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随记
我是12月1日去的朱家角,由于曾去过乌镇,就以为江南水乡都一个样,但去了之后才发觉,两地真是各具特色。那天阳光明媚,和风习习,正是个出游的好时机,早上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在人民广场附近的大沽路、成都路乘上了沪朱线(7元)在大约1个半小时后,朱家角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门口有许多的黄包车夫,告诉我们坐黄包车进去不用付门票。由于在出发前,已经在携程上看到过此类的事情,所以也没去理睬,直接买了50元的套票(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景点,而且是明信片形式,有很好的收藏价值),便大摇大摆地进镇了。朱家角真是热闹,走在老街上,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香味,满街都是饭馆或自家门口摆的肉棕、扎肉、蹄磅,色、香、味具全,而且大多都是现做现卖的,让人很难分辨到底哪家是最正宗的。这是和乌镇最大的反差,走在乌镇的老街上很难看到有卖特产的小滩,大多当地人都在自家门口卖去了皮的黄瓜给游客解渴,虽少了几许繁华,却多了一份恬静。 朱家角最值得去的地方就是“课植园”,寓意“课读之余,不忘耕植”。它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环境幽静,风光独好,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俗称“马家花园”。其结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独具匠心,很难想象朱家角这样一个平常小镇,竟会有这种让人感叹的私家花园,原来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离开了课值园,我们又开始找寻新的景点。 只要说到小桥、流水、人家都不尽会让人联想到江南小镇。桥,不仅江南小镇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还是屈指可数的特色风景,乌镇也一样,一座连一座的桥,让人无法将它们和它们的名字对号入座,也从来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深的映像。可是在朱家角,我记住了“放生桥”,它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誉称“沪上第一桥”。在北大街的尽头,我们看清了它的全貌,结构精巧,形状美观,长如带,形如虹,真是名符其实的“井带长虹”。它朱家角最高的桥,也是朱家角人自以为豪的征镇之宝,登桥临高伫立桥顶,远眺近望,水乡风貌尽收眼底,小镇风光一览无遗。还未上桥就看到很多的当地人在卖鱼,一条一条非常可爱,于是入乡随俗的我们当然也要来此放生,于是在放生亭边买上两袋名为“全家福”的鱼儿(5元),将带着我们美好的心愿小鱼放入放生池,愿鱼儿能带着我们的祝福,游向远方。然而放生池好象无人清理,到处都是水葫芦和黑黑的脏水,不由让人担心鱼儿怎能在如此水中存活?此时,迷团不攻自破,我们在这边许愿放生,当地人在那边捕捞鱼儿,转手再卖。古人取名“放生桥”,就是要放生积德从善,只放生不捕捞,可是到了现代,放生桥却成了小镇的致富桥,可悲! 到中午了,放生池边人头掺动,每家饭店都坐无缺席,午饭的时候到了。原计划找一家最正宗的饭店岩岸就餐,可现在,只要能找到吃饭的地方就不错了,于是随便找了一家饭店,走进去才发现,每家饭店的店堂里空空荡荡,所有的旅客都挤在岸边,这才会有这热闹的情景。不过我们的运气还不错,刚进饭店,就有两位游客给我们让了座,哈,能在岸边吃饭那可是江南小镇的又一特色,我们沐浴在阳光下,吹着微微的江风,坐在放生桥边的小店里,看着船儿在我们面前驶过,有农家小船,也有大型的外地货船,偶然还能见到几只猎狗在船头摇摆着它的大尾巴,置身于此,城市的喧哗早已不知去向,留下只有……好胃口,当地的海鲜是很丰富的,我们去的洽巧也是一家专吃海鲜的饭店,那里的虾很新鲜,店主的手艺也很好,味道甜甜的,很好吃,最美味的自然是当地的特产扎肉了,我们两个人点了三个扎肉,饭店里是3元1只,街边都是10元6只,但是只有饭店里的一半,扎肉是由荷叶包裹烧至而成的,瘦肉和粽子里的肉差不多,很香、有嚼劲,肥肉很嫩,肥而不腻,游朱家角,尝河鲜、品小吃,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不可错过哟。圆津禅院 在饱餐一顿后,我们又去了城隍庙、圆津禅院这两个地方都是求神拜佛的好地方,最后去的是王昶纪念馆,那是一个私家宅院,虽然没有课植园那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致的布局,但整个纪念馆却呈现来另一番滋味,清静、雅致,透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总之,朱家角是江南水乡中比较大的小镇,镇上的住户多,人文气息较浓。作为一个上海人,能在上海看到如此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的江南小镇,真是上海之福。
关键字: 乌镇 出游 成都 江南水乡 黄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