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故里谈“陶朱遗风”
陶朱公
“避君隐陶号朱公,流芳百世;聚财万贯成财神,功著千秋。”
这是南阳府财神庙的一副对联,这座庙宇祭祀的主神是范蠡,因此又被称为范少伯(范蠡字少伯)庙、范大夫祠。据说该庙始建时,因地处范蠡家乡,朝廷特批在庙前加“府”字,从而使其成为唯一标注有行政级别的财神庙。
中国民间诸神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大概要算财神了。若论受欢迎程度,可能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比不上他们。民间信奉的财神各种各样,为数众多,据南阳府财神庙负责人时振宇说,其中主要有四大财神,即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公、赵公明。仔细考究起来,他们成为财神各有缘由。比干没经过商,因其被商纣王剖了心,故被商人借来供奉,以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无心骗人;关公也没经过商,商人供奉他,是借其信、义以彰显自己之言行,同时,也以其威名护财;赵公明被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因此也称“赵元帅”,他手下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他们各管一方,合称“五路财神”,本领很大,但赵公明是《封神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说起来,只有陶朱公范蠡,才真正经过商,并多次创造财富神话。
不过对于范蠡来说,跻身财神之列,成为保佑人们发财致富的神仙,似乎并不是啥好事儿。正像有人所说,“世人都晓神仙好,不知神仙有烦恼”,滚滚红尘,求财的人多如恒河之沙,求财者多半狮子大开口,多多益善,贪得无厌。更有甚者,有一号人,不干丁点儿正事,整天泡在财神庙,死乞白赖,伸手要钱。据说一位伤透脑筋的财神挥笔写了副对联,贴在自己庙门上:“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如今,南阳人把范蠡推尊为“商圣”,个人感觉,这比他财神的身份要有价值得多。
【商人缘何称“圣”?】
商人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甚至可说“唯利是图”是其天性,这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在诚信缺失的时候,“商”时常和“奸”搅和在一起,在传统文化语境里,更有“无商不奸”的说法。
而“圣人”呢?传统文化中的圣人,是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才德皆备谓之圣人。那么,“商”与“圣”怎么能结合到一起,出现一个“商圣”的称号呢?
我们在采访中得知,范蠡“商圣”的尊号,最早是南阳籍军旅作家夏廷献提出来的。1992年,夏廷献在创作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小说《范蠡》时,就提出应授予范蠡“商圣”头衔。
当时曾有人提出异议,但夏先生认为,国人何时评“圣”,评了多少“圣”,不详。但目前诗圣、书圣、词圣、医圣、药圣、酒圣、棋圣等,均有得主。尊范蠡为“商圣”,有八个理由:
第一个史有记载的辞官经商的部长以上的干部——打破重官轻商思想观念的先驱;第一个认识到商品经济规律及作用并主张实行宏观调控的专业人士——开认识价值之先河;第一个亲自经营五畜产业、亲自组织货物交易的专业户——身体力行,作风扎实;第一个把兵法用于商场并上升为理论写有专著的人——这一点,评圣衔职称时,尤为重要;第一个意识到广告作用不惜变名易姓以“鸱夷子皮”做招牌的人——有超前意识,献身精神;第一个靠勤劳靠市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成为巨万富翁的人——实绩最重要;第一个在致富后用信息、金钱,带动周围的人共同富裕起来的人——群众关系好,道德高尚;第一个在治国治家上取得了双重成功,为世人树立了成功榜样独立人格的人——无人可比。
这八条理由,略带调侃意味,但总的说来,还真很难推翻。反正历来圣人的评选,没有专业评选机构,也没有评选具体细则。大多是有人提出,大家响应,约定俗成。夏廷献提出后,大家都觉得商圣非范蠡莫属,因此,就叫开了。
采写这篇稿件的过程中,我们对范蠡的了解逐渐深入,再看“商圣”二字,不再感到别扭,反倒感觉很合适。
在民间传说中,范蠡也是诚信经商的楷模。相传范蠡是秤的发明者,他根据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发明了十三两秤。后来发现有人故意缺斤短两,就又加上了福禄寿三星,意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这种十六两秤,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俗话说的“半斤八两”,就是对这种秤而言。
也正是由于范蠡在商业活动中表现出的高尚品德,过去人们就把经商称为“陶朱事业”,把诚信经商称为“陶朱遗风”。如此说来,今天把他尊为“商圣”,不也是很合适吗?
【商业智慧内涵丰富】
谈到范蠡,南阳府衙博物馆的刘绍明先生认为,他经商有术,但并非一般意义的得财守财,他以财富为生存手段,但不以财富为生存目的,“范蠡式”的经营智慧,并不是买卖过程中投机取巧之类的雕虫小技,而是一种对经济规律、财富本质的彻悟式理解。
范蠡曾向勾践进言:“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谷多,则兵强。”由此提出“劝农桑,务积谷”的国策,使越国国力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了使“农末”俱兴,范蠡还制定了关于粮食的价格政策。他认为:“粜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就是说,粮价过低则伤农,过高则损害商业,因此,应将其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农业和商业都能良性发展。利用国家力量,对物价进行宏观调控,这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上,大概是最早的尝试。
范蠡主张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之前备好货物,要让货等客,不要让客等货,所谓“夏则资皮,冬则资葛,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认为,范蠡的“待乏”,不同于囤积居奇。囤积居奇是在商品货源紧张时大量购存,伺机高价出售,以获取暴利,结果是扰乱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而“待乏”是在货源充足,或者是某种商品处于销售淡季时低价购进,待货源紧张或销售旺季时抛出,如此不仅调剂了市场供求,稳定了物价,而且获取高额利润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有人说,如果称子贡为最早的儒商的话,范蠡就是最早的“道商”。的确,在范蠡治国和经商活动中,有着鲜明的“顺势而为”的道家风范,他是一位“被忽视的道家”,是道家理论的重要实践者。
【家乡人弘扬“陶朱遗风”】
南阳市北郊,范蠡巍然而立,气宇轩昂,神情自若,右手抚须,左手置后,目光向远方眺望,若有所思。仿佛筹谋国事,梳理政治风云;抑或运筹帷幄,把握无限商机。
这是一尊惹人注目的雕塑,青铜制成,5米多高,位于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大门口。塑像衣着线条流畅,面部表情生动自然,雕塑座底上镌刻着四个烫金大字——“商圣范蠡”。
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商圣文化气息——醒目的大幅标语,以范蠡思想精髓为内容的“校训”,环境幽雅的范蠡游园……看得出来,范蠡家乡的这所学校,正在打“商圣”的牌子。
采访结束时,宛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玉杰告诉我们,宛城区已经成功注册了“范蠡故里”和“商圣范蠡故里”的中文域名,区委、区政府还将与一家房地产商合作,在范蠡家乡三十里屯恢复建设范蠡祠堂,以此纪念范蠡,弘扬“陶朱遗风”。
宛城区区委书记马瑞平则告诉记者,2007年5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香港恳谈会上演讲时,特别提到了范蠡对商业文化的巨大贡献。徐书记认为文化发展是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和标志,他希望南阳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为全省趟出路子。对于宛城区来说,范蠡故里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整理、弘扬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是宛城区的使命。
关键字: 千秋 对联 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