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简
2008年春天,张家场出土了一些“骨简”(骨头上刻着类似汉简的文字,被坊内人士称为骨简),区内媒体以大篇幅给予报道,号称这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2008年5月6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长篇报道《宁夏“骨简”真伪期待权威鉴定》,几十家新闻网站和多家报刊做了转载,全国各地读者都很关注。但对“骨简”的真假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至今仍众说纷纭。“骨简”是真的吗?2009年4月中旬,在接到银川大学人文学院贺福教授的署名文章《千万别忽悠》,对这些“骨简”等汉代文物提出质疑后,记者亲身探访,再次聚焦宁夏“骨简”。
张家场,目句衍县遗址?
隶属于宁夏盐池县的张家场,地处宁、陕、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完全可以用偏僻和荒凉来形容。这个只有20户人家的村庄,因一旁那座西汉后就废弃的古城平添了一种神秘之气。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盗墓贼频频“光顾”,大批文物经文物贩子之手从这里流入市场。几年前,记者就曾走进张家场,已经近2000年的汉代古城,已经看不见任何昔日的辉煌,废址上依稀可见颓废的墙基、破损的遗存,灰陶、砖瓦、兽骨残片比比皆是。古城遗址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总面积约96万平方米。古城外还有大量民居遗址和难以说清的古墓葬群。那时,村民就告诉记者,春天的一场大风过后,或者秋雨大的季节里,地里偶尔就会有古代的东西暴露出来。
大批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从这里出土,这里就是史籍中记载的宁夏北部最早的目句衍县的遗址吗?这里出土的文物真是汉代的吗?专家们围绕着这些说法争论不已。2006年,张家场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神秘古城的身价上增的同时,这里出土的文物更是披上了越来越多神秘的面纱。
此次,记者就这些张家场出土的“骨简”,求证一些本土专家、资深媒体记者时,发现对它们的真伪,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一些学者经过考证后认为,这个被漫漫黄沙覆盖、连城郭遗迹都很难寻觅的遗址,西汉时期却是相当繁荣的城镇,甚至一度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军事中心。宁夏考古学者许成经过实地考察后认为:这块废墟,是目前地处河套地区的规模最大、同时出土文物也最为丰富的一处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他初步推断,这就是秦汉时期设在宁夏北部的目句衍县古城遗址。我区地方志专家吴忠礼经过实地考证后认为:西汉王朝曾经想把张家场进一步升格为我国西北地区政治、军事中心,只是由于当时的皇帝更换才作罢。
“出土文物”,热点过后是激辩张家场吸引人的当然是它的出土文物。《光明日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庄电一在今年1月6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寻访宁夏“骨简”出处》里这样写道:“在略显简陋的张家场文物陈列室里,记者既看到了骨簪、骨带钩、铜带钩、玉佩、陶罐、铁鼎、秤砣等大量生活用品,也看到了铁剑、铜戈、弩机、箭镞、铃铛、护心镜等军事用品。古币则有五铢、半两、刀币等种类,此外还有许多印章。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这里居然有一套大小不等的秤砣,据说用它们称重可以精确到克。这些文物无不显示着张家场曾经的辉煌历史。”而许成早在1984年2月的《固原师专学报》上就撰文指出:张家场从1954年出土货币约100公斤以来,1960年出土货币200多公斤,1979年4月出土的一个铁釜,里面置放汉代铜钱35公斤。上述三次出土的货币为“货布”、“货泉”、“大泉五十”和“大布黄千”。1966年和1979年,这里还两次出土过铜齿轮,这是西汉之物。近年来,又出土过两枚汉代印章、铜器和箭镞、砖瓦……说明张家场古城是在秦汉时期建置的。
这么多的文物出土,自然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然而,当大批流入市场的“骨简”都被称之为出自张家场时,问题便和争论一并出现。
赵培祥就是一个宁夏骨简的收藏者,他向记者表态:他所收藏的“骨简”,全部来自于宁夏盐池县柳杨堡镇的张家场村。庄电一为此开始留意类似骨简的物件,他在张家场的文物陈列室里看到,一堆杂乱堆放着的细小文物中有两片看起来像骨简的残片。这两片残片,与此前在骨简收藏者赵培祥那里看到的几乎一样。他特意记下了上面残缺的题刻:“运食盐军马车解长……”、“……安军民食盐之备用矣……”“千余至西路经郡县以备运至长安。”这些疑似骨简所刻文字、内容,也与此前所见基本一致。而在张家场的农户家中,也有疑似骨简残片。他还看到,较小的一片只有三四厘米长、一厘米宽,上面只有三个字:“之用矣”。较大的一片也不过四五厘米长、二三厘米宽。留在上面的文字,共有四行。因为中间断开了,只能看见“开渠屯田”、“迁移民五千二百”、“于河西郡开渠屯田”等字样。
从十几年前发现这些“骨简”开始,到2007年,赵培祥已收藏了1000多枚。张家场的“骨简”总数估计有3000枚左右,散布在宁夏的一些收藏者、文物贩子手中,一些专家指出:这些“市场化的骨简”是假的!辩论由此产生。
古简
观点辑要:千万别忽悠
贺福(银川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宁夏文化市场汉代牙钱骨简等物品的真假之辩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真假之辨尚未展开。《光明日报》、《收藏界》、《亚洲钱币》《盛世文苑》等报刊杂志都竞相登载,著名记者、博物馆专业人员、想借此做大文化产业的政府工作人员、古玩行业的从业者、淘宝者、好奇者都心怀异志,各执一词。我认为在没有掌握大量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先别张扬,以免忽悠了世界视听,搞不好将来道歉赔不是,贻笑大方,贻害无穷。因为对待文物不能等同于艺术品,而报刊是党的喉舌,以事实为依据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是出处,文物遗迹的命名必须有史料为证,或者必须是田野考古发掘后依据地点、出土物品上的名称命名,这批骨制品是张家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出土的?谁在张家场挖掘的?不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随便命名,研究就缺乏科学依据,打上历史上目句衍古城出土的名号,忽悠人的成分就存在。
关键字: 出土文物 句衍县 收藏者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