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长假之一——近乡情怯
国庆长假中,陪着爸爸妈妈回了趟白水老家,给外公过八十六岁的生日,探望阔别数年的亲人们。
经济
说起白水,让人首先想到的是苹果。白水境内四季分明,地形呈西北向东南梯形倾斜,种植苹果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七项指标的县份。白水苹果果形圆正果个硕大,洁净光滑色红艳丽,细脆多汁口味醇正。从80年代初开始,苹果开始规模种植,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号称中国苹果之乡。
小时候放暑假回老家,最喜欢去大舅家的苹果园玩耍,看着一园子鲜艳的果子,喜欢哪个摘哪个,是何等的幸福。那时候白水苹果刚开始小有名气,每年成熟季节前来收购的客商骆绎不绝,最好的时候80的果子可以卖到两元多一斤,让最开始种植的农民们尝到了甜头。在全县以及周边地区的大规模种植开始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以及宏观调控的欠缺,还有盲目跟风(很多不适宜种植的坡地也载苹果树)和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等等原因,使得种植苹果已经不再成为农民们增收的源泉。灌水、化肥、农药、套袋等等前期大成本投入,几角钱一斤的收购价,让很多农民对曾经亲手种下注入一腔血汗的苹果树伸出了砍刀。这次也看到了二舅家的院子里堆着一堆劈开苹果树枝,做柴火用。
稀疏的挂果
堆积成山的落(次)果,用来加工果汁。今年的收购价是历年来最高的0.3元/斤。
取而代之的是大棚菜的种植。大棚菜是近两年的新兴产业,主要种植反季节的西红柿。去年过年前的收购价格一度高达1.9元/斤,让动手晚的人后悔不已。今年开始,大部分人家开始挖掉苹果树,夯土垒墙支架上膜,又开始投入了新一轮的血汗钱以及血汗。
跟四姨聊天,才知道种大棚菜并不是轻松的活计。育苗、浇水、吊蔓、掐芽、点花、催红、施肥、杀虫,这些活都必须弯腰低头,一干就是几小时十几小时,对脊椎影响非常大。而且,天气热时每天要将大棚的膜掀开透气透光,天气冷时要覆盖上稻草帘子,每天也必须掀开一次。几乎是天天操劳,不得空闲。如果今年价格好,大棚的收入能够达两万元,孩子们眼看着一个考初中,一个考高中,正是费钱的时候。看着四姨因掐芽而染的乌绿的粗糙手指,真诚祈祷今年有个好收成,有个好价钱。
连绵的大棚种植,一个百米长的大棚建设成本在2万元以上。
茁壮生长的西红柿苗,饱含多少希望
人情
外公有七个儿女,妈妈为老大。外公已经八十六岁的高龄,除了有点耳背之外,依然精神健硕。每天不但在地里劳作,还要干割草、喂牛、出粪、晒粮食等等粗活。妈妈也曾经想让外公外婆享享清福,将他们接到城里住了一段时间,清闲的日子让外公并不感到舒服,整天唉声叹气,天天闹着要回去,住了不足一个半月又回到了老家。妈妈说,外公一回到家,立刻显得非常高兴,那毕竟是他熟悉的土地和味道啊。外公不爱说话,从不责骂孩子们,一直都是乐呵呵的笑脸和手里永远伺弄不完的活计。中国最纯朴的农民的面容。
外婆也已经年近八十岁。年轻的时候因为害眼病,现在看来也就是沙眼、结膜炎之类的病症,因为没有钱治疗,听信了一个什么偏方,用大葱蘸蜂蜜点眼睛,最终导致了一只眼睛失明。那些贫穷可悲的岁月啊。外婆也是脾气极好的,从来不说别人的过错,疼爱孩子,我们小时候的故事现在还能历历讲来。直到去年外婆还在为外公做饭、洗衣,今年她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毕竟八十高龄了。
一说要照相,表情立即不自然起来
外公过生日那天,七个儿女以及媳妇、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重孙子孙女,还有表亲的叔伯兄弟妯娌亲戚等都到带来礼物外公家祝贺。说起祝寿,并不像什么五女拜寿之类的那样隆重。老人们穿上了新衣服,不用下地不用干活,乐呵呵地坐在大屋里等客人来,媳妇们在灶房里面烧火蒸馍炒菜忙活,嫁出去的女儿们是不用帮忙的,凑在一堆亲亲热热说说体己话儿,女婿们坐在大屋里喝茶抽烟闲聊,孩子们是最高兴的,三五成群一会儿跑到前院一会儿跑到后院,人声鼎沸,难得这样的热闹。
下午两点开始流水席。做饭的人先预算好人数,菜也按照几桌做几份的备好。先让辈份高的人、表亲们和孩子们入席。没有花哨的言辞,你敬了我干了,热热火火。客人们带的礼物一般是一瓶酒、一篮鸡蛋、一包点心、几个花馍之类。同样,妈妈她们也要回礼,在亲戚们吃完流水席后再回敬一包礼物,亲亲热热。表亲们离开后,收拾碗筷,自家人开始入席。这才是热闹的开始,女婿和大一些的孙子们开始划拳喝酒,啤酒整箱的搬,一直闹和到四点多钟。当然,农活还是不能耽搁的,乐呵着一张大红脸,跨上摩托带了媳妇孩子,地里干活去啦!那是咱庄稼人的本份。
简单却热闹的流水席,饭菜几乎全部吃完,很少浪费
风物
窑洞
虽说富裕一点的农家都盖了砖瓦房,但那一孔冬暖夏凉的窑洞无如如何都舍不得拆。留住窑洞,留住那些曾经无比生动的过往。
二舅家的土窑洞
关键字: 大棚菜 支柱产业 窑洞 苹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