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永陵
“永陵”座落于成都市中区繁华大街抚琴东路,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俗称王建墓。 王建墓冢封土为圆形,高15米, 直径80余米。当地老百姓一直误传是诸葛亮的抚琴台,并因此而成为当地的地名,直到1942年发掘时才确知是王建 的陵墓。1961年永陵正式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陵”有名,因其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的、且第一个经过正式发掘的帝王陵墓,也是迄今在中国已经考古发掘的历史年代最早的帝陵;“永陵”无名,则因这座墓的墓主当年治蜀效果如何,史书上很少记载。坦白说,在踏入这座陵墓参观之前,我并不知道永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墓中葬了什么样的人,实在是因为当时的住处就在永陵附近,每天出来进去总能看到那扇朱红色的大门。出于好奇,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进了那扇大门。
如同我们一般所见的陵墓,甬道两边排列着两排石人、石兽。其中有些文臣石像十分高大,其高度与唐高宗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石像不相上下,据说是近年在陵墓附近发现的。甬道的尽头便是陵墓,陵台外观为一个半圆形的土堆,其直径有80米,高15米。陵台之下建有一墓室,墓室的地面与室外地面基本处在同一高度,是中国目前仅有的地面帝王陵墓。永陵封土之下,有整条石所砌成的基础,对于保护封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在秦、汉、唐、宋陵墓建筑中极为少见。由于该墓穴在出土前曾遭到盗墓者的破坏,当年陵墓的面貌、规模已无从考证,但根据王建当年独统一方,且多年国事安定的情况推测,陵墓当年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墓室之内,有十四道双重石券,王建的棺木静置于正中的棺床之上。棺床腰部的石壁上雕刻着弹奏琵琶、筝等乐器的乐伎,据说原形是唐朝宫廷乐队,造形十分优美。棺床的四周脚下,有十二个半身武士俑,顶盔披甲,面靠棺床,作以抬床之状。他们以全身之力集注于手腕之上,好像把整个棺床稳稳地抬起,雕工极其精巧。王建半身塑像端坐于墓室的尽头,他久久地凝视着前来参观的人们。
进入陵园后,我一直没有看到任何讲解员,可是此时却听到了有人讲解的声音。循声走去,看到一群人正围着站在陵墓地宫门口听那个中年保安,而讲解的人正是那个保安。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些王建的生前的故事。他这一生还是很富有传奇色彩的。早年王建因重罪被官府捕获,后买通狱吏逃生。路遇一武当道士,见他“骨法甚贵”,劝其从戎。王建从军后不久就被升迁为列校都头。884年,王建领兵投奔流亡在外的唐僖宗李儇。僖宗感其保护有功,任命其为壁州(治今四川通江)刺史,后又封为蜀王。907年,朱温用阴谋手段杀掉唐朝皇帝,窃取了黄巢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登上王位建立了后梁政权,王建随后也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在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王建采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的措施,劝课农桑。当时的前蜀“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成为经济发达、人文荟萃之地,而都城成都也成了当时中国最繁华的都市。
王建轶事中最引世人注目的,是他和田令孜、陈敬瑄的关系。当初,田令孜曾收王建为义子,陈敬瑄和田令孜也是亲戚。后来王建和田令孜打过几次仗,攻打成都时,田令孜站在城头向王建高喊:我与你相交甚厚,你为何苦苦相逼到如此地步?王建答曰:我与你确有父子之情,我岂会忘记?然而我受天子的旨意讨伐不肯听从朝廷命令的人,又怎能不尽心尽力?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的陈敬瑄听从了田令孜的意见开城投降。但投降并没能使田令孜和陈敬瑄得到善终。陈敬瑄被王建发配雅州(今雅安),后派人将其处死;而以义父自居的田令孜,王建觉得他的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让他做过短期的有名无实的监军之后,便把他关在牢房里活活饿死了。按中国的传统道德,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再说了,做皇帝的人曾当过阉臣的干儿子,总让人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那位保安说,王建的故事可多了,由于他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收票,所以不能讲得太多太细。这位保安真是令我十分惊讶,很多保安都是由于种种原因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谋生了,而他却可以在此娓娓道来,上到白发苍苍的老者,下到十几岁的学生,都在津津有味地听他的解说。但后来仔细想想,这也不足为怪,凡是上进的人总要做好一切准备,只等那蜕变的时机到来。
陵台外围,有一条环形小径,苍松翠柏、竹影绰绰、鸟语花香,想来,在此长眠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陵墓的后身儿,更是建起了一个小公园,名曰“永陵公园”,园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还有各式古韵雕塑,成了成都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关键字: 成都 抚琴东路 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