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象
二成都印象
07年4月4日我们持海航1.9折的机票从北京飞到成都。老朋友带车将我们从双流机场接到市里。正值茶花、杜鹃、栀子盛开时节,绿叶丛中红红白白的朵儿散发着袭人的香气,茂密的树木花草把这座城市装扮得生机勃勃。
成都市美丽而繁荣。几条大河穿城而过,尤其是府河与南河,在市区里交汇成宽阔的锦江,江中碧波荡漾,岸边绿草如茵。一些区段还建成了带状滨河公园,例如市东北角的活水公园,不仅绿量大、造园水平高,而且功能多样,在改善都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形象和服务于市民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市民十分喜爱的休闲之处。(当然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在两江交汇处的标志性建筑合江亭旁的安顺桥上,满满当当地压着一个非廊非亭的封闭式建筑物,据说是由私人老板出资修建的供有钱人消费的场所。每当华灯初上,这里高朋满座,在享用美酒佳肴的同时,可尽览江上夜景。经济效益想必不错,但留给普通百姓的空间却只有桥两侧各两米左右的狭窄过道。如能在桥上建成开敞式的复层通廊供市民自由登廊赏景该多好!)市中心的春熙路和天府广场气派不小,吸引了众多游人。郊区发展得更快:从成都市区去温江的路上,全是约50米宽的四板五带式大道,不仅道路平坦宽阔,而且绿化水平很高,气度不凡!还有在市区与华阳之间的开发区,大片的现代化建筑群拔地而起,塑造出崭新时尚的大都市风貌。只是看到这么多肥沃的农田被占用,不免担心子孙将来吃什么?仅靠袁隆平院士能解决吗?当然这不仅仅是成都的问题。
成都市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它们不仅拥有深厚的川蜀文化底蕴,而且经过多年的建设,多已成为各具特色的游览胜地。如恢宏大气的武侯祠、清幽静美的杜甫草堂、修竹满园的望江公园、古老珍稀而又颇为现代的金沙遗址等等都是游人的好去处,值得游览与品味。
在大街小巷随便走走,都能明显地感受到成都是一座休闲城市。悠闲的生活方式是很多成都人所认同和追求的。他们既能赚钱又会花钱,懂得及时行乐享受人生。就是一些尚不富裕的人们,也生活得逍遥自在。他们面对现实能这样善待自己,真是明智之举!记得有关单位在全国大中城市曾做过一次“幸福感”的调查,结果是成都人的幸福感最强;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也能感觉到相当多的成都人都过得自豪而满足。
作为休闲城市成都的外在特点,我觉得有五多:饭馆多,茶室多,农家乐多,休闲的人多、打麻将的人多。川菜名扬天下,成都小吃无人不晓。什么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棒棒鸡、二姐兔丁、老妈兔头……,还有许多用老板姓氏命名的小吃,如赵鸭子、杨肥肠、李脑花、王肺片等等,这些店名初听还怪吓人的,但据说都很有特色。成都菜味道浓重,有三多:花椒多、辣椒多、油多!一次吃担担面,最后一口咬上了一粒四川花椒,舌头竟麻木了15分钟才慢慢缓过劲来!虽然每每请师傅手下留情少放点辣椒,可没有一次不被辣得满头大汗;买了一小份兔丁,上面却浇了两大勺油,只能在红油中捞着吃。但不可否认的是,吃成都菜确实是既过瘾又下饭还很实惠,无怪乎南北方人都乐意接受!
成都的茶馆数量堪称全国之最吧,大街小巷、路旁河边,茶座处处有。走多远的路也不必为歇脚和口渴担心,这在许多大中城市还真是个问题呢。初见很多茶馆的橱窗上贴有“内设机麻”,纳闷“机麻”的意思,后来才明白是“自动麻将机”的缩写。心想打麻将的人真会享受,为了提高效率,连搓麻将的程序也自动化了。打麻将是成都人最喜爱的娱乐形式,可谓普遍之极,以至于在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历史文化景点,如武侯祠、文殊院内也有宏大的搓麻将场面,令人感到与景点主题不太和谐,似对历史文化名人有不恭之嫌!
农家乐众多,正适应了旅游休闲度假人多的市场需求。如近郊的三圣乡本是一个花卉生产基地,近几年来也大举进军旅游业。花农们几乎家家都经营家庭式旅馆、饭馆,规模很大,档次也不低;各家占地最多的都是打麻将的场地。很多成都人来此郊游、聚会,人气旺极了。成都人还有在炎夏进山避暑的习惯,所以成都附近的凉爽山区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比如离成都市89公里的银厂沟,农民兴建的宾馆有数百家;距成都市约80公里的青城山,农家乐已形成了街市。许多老年人在这些地方一住数月,每月吃住也不过花600、700元,据说这还是贵的。这样度夏,既躲开了酷暑又饱览了美景还花不了多少钱,真是何乐而不为?
与许多大城市相比,成都市的生活可算费用低廉而又方便。从标价看,50-80元的旅馆不在少数(还有更便宜的)。各种档次的酒店、饭馆鳞次栉比,花不多的钱也能吃得不错。熟食半熟食品的种类不计其数,这就大大减轻了做饭的负担。一条普通的小街上理发店、洗浴店,杂货店、小超市、肉品点、菜摊……一应俱全,生活日用品都能就近解决。日常生活的方便,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余暇。
成都人热情,开朗,对外地人与本地人一视同仁。每每问路、就餐、购物、理发、乘车……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热心和好客,使来自远方的我们愉快而感动。但当热情转变成声音,嗓门就高了,话也多了,所以一些场所很吵,有声波袭人的感觉,尤以女性众多的场合为盛。一次在公交车上,见一位女士站起来对另一女士大声喊着,另一位也报之以高声;本以为她们在吵架,仔细一听,双方说的都是“坐倒,坐倒”才明白是在让座。同在这辆车上,一位带口罩的女士让出自己的座位,站在椅旁不辞辛苦地弯下腰来,将口罩频繁地拉下戴上,急急忙忙地与坐在其前后的两位素不相识的女乘客轮流交谈,其热情令人感动,可在公交车上,当鼎沸的人声盖过了报站名,就给外地人带来不便了。
成都人酷爱自己的方言,不少电视节目都说四川话。有的公交车是由售票员报站名的,虽说四川话不算难懂,但环境嘈杂、语速又快,这可就苦了外地游客。我们一坐上这种车精神就高度紧张,例如我们曾乘一路车从红牌楼回四圣祠,因听不懂站名而坐到了郊外。第二次再乘这路车,我特意请售票员大声报站名,结果快速的川音还是听不清楚,问了乘客才没走冤枉路。看来,发展旅游业得推广普通话啊!
20081005181855451.jpg
20081005181732150.jpg
20081005181553287.jpg
2008100518134992.jpg
2008100518125635.jpg
20081005181220573.jpg
20081005181144601.jpg
关键字: 农家乐 历史文化 成都市 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