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原
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以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时,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
五陵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南临渭水,北接北山山系,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 公里,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在先秦、秦汉和隋唐时期,一直发挥着“强本弱枝的重要作用,并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中心,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文地理区域,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自从战国中期秦孝公迁都咸阳以后,直到秦朝灭亡以前,五陵原地区便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西汉建立以后,曾将国都由咸阳迁至渭河以南的长安城中,但因为五陵原与长安隔水相望,并担负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的两大任务,故仍发挥着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巨大作用。降及隋唐,这种作用并未稍减。正因为如此,诸如商鞅变法、秦朝建立、徙民五陵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斗争多发生在这里;诸如田千秋、马援、豆融等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历史人物亦多出自五陵。
这一时期遗留在五陵原地区的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亦星罗棋布、比比皆是。故从建国初期开始,考古工作者即着手对五陵原地区进行卓有成效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诸如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望夷宫、六国宫殿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先后发现了汉代玉奔马、鎏金铜马、皇后玉玺以及数以千计的陪葬兵马佣等珍贵文物。从而使五陵原成了我国和我省最为重要的文物基地之一。
这一时期五陵原地区还出现了诸如董仲舒、孔安国、班固、司马相如等一大批著名文化人物,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贡献。
五陵原上的都城宫殿有:秦都咸阳 咸阳宫 六英宫 六国宫室 兰池宫 望夷宫
五陵原上的陵邑墓葬有: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秦公陵 秦人墓葬 西汉的11代皇帝中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在渭河以南外,其余9个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 惠帝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元帝渭陵 成帝延陵 哀帝义陵 平帝康陵都分布在渭水以北的咸阳原上。汉代墓葬、西魏墓葬更是比比皆是。
五陵原除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秦冢、汉陵外,还有唐代的几处重要陵墓,其中以顺陵、苏君墓和李丙墓最为著称。五陵原不仅有秦都宫殿、西汉帝陵以及为数众多的古代墓葬,而且还有不少古代的窑址亭塔等名胜古迹。其中秦汉窑址 杜邮亭 平陵肥牛亭 北杜铁塔最具代表性。
关键字: 五陵原 名胜古迹 汉高祖 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