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中的背影洪江古商城小记
一般人所谓的湘西,是指凤凰、张家界一带,那里游客云集,早已美誉在外。其实我以为湘西可分为南北两处,湘黔铁路拦腰横贯湖南,在湘西有怀化站,位于交通要道,是个较大的城市,而湘西的南北就以怀化分界。湘西之南,一般人较少去,其实那里也有不少值得一顾的地方。我在走过湘西之北后,准备将这湘西之南再领略一番。 在下了梵净山后,我在早晨离开了贵州铜仁,下午就到了位于怀化正南的洪江。 古商城和窨子屋 洪江古商城早在明代便有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地处沅江边,便成了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上通湘黔山区,下达洞庭湘江。随着商业的兴隆,各处客商云集,古城内店铺林立,作坊成群,形成了商城的繁华荣茂。 自古湘西多匪患,所以古商城的大户人家纷纷建起了“窨子屋”。所谓“窨”,有窖藏的意思,而窨子屋则是高墙包围,门不大但厚重,内里是二三层高的房屋一进进的围起来,每进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天井,就如同窖藏一般,所以称为窨子屋。洪江的地势高低不平,所以房屋就地势错落而建,街巷绕房舍弯曲而走,导致了古商城的街巷有了如迷宫一般的“七冲八巷九条街”。有了这般的高墙深宅,再加上曲折莫辨的窄巷,还有巷口的拱门,构成了那个时代的防盗工事,保得一方平安。 窨子屋 市镇的兴旺依赖水道,但随着近代陆路交通的发达,洪江开始衰败了。湘黔铁路从北边经过,造就了一座铁路运来的怀化城,而冷落了洪江;国道从西边通过,成就了黔江的大片新市区,又遗落了洪江。 不过,倒是被冷落在交通要道旁的洪江,侥幸没有被开发的大潮将它的古旧席卷而去,留下了前人创造的一片遗迹。眼下的洪江,虽然已经拆去了临江的一带,变成了呆板的千篇一律的随处可见的城市街道商铺,但在那些毫无美学可言的多层建筑后面,存留了古商城的一部分,其中仍然保存有明清古建筑380多栋,成为了游客光顾的主要着眼点。 洪江古商城近年被发掘出来了,当地政府在做着大力的宣传。游客们开始光顾,他们的身影不时在高墙窄巷、深宅大院里闪现。旅游的商机也使古商城从默默无闻到大力开发,现在一些窨子屋内的住户已经开始搬迁,一些特种行业也被包装,期待着从中挖掘出gdp来。 高家书院和主人 窄窄石板巷,高墙下一扇门,在门檐下挂着一对红灯笼,上有一个“书”字,推开发出“吱呀”声的厚重木门,就进入了一个高楼高墙包围的小小庭院。院内一个青石六角缸,缸体的三面雕着花,另三面则刻着诗文,青石缸原先是用于储水防火的,而今却被主人养着金鱼,色彩鲜艳的金鱼活泼泼地游动,给色调偏冷的院子增添了一份活力。这就是高家书院,当年高家的弟子们就在这个院内上着家族办的私塾。 现今的主人聂先生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他家的这个小小客栈从不做宣传拉客,只是接待朋友们介绍来的客人。底层的客厅两侧是客房,楼上是聂先生自己住着。我住进了一楼的厢房,层高足有四米,窗户不大,有些暗淡的光照着黑黑的板壁,几件时代不同跨越近百年的家具井然安放,三面围的大床挂着蚊帐,被褥整洁,躺上去给我极其松弛的感觉,连空气中的味道都似乎透着一股历史的遗留。这是一处可以使人放松沉静的地方,吸引着我在此流连了四天。 聂先生的孩子在外地,只他夫妇二人。聂先生待我极热情,陪我走街串巷,介绍风土人情,还邀我一同参加他朋友们的聚餐活动。他开这个客栈,似乎主要倒不是挣钱,而是为了时常有客来热闹一番。我在洪江逗留的这几天里,吃住都在聂家,聂太太的厨艺颇高,将家常菜肴做得十分合口味,我在奔波多日后,能有这种家庭似的饭菜和住宿,真是慰人心暖。 