔尔寺的立体堆绣唐卡依然色彩鲜艳、人和物栩栩如生,其中唐卡师傅的造诣非同寻常!
在塔尔寺参观唐卡后,让我们更带着一份冲动,来到青海藏医药博物馆,那里有举世无双、获得吉尼斯纪录的超过600米长的巨幅唐卡;这幅唐卡内容丰富,涵盖藏文化的方方面面,有历史、宗教及宗教史、民俗、医药、解剖、藏历、饮食、建筑等等;在此行之后看到的唐卡中发现,这幅巨幅唐卡基本包含了藏唐卡经典的画面、构图和内容,说一句不夸张的话:要想了解藏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请专家花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讲解这幅唐卡即可。真了不起!
来到拉萨,在八廓街附近的老街里走迷路好几圈后,找到大昭寺鲁固路1号唐卡画师阿加的画室;阿加是朋友的朋友,他的客人有不少是先把款给他,请他慢慢画,画个一年半载,完成后将唐卡包装好寄出去。我们去时,正巧他在休息,徒弟在上色,那是一幅美国客人为母亲定制的约长2.6米宽1.7米的度母唐卡,阿加笔下的度母雍容慈祥美丽脱俗,这幅唐卡中心是绿度母,四周是21个度母,其中有白度母和无量寿度母。看到的另一幅唐卡是阿加为朋友画的,白度母和周边吉祥的彩云和盛开的牡丹花,图面鲜艳华贵明亮,有一种望一眼就可以得到“阳光雨露”的享受。画师阿加四十开外,面色黑红脸庞瘦长线条柔和,微笑中带着纯朴和平和,眼神流露着包容和聪慧,他说“我们拉萨人都是这样,都很好很善良的”。
漫步在八廓街,一阵深沉但使人愉悦的诵经声,引着我们来到位于八廓东街10号的一间唐卡画室,只见在室外明亮刺眼的阳光反衬下,室内洒着几何状的光束,在光束和阴影之间,画室的四周,坐着四位画师,正随着诵经的节奏和旋律,一笔一笔平心静气地画着唐卡;坐在次旦朗杰画师旁边,看着他用金色一丝一丝地勾画着佛像四射的光芒,我的呼吸变得平和舒缓;此情此景,难以用照片、用文字、用语言描述,只能想象,想象着,也许呼吸就会舒缓再舒缓,这是一种很美的感觉。
观赏了一幅幅唐卡,觉得:人的面容的确是内心的写照。尤其是随着年纪增长,要想有副慈善的面容,内在的宁静和包容,需要修行才可以渐渐接近和达到。每次只要想想观赏到的度母面容,就不得不感慨内在修炼多么地不易又是多么值得!
木如宁巴,千年的宁静
2004年在拉萨的冈拉梅朵买了第一本《西藏人文地理杂志》,后来在上海偶然也会买,此行前拿着最近的一期,看到了大昭寺边上的木如宁巴照片和介绍,“拉萨有句老话:’先有木如寺后大昭寺’”,于是决定去实地看看感受一下。事实证明,找到木如宁巴不是件容易的事,哪怕是拿着杂志上的文字和画面介绍!
因为周围有二个木如寺,很多人好像更清楚北京路的那个木如寺;而我们找的老木如寺,据说建于吐蕃时期(公元820年),位于大昭寺东侧,和大昭寺仅一墙之隔;但当我们转了一圈又一圈没有找到时,在大昭寺的东南侧,有人告诉我们就在旁边不远处,但必须再转一圈,因为西藏是个到哪里都要注意顺时针转的地方,大昭寺更须如此!
于是在我们转到第三圈时,在大昭寺的东北面,找到了木如宁巴,见到了小卖部里面坐着的次仁阿妈,杂志上说阿妈曾经是牧场主的女儿,嫁人后丈夫去世,就独自担起了养育四个女儿的责任,现在女儿都大了,阿妈和三女儿住在一起,三女婿就算是入赘当儿子了;阿妈的面容慈祥友善,看到杂志上自己的照片,微笑着,但不激动,好像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有院子里的小姑娘们脸上露出欣喜但害羞的笑。
在拉萨,经常看到人们带着类似阿妈的那种面部表情,慈善微笑但没有大惊大喜,不管是看到没有想到的图画还是听到汉人口中突如其来的“突切奇”(藏语谢谢之意),你都无法看到你在其他地方可以看见的惊喜或欢喜表情,大约这就是佛教的长期浸染结果!淡定淡定淡定,无所住之意境!
