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黔东南-古城镇远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镇远古城,从秦定巫建镡城县算起,至今置县有长达2280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使镇远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瑰丽的文物古迹,灿烂的民族文化。境内有蜚声中外的青龙洞贴崖古建筑群等神奇秘境;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古城风韵;有色彩斑斓的一殿、二庵、二院、四桥、四洞、六关、六官、八寺、八祠、八阁、九馆、九庙以及众多极具观赏、科考价值的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文物古迹160多处。
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边缘,是贵州东部旅游圣地,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093.3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县城面积约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人,是一座历史悠久,物阜境优的文明古城,是中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祝圣桥原名“溪桥”,后因为康熙大帝祝寿,改为“祝圣桥”。桥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它不仅在贵州,甚至在西南地区都是比较长的一座桥。 这座桥全是青石建造而成,桥墩是明代的,而桥身却是清代的,它的始建年代是明初洪武二年,据说当时因为阳河爆发山洪,该桥数次被冲毁。因此直至雍正元年即1723年才修建完成。 关于这座桥还有一个传说,在祝圣桥中央的三个桥拱下,原来各安放了一把剑,名叫斩龙剑,相传斩龙剑对真龙毫发无损,但如果龙出现便会自动飞出去斩杀,曾经有两把剑斩杀过两条龙,使桥免遭洪水袭击,于是现在就只剩下眼前这一把了。
青龙洞在贵州镇远县城东门外,西临瀑水,由中元洞、万寿宫、玉皇阁等组成。洞在悬岩峭壁间,石门傍水敞开,门上石匾横刻篆书“入黔第一洞天”。明嘉靖九年(1530年)知府黄希英曾于此建紫阳书院,后改建增建而为中元禅院,以大佛堂为主体建筑,并有藏经楼、望星楼、六角亭、莲花亭、玉皇阁、吕祖殿等,成为一处规模颇大的建筑群。石门内为天然洞,俗名观音堂,又称“丹台玉室”。洞内有石床靠壁,上空垂吊石伞、石包袱,相传明初道土张三丰曾在此修练,石床故称仙人床。
舞阳河西起黄平旧州,东至镇远城东月亮湾,全长95公里,分为上下舞阳。长约35公里的下舞阳河谷,是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所在,以峡奇、峰险、水绿为主要特点。
镇远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又没有平坦无坡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概括来讲,爬坡上坎、拐弯抹角,这是依山就势的必然结果;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这是给排水的需要;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这是商业文明的显现。小城的民居多集中在巷内。富商的深宅大院,均为四合院结构,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风格,又有依山而筑的特点。一座座深宅大院,围在高大的风火墙中,门都斜开着,有富丽的门楼,还悬着烫金的匾额,如傅家大院的'封唐召泽'、杨茂兴大院的'清白家声'等,无不折射出富家的自豪与雄心,显得财大气粗。镇远的民居最独特的地方是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所谓的“歪门斜道”,据说这种建筑风格有风水的讲究,是富贵之相,还能“财不露白”。
人物写真
---by 潇洒雨中行
关键字: 游记 玉皇阁 贵州 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