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用一生来完成的
对美的创造来说,我的理解一直都很狭窄的。不知道存在也算是一种美吗?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理解,存在也就是美的存在呢?实际上大自然在这个客观世界中扮演的角色,都应该是美的;对美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都应该是很狭隘的,而美本身就是存在的,只是要我们去发觉而已。发觉美的过程,是有很多偶然性的。就我的个人经历总结来说,除了偶然性还要个机缘在里面。怎么说这个机缘呢?还是要看你怎么去理解‘美’,从什么角度和途径去理解大自然的美。
那美是什么?家里有很厚的美学著作<论美学>,那里是有能够找到答案的地方,想想还是算了吧,因为高度理论化的东西,太深奥,太复杂,太空洞,不实际,本来我对美的理解和最初的印象就来源于它,机械的飘忽的东西。那么厚的书对美的解释连‘美’这个字都不能写全了!怎么会这样!把我对原先积累的对美的理解全都绞乱了,一锅粥,这个‘乱’来源我对一次旅行的感受,啊?什么样的旅行?简简单单的一次旅行机缘,就彻底打破了原先的认知。一个人一旦打破了自己原先理解的东西,那种颠覆是一种震撼的,骚动的,或是安静的吗,不确定的,从希望到失望,又从失望到希望,崭新的发白的光线,太阳,太阴,白色鲜艳的油菜花,太白金星,层层梯田~~~!
贵州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人集聚地。到那里去之前,知道的情况是很少的。不知道那里的少数民族会是怎么样的,想想电视里也见过,应该就是原始的吧。上海博物馆五楼的少数民族展馆里,就有那里收集来的服装,而且是雷山的,是的雷山县,西江就是雷山下辖的一个寨子.听说很大.很有特色的吊脚楼,号称贵州的‘布达拉宫’。总之想了很多,也放大了不少倍,有了一个通过想象得来的概念。一路上看见了很多野生杜鹃、油菜花、青草、山色等等,还有些许建在路边山坡上规整的吊脚楼,星星点点的分布,就这样我把能见到的,都快速地填进了刚才想象的概念中了。就在这不停的填充和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到了,站在寨子对面的山顶望过去,那种震撼和惊讶让我知道了自己的想象是怎么样的贫乏了!寨子大的程度远超越了你的想象!漫山的,简单而整齐的吊脚楼,把个大山包裹着严严实实,依山起伏,把绿的山换了颜色,绵延不断。自持是大城市来的人,有很好想象力的人,自我感觉好的不得了,眼前一切,就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生活场景,简简单单的吊脚楼,简简单单的山,简简单单的桥,就让我不见了踪影~~~
西江的吊脚楼是很有特色的。古时有过了几次大火后,智慧的人们,建造了即可分割阻隔火势,又可排水,又能疏散的格局。我个人感觉吊脚楼的设计,隐约还是能见到北方四合院的影子,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把四合院搬到了木屋里面,客厅是半开放式,像个大的有顶的院子,按照厢房、卧房,厨房有序的排列,感觉也有点上海石库门的味道,因为都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做文章。吊脚楼全是木头的结构,沿袭了很多古代的方法,很少用铁丁,一般都是榫卯结构,这样既耐腐蚀也抗震。相比之下城市里高档建筑是通过对房屋装饰,来达到一定的文化提升的,仅仅是体现了个体,总感觉不饱满不全面。而西江千户苗寨是通过了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把这种积累都装饰在人们生活的场景中,装饰在了人们居住的吊脚楼里了,人人如此,家家如此,我想不同的也仅仅是也只能姓氏了吧。
