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旅游概况
三门峡概况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相连,南与南阳相接,北靠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依潼关与陕西省相邻,现辖灵宝市、义马市、陕县、渑池县、卢氏县和湖滨区,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总人口220万。
三门峡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胜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壮丽河山,在这里巧妙地结合与展现。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车马坑群、荆山轩辕黄帝陵、战国时代的秦赵会盟台、老子著《道德经》处函谷关、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还有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豫西窑洞民俗旅游点、三面环水的黄河游览区、风景名胜亚武山、陕县甘山森林公园、避署胜地温泉风景区、屹立于滔滔黄河中的中流砥柱、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坝。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如烂漫的山花遍及城乡。主要旅游线路黄河游,开辟于1986年4月,至今已举办过五届国际黄河旅游节。“黄河之旅”线路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14条旅游专线之一,推向国际市场。旅游季节,乘船游览在碧波荡漾的黄河之中,既可观赏“黄河落天走东海”的磅礴气势和沿岸的乡土风光,又可感受船行柳梢、鱼跃水面的神话境界。 游黄河,览胜景,五州并肩共振兴;开三门,迎宾朋,四海携手共繁荣。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已与国内15个城市及日本的北上市、澳大利亚的墨累桥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已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三门峡正以奋发进取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
三门峡市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以山川秀丽、资源丰富而闻名中外。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三门峡由此而得名。经过四十年的辛勤建设,三门峡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西部边陲,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辖3县(陕县、渑池、卢氏)、2市(义马、灵宝)、1区(湖滨),总人口213万,其中市区人口23.5万,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冰川,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十分广阔的前景。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这里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揭开了中国新石器考古事业的第一面,为研究中国原始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门峡市因黄河而得名,因大坝而建市 。相传大禹治水,用神斧 把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滔滔 黄河水向东流去,三门峡由此流传古今。1957年,中国在三门峡兴建万里黄河第一座大坝,同时成立三门峡市,于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崛起在黄河之滨。
三门峡市所处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期属虢国;春秋时期先属虢、后属晋;战国时期分属韩、赵、魏;秦国时置三川郡;西汉时改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请。新中国成立后设立陕州专署,1957年成立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全市已发现各种矿藏57钟,已开发利用的有27种,最著名的是黄金、铝 矿和煤炭,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矿藏量甚多,可谓河南乃至全 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这里土特产种类多、品质好。灵宝苹果、大枣久负盛名;渑池的仰韶大杏、牛心柿饼独具特色;卢氏山区的各种干果、食用菌和中药材产量极多,崤山烟叶有“代云烟”之称。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进入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昌盛时期。目前,全市工业生产已形成了能源、冶金、建材、化工、医疗和农副产品加工六大支拄产业;农业生产已形成了以粮、果、烟、林、牧、菜和食用菌为主业的产业化生产体系。商业贸易繁荣昌盛,城市面貌涣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今天的三门峡市,已经以崭新的风貌屹立在豫西大地,成为黄河中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 三门峡 三门峡市 得天独厚 总人口 改革开放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