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31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荆州”
荆州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分散杂居城市。全市有31个少数民族,3.34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0.35%。其中中心城区少数民族人口1.12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32.01%。全市有2个民族乡,即洪湖老湾回族自治乡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自治乡。少数民族人口达百人以上的村、街、场、厂有36个。少数民族中万人以上的民族2个,即回族、土家族;万人以下千人以上的民族1个,即满族;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民族4个,即蒙古族、苗族、侗族、壮族。回族主要分布在洪湖老湾回族乡及沙市、荆州、公安等地;满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沙市、荆州一带;苗族主要分布于沙市、荆州两地;侗族、壮族主要分布于洪湖、沙市等地。全市正式挂牌的民族中学有2所,即洪湖老湾回族乡民族中学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初级中学;有民族小学5所,其中洪湖老湾回族乡2所、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1所、石首市和荆州区各有回族小学1所,共有学生14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00余人,约占45%。
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荆州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在大约五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五千年前,禹贡划野分州,荆州成为当时的九州之一;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郢(今荆州纪南)开始到公元963年荆南国灭亡,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西汉时,荆州城即为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荆州作为西入巴蜀、东下吴会、北抵中原之要冲,成为诸国的必争之地;南北朝时,荆州与扬州齐名;唐代曾升为南都,元、明、清代为路、府治所所在地,清代在此设立荆州驻防将军府。境内文物胜迹众多,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荆州古城墙历史之悠久、保存之完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属一绝,堪称人类古代城垣建筑史上的丰碑,考古界称之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此外还有关帝庙、关羽点将台、张飞一担土、关公刮骨疗毒等众多三国遗址。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名列战国七雄的楚国先后有20个楚王在荆州定都,长达411年,其地域最广时囊括了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成为"车千乘、马万匹"的泱泱大国。楚先民在这里创造了足以与当时古希腊文化媲美的"楚文化",其精湛的纺织、冶炼、锻铸、髹漆工艺及老(子)庄(子)哲学、庄骚文学等大放异彩,鲜艳夺目的楚文化几乎囊括了同代文化所有的精华。
荆州是三国文化的中心。三国时期,魏、蜀、吴金戈铁马,群雄逐鹿,为争夺荆州展开了持久的征战,古城内外驰骋过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三国演义》120回就有72回写到荆州,借荆州、讨荆州、袭荆州、失荆州……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中国古代战争活剧。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的三国名将关羽诚信忠义的品德,千百年来为世人所尊崇,由他而衍生的关公文化,在人们的精神思想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荆州是江汉民俗文化的中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荆州成为一座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巨型民俗文化宝库,浪漫抒情的巫歌楚舞、享誉四方的世曲戏剧(楚剧、汉剧、三棒鼓、马山民歌、木偶皮影)、匠心独运的刺绣、竹简、青铜器、根雕、木艺,名扬天下的宫庭八宝美食、三国名菜,韵味无穷的民风习俗等,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江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荆州是人杰地灵的宝地。钟灵硫秀的荆州大地,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辞赋之祖"屈(原)·宋(玉),"哲学之父"老·庄,"戏剧之祖"优孟,春秋霸王楚庄王,唐代"一门三相"岑文本、岑长倩、岑羲,明代"宰相之杰"张居正等,都是从荆州走向历史舞台而千古流芳的。
关键字: 少数民族 聚集地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