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的“林木情结”
住惯了木楼的侗家人,在新建的钢筋水泥楼房上会搭上一个竹木泥瓦的棚子。山林、鼓楼、风雨桥、木瓦顶棚……举目皆是的林木、木建筑、木工艺品显露着侗家人对林木的独特感情。
三江的侗家人种树的热情很高,成堆的各类林木、果木苗被摆在市集上贩卖,购买的乡民络绎不绝。一位来赶集的侗族老大妈,以2角钱一株的价格买了100株杉树苗,分成两小捆,用根扁担挑了往家走。“20-30公分宽的杉树能卖到50多元一株,多种树也能致富啊”,一名正在挑选树苗的乡民对记者说。三江是广西的林木资源大县,林木生产是这个县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县林业局的资料显示,2006年三江县植树造林2289公顷,完成全年任务的107%。
在三江,“有村必有鼓楼,有寨必有风雨桥”的说法并不夸张。鼓楼、风雨桥是侗族的标志。这里有世界最大最高的三江鼓楼,四根每根近30米高的主柱都是完整的杉木,树龄最长的达208年,最短的也有125年。这里还有誉满中外的程阳风雨桥,集桥、廊、亭于一身,不用一颗钉子,仅以木榫相接连,却稳固地矗立了近一个世纪。参加设计建造、修缮这两大著名建筑的侗族民间木工杨似玉,则更为传奇。杨似玉说自己不用画笔和图纸,心中就有一座风雨桥。每至修造,先以木棍搭成模型,再按比例放大便能造出精美牢固的楼桥。侗家以木料为主的建筑技艺之高超可见一斑。
三江的侗家人不仅种树、用树来建房造楼,还玩木头。他们从树上不仅发掘出了经济价值,还发掘出了人生境界。每年全县评选“十佳民间艺人”候选者便有近50人。
“对木工艺的民间传承,恐怕在全国也没有几处能出三江之上。我们这里搞木头的人多得很。”65岁的杨再吉在县城的福禄寺外搭了个木棚子做木刻工艺品。“给我一个正面的画像,我能把整个人给你刻出来。”老杨笑着说。
许多人出木头、出高价让老杨帮刻像,大多被他回绝。原本可卖上万元一樽的刻像,老杨只向订购者收取几百元用作生活之资。为了安心搞雕刻,老杨和老伴一起搬进了这个小木棚。昏暗的木棚里,老杨借着从窗户漏进来的一点光对他的作品反复琢磨。“没有竞争,只有快乐。”心平气和的老杨陶醉得忘我。
据介绍,今年三江县还将人工造林10000多亩。充足的林业资源,浓厚民族特色让三江侗家人继续着独特的“林木情结”。
关键字: 三江 工艺品 新建 林木 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