木如宁巴是个僧俗混居的院子,里面有喇嘛,有住家;几步路之隔,就把人从喧嚣的八廓街带入宁静的木如宁巴;院子主要由二层楼的建筑和寺庙组成,院子中间是煨桑炉和自来水管。清晨,寺院里进出着朝拜的人,寺门口有卖酒和饮料的,阿妈那里有桑草卖,有人来,先往煨桑炉里添把桑草,然后带着酒进寺,里面有喇嘛一边音色洪亮地诵着经,一边有节奏地搅着祭祀的大酒桶,酒香和酥油味和着诵经声在寺里弥漫着。。。院子的门口二侧坐着等待布施的人们。。。
再次来到拉萨,发现追着讨钱的人越来越多,藏族是一个有着长期布施传统的民族,随着火车开进拉萨,这里的布施文化正在商业“铜臭”的熏陶下变质!这让我想起尼泊尔有关旅游介绍中提到,当地政府禁止游客给当地人钱物,因为不想让当地人养成“不劳而获”乞讨的习惯。不知西藏会怎样?顺其自然还是也立个法规?如果立了法规,那些靠布施一路磕长头的人,千里迢迢路漫漫,又将怎样完成他们的朝拜之行呢?!如果不立法规,拉萨是否将变成一个乞丐之都呢?但愿不会,但愿但愿!
甜茶馆,很“拉萨”
我们去了位于八廓街的巴桑甜茶馆二次,只为了默默地感受“很拉萨”“很藏族”的味道。这是一间很小的店,里面摆放着陈旧但很地道的藏式桌椅;和几乎所有的藏式房屋一样,从耀眼的阳光下走进去,屋子里总显得很暗,加上家具的陈旧和里面坐着的客人面庞的黑红、衣着的风尘仆仆,如果要画张油画,一定是一片暗着的背景里闪亮着人们的眼睛。
我们每次进去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是那种假装不经意的刻意注视,当我们的目光与之交汇时,多数藏人的目光即刻条件反射般移开;但也有例外,如手拿经书不时念念有词还用笔在上面画着一道道红色的藏族老干部,对于我们了解臧文化的愿望肯定地点着头,同时又告我们他的孙子在上海读中学,他去过上海;还有那个美女,穿着宝蓝色的衫裙,五官真地很美,来自波密,在八廓街的商铺做生意。
最难忘的是来自尼木的小女孩,今年上三年级,瓜子脸亮亮的眼睛,当听到有人夸她漂亮时,她会非常不好意思地将脸藏到姑妈的身后;因为汉语讲不好和羞怯,她很少说话,但总是低着头用眼梢偷偷地打量坐在对面的我们,当看到我为了逗她做的丑脸时,立刻响亮地发出“咯咯”的笑声不带一丝羞怯,笑的时候漂亮的小脸随着眼睛一齐放着光。
她的姑妈身材壮硕,不会汉语,连听都听不懂;当藏面端上来的时候,有根面条耷拉在碗的外面,她很讲究地用一次性筷子沿碗边将面条切断;吃完后,动作娴熟地从口袋拿出白色的餐巾纸擦拭嘴巴;我看到她手腕上的饰物很好看,赞扬了几句,她的亲戚翻译给她听,她就说送给我,我说不好意思,她说不贵的,但我还是没有好意思拿人家的东西。
邂逅,惜缘
在西宁要去塔尔寺,按照当地人的指引,来到从塔尔寺送客到西宁市区的出租车聚集点,这些车属于郊县车在市区不能拉客,聚集在这里往回拉客可以避免返回跑空车的损失。这里去塔尔寺拼车,一个人6-8元,而在市区其他地方叫车来回要100元/辆车。不巧的是,我们去时正赶上交通整治,没车敢拉我们,不知是什么样的直觉起作用,一群人中,我们对着一个个子不高但很结实的男子“你们是来旅游的吗?”“是”“咱别在这等了,找市区出租车一齐拼车吧”;于是,我们离开了那个聚集点,拦了几辆车,也谈了几辆,最终加他的同伴我们四个人挤在一辆夏利出租车,到了20多公里以外的塔尔寺;在那里,我们又一起找导游走了一圈塔尔寺后分手,临别时提到也许可以一起从拉萨到纳木错,我们已经租了辆车,大家可以再次拼车,彼此留了手机号码道再见。
去纳木措之前收到他们的短信,他们没有买到火车票,在格尔木搭车可能赶不上我们纳木错出发时间,就此也许没有再见面的可能了;不曾想我们在罗布林卡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行宫门口,大眼瞪小眼,四个人又碰面了!这回没有马上分手的理由了,就一起到冈拉梅朵晚餐、拉萨河散步,晚餐时提到我们都买了关于唐卡的书,而且惊讶的发现,买的是同一本书,要知道在拉萨,关于唐卡的书不少啊!一起吃着拉萨人吃的5角钱一根的雪糕(牛奶布丁),再次道再见!
