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游记
初踏入嘉峪关市,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广场,在西域蓝天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和广阔,即便是在8月——北方人认为炎热酷暑的季节——嘉峪关也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在火车站前几百米处,有一个花坛,鲜艳的花朵儿显示着她们的艳丽和风姿。花坛中间却是一个360°旋转的喷水器,这使我们非常不解,因为在西部这个戈壁荒地水资源是很匮乏的。
淡淡地和司机师傅聊了几句,我们便坐上了出租车。嘉峪关市的出租车和北方的基本一样,只是这是个旅游城市,火车站附近的出租车都是拉游客去景点的,所以是依去的景点数量来定价格的。司机师傅很健谈,跟我们介绍了嘉峪关市的几处景点,比如有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等等。他的用意我们很明白就是希望我们把这几个地方都去上。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选择去这个盼望已久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车在路上急速的行驶着……
来到嘉峪关城下才知道,还要走一段路程才能到达关内。我和友人沿着甬路前进,却发现了别样的景致,一个大大的湖呈现在我们面前。
据说这个湖在古代作用有二: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在战争中接水灭火。可惜今日之湖已非昔日,缺少了霸气,像人丢了魂魄似的。湖面已经干涸大半,只有片片荷叶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苦苦挣扎,友人随口吐出了几个字:荒凉落寞。此景此情让我想起了北京的圆明园,同是遭遇战争的洗礼,不同的是北京的圆明园更多的是人文气息,而眼前的“未名湖”却更多的是历史气息。站在圆明园里看到断柱残瓦,给人的是中国屈辱的一段历史,是外国列强的无耻丑态,是发人深思的感觉,一种很局限狭小,锁定历史空间的想象;而眼前的湖映着远方的嘉峪关给人的是那种空旷,穿越时空的感觉,几代的历史沧桑,几代的风云变幻。
沿着湖边的石子路我们来到嘉峪关城墙下,和友人们合影以作纪念。嘉峪关的城墙就在身后,足有好几人高,平均厚度也有半米多,这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嘉峪关的雄壮。城墙由石头砌成,紧紧环绕着城内重地,在城墙的四周都有箭楼把守,正城墙上有将军的三层关楼,这种磅礴气势无所不摧。在战道旁边立有一块“天下雄关”的石碑,后面刻着各代“游击“的姓氏(游击为古代一种官职,是当时嘉峪关的最高指挥官)。可以想象出当时骑马入城、官兵出入的情景,那种紧张的气息在脑中游荡。顺着嘉峪关城内的道路前进,人多了起来,导游们在不断地和他们讲述嘉峪关内的美丽传说。据说在初建嘉峪关时有一个很有名的工匠,当时为了不让宦官们从这个建筑上欺压老百姓的钱财,就跟皇上汇报说可以计算出精确的砖瓦数,这样就可以是一个精确的金额数,以免当地官员从中获利。并发誓如果多一块砖瓦,就让皇上拿掉自己的脑袋。通过精心的计算,得出了建设嘉峪关需要的砖瓦数,但是运送砖瓦的当地官员对他耿耿于怀,就多加了一块砖。在嘉峪关建成竣工的时候,所有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多出了一块砖,称为“最后一砖”。这时全城的工匠异口同声地说这块砖是需要放在嘉峪关的城门之上的,这样可以保住嘉峪关的坚不可摧。官员无奈,只好跟上面皇上说嘉峪关按照原来的设计竣工。我们按照导游所指的方向看到了那块砖,“最后一砖”<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body></html></p> </body></html>
关键字: 嘉峪关 圆明园 敦煌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