苗人也许不会有我这样的感受,我想能住在里面一定是一件很遐意的事情,清闲而有序的生活,在半开放的厅堂中,靠在美人靠上,斜着身子,看着眼前依山的炊烟,摇曳在风雨中,有了时间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是那样的有意境和特色的。吊脚楼不止也不仅仅是那里的特色;西江千户的苗家姑娘不仅美丽聪慧,更是心灵手巧。那里的姑娘们七八岁时,其长辈就开始传艺,长到十七八岁时,刺绣、挑花、绉锈、平绣、剪纸等工艺无不娴熟。此外,西江姑娘的美丽是出了名的,雷山有民谣唱到:“莲花的斗牛即便斗断了一只角还要斗,西江姑娘即便瞎了一只眼还是丽”。很土是吧,可是当你见到浑身穿着绣满文化的姑娘们,和蔼的笑容,轻轻的随着银饰伴奏的言语,那种美丽是柔美的,更是一种传承的,没有做作之气,自然的浑然成了那里不可或缺的一道亮彩;当年红军打入贵州后,本是要走雷山的,因为山高,翻越耗时,最终决定取道遵义。
苗人把这个山取名为雷山,一是山高可触及雷公,二是山美留住了雷公,所以老天很偏爱这里。似乎一切都是上天刻意安排的,这里的苗人只要掬一瓢山涧水,抓一把梯田稻米,随意间就酿制了醉人的米酒,现在的茅台酒其实已经超越了,仅仅是酒的意义了。苗家的酒和着民歌是能让你飞的。走进苗寨,都会享受苗人的崇高“礼遇”——三道拦门酒。但是,喝酒时你可千万不要去碰牛角酒杯。因为如果进门不碰酒杯的话,你只是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喝酒也只是“意思意思”即可;如果碰了酒杯,说明你已经把苗人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家人,必须要把整个牛角里面的酒一饮而尽!我就把苗人当成了朋友和家人,哈哈,那一声上声的“呦喉”,好家伙,把我喝的真的飞了起来,知道了什么是醉,知道了什么是开心的醉,知道了什么是醉的开心!“呦喉,呦喉”...
苗人的祖先应该是蚩尤的后裔,距今6450年前,与炎黄逐鹿中原,败后,蚩尤被杀,余部迁徙长江中下游地带,形成"三苗"部落集团.后经过几次大的迁徙与战争,现在居住在此地的,是由洞庭湖西迁而发展的.为了疗伤而进入大山密林,桃源的世界。有了大山的依赖,修养了繁衍了他们,所以苗族的文化里面有很多大山的印记,看似牛角的银饰,高高耸立,是大山的呼喊;看似迁徙的绑腿,应该是登山的记载;看似鲜艳的刺绣,可以理解为点缀大山的美丽。也许我们都应该换个角度,去理解原有的内涵。来唤醒我们对美的理解。清代的大剿灭,我不知道清军是如何走进这个大山的,就连如今我们坐着大奔也是那样的吃力,当时就更不知道清军怎么进入的了。可见当时皇帝倔强与坚决剿灭苗人的决心.那个时候苗人被清军几乎剿灭干净,少有了苗人。也许上苍就是想以此来证明,这个苦难深重的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吧。后来苗人的余部,星星点点蔓延开来,用我们现在看见的原生态的美,积聚了这个民族的精神,发扬延承了六千年的文化。苗人文化就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美学著作,这部书还会一直用每个苗人的一生去继续写下去的。
在寨子里,我看见一个小孩子,才刚会走,爷爷在边上一拍节拍,小脚丫就有了节奏,好玩死了,你看这个就是了不得的传承,一种无形的支撑。当地苗人有句俗话:小孩子会走路就会跳舞,小孩子会喝水就会喝酒,小孩子会说话就会唱歌。你想知道人长大以后,怎么样才能没有烦恼吗,按照心理学的理论通俗地说,小时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这我才恍然,理解了,为什么我在长条宴席上,在田埂边,在山路上,在手工作坊里,见到只有微笑与和蔼,知道了没有锁的世界是怎么样的,知道了为什么人人都是那样的好客了!汉人的文化是记录在纸上的,可是苗人的文化表现在葬礼上,在银饰里,在刺绣中,在芦笙里,在长条桌宴席的菜肴里,在笑声中,在歌声中,在醉意中,在这漫山写不完的,美的回忆中......
关键字: 吊脚楼 游记 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