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民俗馆
唐家民居位于旬邑县城东北七公里处的唐家村,距211国道仅2公里。原住宅规模宏大,几经战乱,现仅存两进毗连的三院和其它两院共五院,一百五十余间,面积一千四百八十三平方米,陵墓一座,一九八八年定名为“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民俗博物馆的前身是唐家地主庄园,唐家地主是清朝中晚期驰名朝野的“三水(旬邑旧称三水)唐家,至第四代唐景忠时,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亦在此时达到了兴旺发达时期。其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及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辽宁、浙江等十三省、五十余个县、市,自称“汇兑中国十三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其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唐景忠于清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曾报为百万富翁,还亲赴北京参加了皇帝举行的“千叟宴,恩赠七品官服、银牌、手杖、缎匹、荷包及御制七言律等。
唐家自此有了官衔,就上通帝王,下结官吏,商利盘剥,加之经营有方,生意兴隆,财源旺盛。当时在旬邑、彬县、淳化、耀县拥有土地一万九千二百九十多庙,牛驴一千余头、骡马一百八十余匹,羊一万二千多只,佃农四百八十九户,年收地租三千余石。其当时拥有的财富不但在当地,而且在陕西省,甚至在全国也是挂得上号的。
由于唐家有钱,加之有权有势,故而其所建宅院均极其考究,作工十分精细。建宅工匠最多时一天达三二百余人,其间历时四十三年,共建宫殿式庭院八十七院,约二各七百余间。所有建筑均为木、石及砖结构,不但基础牢固、坚实,而且每座房子均用磨光的砖和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石头砌成,砖缝亦用石灰,糯米汁浇灌。充分体现了北方四合院建筑和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的独特风格。院内板隔墙上刻有“八仙图、“二十四孝图等各种图案,院内角柱,墙壁上则雕有“八骏马、“华山对弈等。还有牡丹、梅竹、旱莲花等浮雕作品,这些雕刻,形态各异,但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整个庭园,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高啄、勾心斗角,墙壁为水磨石砖,镶以木、砖、石雕,造型优美,巧夺天工。至于门栏窗棱更是玲珑剔透。堪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此外,诰奉政大夫,晋授中议大夫,钦加盐运使司盐运使衔,赏戴花翎的唐廷铨的墓更是精心构筑。墓前有三门四柱五楼式石牌楼一座,其由数百块雕石建成,每层均以飞檐重拱连接。三道门各书石刻楹联和横额,四块石柱及各层横梁前后及其两侧还雕有喜怒哀乐,神态逼真的立体罗汉十八尊及楹联、扁额等。还有石旗杆一对、石人、石马、石羊、石狮各一对。整个牌楼构思奇巧,作工精细。此艺术佳作对近代石雕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资料。
陵墓呈庭院楼阁式建筑,正面为灵柩安放厅,石拱卷顶,木板贴面,砚石为门。东西为耳房,重檐飞拱,双层楼阁。其内摆设金银珠宝殡葬品和祭奠器皿,墓内下方墓壁上嵌有石屏四幅,并刻有二十四孝图等,四周顶部以脊兽和硫璃瓦装修,俨然一座富丽堂皇的庭院
关键字: 211国道 博物馆 唐家民居 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