各式人家 住在聂先生家还有一个好处,可以登高到他家的屋顶平台,去俯看古商城。放眼看去,满是黑瓦,那黛瓦层层的叠起来,铺开去,鱼鳞般的盖住间间房舍;而房屋则鳞次栉比的高起来,矮下去,错落成宅院深巷;而那些粉墙,只露出窄窄的一条,在一旁勾勒出院落街巷的轮廓。整个古商城只有街巷和高墙深院中小小的天井透着天,其余全被屋顶遮蔽。 聂先生带我在令人晕头的小巷里穿行,不时的介绍指点着那些大宅院。古商城的大宅院一般为两类,一是官员家宅(包括退休和不在任的),一是经商人家,这些大户人家一律的有着几进深院,天井高高在上,只是在太阳高悬时才有阳光照入。 到了一大院,在庭院的墙上刻有一幅字,居然是我家乡扬州的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字:吃亏是福。据当地人介绍,当年大院的主人是郑板桥的亲戚,做生意赔钱后,郑板桥以这幅字赠他,以示安慰(不过我在扬州倒没查到这种说法)。 还有一些建筑是近代才出现的,包括银行、报馆,这些建筑的外表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内里的格局已有变化,如西式的楼梯、栏杆、窗棂。在其中一处,还看见了当年躲避匪盗的暗门,当遇匪患时,全家可以躲入暗室,从另一通道逃逸。 古城中还有一些特种行业,聚集在一条街上,有烟馆,供人吸食鸦片,馆内还有密室和暗道,以便那些不愿意曝光的烟客们悄悄前来吞云吐雾,过一把瘾。 与烟馆相邻的还有青楼,这古已有之的场所,也曾在文人墨客的文字里被描述,什么“秦淮八艳”,什么“赢得青楼薄幸名”,似乎倒有了些浪漫的情调。青楼,也总是伴随着商业的兴旺而生存,洪江自然也存在这个古老的行业。那些当年的房舍仍然存留着,恐怕在其它地方是再也见不到成群的这样用途的房舍了,所以青楼也成为旅游的一个亮点。将这罕见之屋做为卖点倒没啥,不过从事古商城开发的人,将青楼挂了些飘摇的彩旗,还弄了些文字在上,这倒是生出了几分暧昧。 在一家青楼的门前,挂了一个牌子——“绍兴班”,看来是当年来自绍兴的女子在此谋生。这倒有趣,如今在沿海发达之地,可不乏来自内地的女子也在或明或暗地从事类似的职业。可见当年洪江的经济地位,也类似如今的沿海,是相当的繁荣昌盛,引得绍兴孔雀往西飞。 在这些经历了百余载的各式老屋内,如今居住了许多家市民,当年的一家大宅,就可以容进十几户人家,显得拥挤不堪,还有各家自行的搭建,更是凌乱。虽然居住条件不好,可是居民们很是热情好客,见你进来,总是说随便看,任由我到处乱串。 聂先生说,如果你是春节来的话,可以在这里从早吃到晚,随便到哪一家,都会将你当宾客来接待。我走过的古城镇也算不少了,可是像洪江古商城规模这样的大,原状这样的好,可是从没见过的。就像扬州这么大名气的古城,也只零落地残留了几户大宅院。也许就是因为洪江地处湘西一隅没有名气而幸免。 墙上的历史 高墙圈起了个个窨子屋,高墙排列在石板巷的两侧,高墙在砖砌石垒外,总要抹上一层灰泥,而灰泥在岁月的剥离下,总得过一些年再来抹上一层,于是灰泥形成了层层叠叠,包裹着高墙,也包裹了岁月和曾经的记载。 然而灰泥在岁月的侵蚀下,脱落了,斑驳了,显现出它曾覆盖的原来。在一面高墙前,我看到了四道的泥灰层。其中的一层是黑色的,全然不同于其它的粉白。聂先生告诉我,那是在抗战期间,为了遮蔽城市,防止日军的飞机轰炸,于是将所有的白色粉墙全部抹上了黑色的一层。 笔墨书法,是国人传统的喜好,将这一喜好用在粉墙上,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年的宋江,酒酣后于粉墙疾书,却成就了一百单八将的风云际会。近代的中国,由于政治的大众化,墙壁更是成了发表言论的大规模可视化浏览物,在红色狂飙的年代达到了极致。 古商城的高墙,当然也不
关键字: 凤凰 张家界 怀化 洪江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