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高庙保安寺
从银川去宁夏著名的自然景观沙坡头旅游,必经宁夏重镇中卫县城。县城北隅,有一座重楼叠阁、殿宇紧密、檐牙相啄、廊宇曲连的寺庙,以其设计奇巧、造工精细而闻名于中外。这座寺庙在明代永乐至万历年间(公元1403年1619年)已粗具雏形,后经不断修葺和增建,形成规模。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九月,宁夏发生强烈地震,使上层建筑全部倾圮。地震后重修,四年内修缮完工,起名“新庙。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1739年1月3日),宁夏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寺庙内的大部分建筑倒塌。之后,又逐年重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增建了门前广场上的法戒楼和寺院内的砖砌牌坊、东西转楼、东西天池,改称“玉皇阁。1942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在此举行庙会,因香火不慎,造成重大火灾,使南天门以上建筑一时间全部焚毁,荡然无存。翌年再度兴工重建,并扩大殿宇,增加高度,历时4年,于1946年竣工,起名“高庙。现存的中卫高庙,即为清咸丰年间和20世纪40年代重修、增建后的定型。其建筑风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筑为主体。
高庙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轴线上,从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门,山门之上是魁星楼,内塑魁星造像。进山门迎面是一座双层的砖雕牌坊,婷婷玉立,结构独特。由于上塑天宫弥勒佛,故称“弥勒阁。由此上踏15级台阶,至大雄宝殿,内塑释迦牟尼坐像。大雄宝殿的东侧为地藏宫,西侧为三霄宫。东西两边的配殿里,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诸天。穿过34级台阶,直抵南天门。台阶的前一半,建成天桥状,天桥两侧被环绕一周的楼宇围成两个天井,东边的称“东天池,西边的称“西天池。两个天池由天桥下的圆形隧洞相互联通,隧洞被称为“地狱轮回洞。
登上南天门,迎面是一座建在高台基上的九楹三层楼阁。下层为五岳殿,东陪三宫殿,西陪祖师殿,从两侧陪殿登木梯上至二层,是玉皇楼,内塑玉皇大帝造像;登上三层,为三清宫,内塑道家祖圣老子造像,并绘有“天宫朝无、“玉阙仙宴、“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彩绘图案。
在三层主楼的正面,还十分别致地建造了一座三层中楼,小巧玲珑,婷婷秀丽;下层绘二十八星宿,中层塑观世音菩萨和接引佛像,上层塑太白金星。中楼的两侧是钟鼓楼、四仙阁、观景台等,这些建筑用廊桥相互连接沟通,使之左右对称,逐次升高。形似凤凰展翅,瑰丽挺拔。檐角高翘,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檐牙相啄,又使人有争妍斗巧之觉。
在清咸丰八年建造的砖雕牌坊上,雕刻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为“无上法桥。由此可见,高庙是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宋朝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这种现象在我国也是常见的。
高庙建筑的特点是:集中、紧凑、回曲、高耸,在占地仅4100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建造了260多间建筑物,最高建筑高出中卫街面近30米。站在中卫街头,远远望去,高庙气势磅礴,雄伟壮丽,重楼叠阁,错落有致。深入其间,又见殿宇玲珑,清幽文雅,廊桥高悬,构思奇异。中卫高庙集中国南北古建筑特点于一体,充分显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
高庙以其独特的群体古建筑和包罗万象的合体宗教信仰,吸引着八方来客,使庙内香火不断,兴盛不竭。高庙也因此而驰名,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字: 南天门 古建筑 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