确实又见面了,在色拉寺辩经院子里!这一次,大家惊讶中多了不少欣喜!
人们说,人生如旅行;人们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自我;邂逅同类,也许就是在旅行中看到另一个/些自己。也许,邂逅,缘;再次邂逅,是缘;还会见面,不是缘是什么!惜缘本身,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使命!
拉萨河的黄昏,可以想象的美
看了网上的介绍,我们沿着林廓东路走向仙足岛,然后顺着拉萨河水沿河向西走去,河水也许带了太多的矿物质是一种厚重的“清澈”,乳状。。。远处山峦起伏,云翻云卷,右手远处可以望得见雄壮的布达拉宫,静静地听着拉萨河流淌流淌,不远处的运动场里传出拉拉队声阵阵欢呼欢呼。。。可以想象,不在雨季没有那么多云,或者在雨季没有那么多云,这样的黄昏走着,一定是目送着夕阳落山,晚霞照着我们走向回家的路,回到我们在拉萨的家的路。
于是就有了新的愿望,下次再来时,还会到拉萨河,黄昏的时候,在河水的滔滔声中,移动着脚步,就在移动着眼里的布达拉宫和天上的云,寻找夕阳下山的路,披着漫天的晚霞。。。
行程:
7月21日星期六 到达西宁(2200海拔)
(机场大巴16元,半小时进市区,可在大巴第二站下车打出租,市区不大,几乎都是起步价6元)
住:青海省军区招待所主楼豪标(花园北街18号 0971-8175888 价格偏400元含早,条件尚好)
7月22日星期日 青海湖环湖游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湖面海拔3260米 沿湖风景 油菜花开 鸟岛 沙岛 尕海
包车 夏利 报价550元/天(含油及过路费) 卫师傅(13997017505,很不错的师傅)
7月23日星期一 塔尔寺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塔尔寺:格鲁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 三大特色:堆绣、酥油花、 距市中心26公里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城北区生物开发区经三路 获吉尼斯纪录长600多米的唐卡
美食:莫家街/马忠美食城酸奶、青稞甜醅; 沙力海美食酿皮、羊脖子、黄焖羊肉、狗撒尿饼
晚上:乘火车去拉萨
7月24日星期二 火车往拉萨路
沿途经过昆仑山、玉珠峰、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羌塘草原、措那湖、昆仑山景观带、长江源景观带、羌塘草原景观带、那曲到拉萨景观带等。
晚上约10点左右到达拉萨火车站(夜里火车站打车很麻烦,最好事先安排车接)
住:桦林宾馆(德吉北路65号,离布达拉宫很近)2006年开业 含早淡季80元/标间 旺季160元/标间
电话:08916625666 赵静茹经理
7月25日星期三 拉萨市内游览 (3650海拔)
宗角禄康公园:和藏民一起绕着布达拉宫转经,拍摄布达拉宫和水中倒影,观布达拉宫正门磕长头人群
巴桑甜茶馆:八廓南街(08916338403)甜茶、藏面、包子
拜访唐卡画师阿加:八廓街巴桑甜茶馆门口胡同进去直走,大昭寺鲁固路1号附33号
木如宁巴:大昭寺转经道(中圈)东北侧煨桑炉附近一排转经筒(敏珠林寺属寺)一直往里走
晚餐:陌生人餐馆(北京中路10号东措青年旅社院内)
7月26日星期四 纳木错湖 (4718海拔)
包车:廖师傅(很不错的师傅,13989906235)丰田4500(1800元)。
面积1920平方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沿扎西半岛顺时针转,观赏湖光山色,纳木措日落、 纳木错星辰(拍摄夜景一定记得带三脚架)、纳木错日出。夜宿纳木错(帐篷,大约50-100元/夜,条件很简陋)。
7月27日星期五 纳木错返拉萨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达赖的夏宫 很美丽的林卡 里面的家具、坐驾、唐卡等收藏更令人叹为观止
冈拉梅朵(北京中路/八廓街附近)晚餐
拉萨河黄昏散步(沿林廓东路往仙足岛方向走,然后沿拉萨河往西走)
7月28日星期六 拉萨市内游览
药王山:从南侧进 (请不要拍照,给拉萨人民也给我们自己一个不被游客染指的地方)
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斜对面):了解藏文化
观画唐卡:八廓东街10号八廓唐卡艺术专画部
7月29日星期日 离开拉萨
关键字: 八廓街 塔尔寺 大昭寺 纳木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