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濯水土家族宗庙祠堂
濯水土家族宗庙祠堂
我们在古镇老街一路走来,把挂着匾牌的古宅古屋逛了个遍。
八贤堂,原为清乾隆年间所建的进士宅第,人们用“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来形容余家的人才辈出。龚家抱厅,是我国物理学家龚沛光先生的旧居,其建筑的最大特色在于过厅上的歇山式屋顶抱厅。这种一进一抱厅的干栏建筑,在我国民居中非常少见,是土家族吊脚夫楼建筑中的稀有珍宝。汪本善旧居,是唯一透过大门和地下通道看到江景的建筑,交通与采光灵活,也是古镇唯一有封火山墙的临江吊脚楼。而汪本善是濯水古镇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有机地球化学的权威专家。
光顺号,是清朝时期濯水“十大号口”之一,总面积八百八十平方米,独特的建筑格局在院内形成了一条很长的通道,而且采光很好。大门是目前西部古镇中发现的唯一的卷斗门,是典型的古商号建筑。老街有一濯河坝讲堂,因濯水过去曾叫濯河坝而得名。据说,濯河坝讲堂原为樊家宅第。讲堂设计严谨,呈梯级移位,递次变化,并呈现出由宽敞到紧凑的规律和特色。走进讲堂,虽然看不到昔日的课桌、书桌,但能深深感受到古镇历来重教的传统和商儒并重的世风。讲堂临街的一面为全开放式门厅,没设大门。两个天井之间也没设门。讲堂外是四面无门的凉厅,立于街中,形成“凉厅街”, 供过去在讲堂读书的学生课间学习和活动之用,后来供街道居民乘凉。这里也是古镇上唯一没有大门和售货柜台的大院。
在濯河坝讲堂外有一块一米多高,宽约五六十公分的石碑。石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距今有121年的历史了。石碑雕刻着“天理良心”四个大字。据介绍,此石碑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的“道德碑”。以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于是,在石碑旁立有公平买卖的情景雕塑,雕塑的卖者在出售蔬菜,他将称菜的秤杆高高翘起,让买者过目,以表诚信,而买者没有去看秤杆,而是站得远远的,以表对卖者的信任。
作为土家族聚居地,濯水古镇完好地保留了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土家族人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无论在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等各个领域都保留了原始而淳朴的民俗风情。古镇的小吃很多,豆花、豆腐脑、豆腐干、绿豆粉和“酥食儿”、“甜粑”、“团子粑”、“印头粑”、“冲冲糕”、“油鼓儿”等等,让人垂涎欲滴。一进古镇,婆孙俩就在街边油煎油鼓儿、甜粑粑等各种油煎小吃,馋的那小孙女儿嘴角儿直流口水。古镇人的家里几乎家家都挂着肥肥的腊肉。濯水人擅长歌舞,其山歌、哭嫁歌、木叶情歌等皆是即兴创作,出口成章,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旋律轻快、动作原始质朴的摆手舞、花灯舞更是给人爽心悦目的感受。那天,正好古镇有个活动,开幕前,跳舞的妇女们还不忘学点新鲜的舞蹈。
濯水古镇 (25)
濯水古镇 (26)
濯水古镇 (27)
濯水古镇 (28)
濯水古镇 (29)
濯水古镇 (30)
濯水古镇 (31)
濯水古镇 (32)
濯水古镇 (33)
濯水古镇 (34)
濯水古镇 (35)
濯水古镇 (36)
濯水古镇 (37)
濯水古镇 (38)
濯水古镇 (39)
濯水古镇 (40)
濯水古镇 (41)
濯水古镇 (42)
濯水古镇 (43)
濯水古镇 (44)
濯水古镇 (45)
濯水古镇 (46)
濯水古镇 (47)
濯水古镇 (48)
濯水古镇 (49)
濯水古镇 (50)
濯水古镇 (51)
濯水古镇 (52)
关键字: 传统文化 民俗风情 生活方式 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