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俱在的永恒艺术——大足石刻(组图1)
(一)
久闻大足石刻作为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与云岗、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素负盛名,2006年4月3日,相约几位同好,到现地去认认真真地接受了一番为人处世积德行善再教育。
大足县位于重庆市西约8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石刻之乡。全县共有石窟多达76处,各种造像6万余躯,石刻铭文10万余字,总称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宝顶山摩崖石刻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集中。尤其是宝顶山,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也集中了大足石刻的精华。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风景幽丽,气候宜人。宝顶山摩崖造像包括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时期)组织募化集资并开凿,前后历时70余年。资料记载,其间中华大地上战乱频仍,共发生大的战事包括农民起义等139起,特别是蒙元窝阔台在位期间,重庆周围都被元军攻陷,但大足无大战,使得这项浩大工程得以完成,并得以保存至今
宝顶山共有13处石刻,主要集中分布在大佛湾和小佛湾。据介绍小佛湾为试验区,大佛湾的主要雕像先在小佛湾进行试雕,尔后再正式在大佛湾进行雕琢。因时间紧张,我等只在大佛湾领略了一番。
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石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
大佛湾乃至整个大足石刻的主要内容为佛经故事,其中少量道教、儒教和世俗内容。大佛湾石刻共由10组大型群雕组成,设计精巧,刻工精细,据说15o00多躯雕像达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所有雕刻以造像为主,辅以小字经文或说明,下面是其中不多见的几处题刻。
宣统年间涵若龙必飞所书。中间有联曰:敬书大福劝人质朴,触目惊心介尔景福;再书大寿劝人忠厚,人信吾言必得其寿。涵若到底是人名还是地名俺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
进入大佛湾首先看到的是圆觉洞。洞门外上面有宝顶山三字,为南宋理学大家魏了翁手迹。有意思的是,据说魏老先生对佛教理论并不十分推崇,历来反对佛教无欲之说,明确指出“虚无,道之害也”,看来魏老先生来到这大佛湾见了诸多佛经真传,也不得不留字以表尊敬。
圆觉洞是大足石刻代表作之一,也是大足石刻中最大的一个洞窟。洞内石雕刻画细腻、造型优美,装饰性强。所有雕刻包括上面的佛像、下面的跪佛、仿木刻供案等等完全是在岩石上雕琢的,不能移动,整个就是一件镂空的艺术品。加之天窗采光技术和独特的立僧接水暗引洞外的排水工程,因此有人评价圆觉洞是整个大足石刻艺术中的最高水平、顶峰之作。
在如此庄严和需要特殊保护的古老文物面前竟然有人在吸烟……
圆觉洞外的石狮,身躯巨大,一个爪子几乎有人的脑袋大小。
印象中这是惟一一处有楹联的石刻,雕刻的是道教太上道祖老子和伏虎山君,两边的楹联是“道祖乘牛登岸上,山君伏虎镇桥头”。据说这组雕刻体现了大足石刻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念,在全国石刻中罕见。但据了解,这组道教雕刻作于清代,与其他石刻不是同时代产物,怎样从理论上看待或解释这一现象就不是我等闲逛闲聊之人的事了。
九大护法神。佛教神通广大,经常把原来那些祸害人间的魑魅魍魉收伏在门下作为护法神使唤,所以看上去个个面目狰狞。九大护法神各有其名、各有特征,如第一位是马面护法神,叫什么名字忘记了,有意思的是藏传佛教第一位护法神与此几乎完全相同。
华严三圣像。这是大足六万尊石刻雕像中的最大的立佛像,中间是毗卢舍那佛(如来化身),两边是他的亲密战友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雕刻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拍成照片了看不出比例大小,实际上仅普贤菩萨手中的那座宝塔就高达约2米。为了支撑整个雕像重量,雕刻家们科学地设计了菩萨雕像的衣裾,使之正好支撑在岩石上从而保证整个雕像的稳固性
关键字: 大佛湾 大足石刻 宝顶山 永恒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