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我去逛千佛山图
千佛山在济南市区,来到山区茂密的树林中,让人很难相信自己刚刚还置身于济南的闹市之中。 步入登山的大道,便见盘路两旁的十八罗汉雕塑和广场边的一尊卧佛。罗汉是佛主释迦牟尼的弟子,受佛的嘱托,为众生造福田。传说他们的本领很大,有的能降龙、有的能伏虎、有的能缚狮、有的能捉妖,深爱人们敬仰。十八罗汉依次为:(1)宾度罗跋罗闍、(2)迦诺迦伐跟蹉、(3)迦诺跋厘堕闍、(4)苏频陀、(5)诺矩罗、(6)跋陀罗、(7)迦哩迦、(8) 伐诺罗弗多罗、(9)戌博迦、(10)半托迦、(11)罗怙罗、(12)那伽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16)注荼半托 迦、(17)嘎沙鸦巴、(18)纳答密答喇。 卧佛是佛祖的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十余米,东西横卧,头朝东面向北,面颊丰满,眉目修长,给人以慈祥的感觉。 千佛山中重要的建筑历山院是一个东西长方形院落,院内有舜祠、三圣殿、圣裔祠等名胜,整体感觉是古色古香。院门门额是乾隆御笔亲书“历山院”三字。历山院原是佛、道、儒三教合居的寺院,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红墙青瓦,古木绿荫,核心建筑舜祠又叫“重华殿”,历史悠久。舜耕历山开创了济南的人文历史,济南人也非常敬重他。传说舜的眼晴有两个瞳子,名字叫重华。他在部落中德高望重,才华超群,后继尧位治理天下。舜祠的西侧是三圣殿,白粉墙,庑殿顶,绿色琉璃瓦,斗拱额枋彩绘典雅,正脊、檐角,也饰吻兽,大有庙堂气氛。殿内塑有尧、舜、禹的坐像。尧踞中,舜和禹配坐左右。 三圣两侧侍立着掌管重要事务的四名大臣。殿内四周有内容丰富的壁画,比如大禹治水等,把人带到了远古的农耕社会之中。 与历山院紧相毗邻的是兴国禅寺,它们左右呼应,各具韵致,可谓珠联璧合。建在千佛山半山腰的兴国禅寺在1471年曾遭兵火破坏,后来屡经重修。兴国禅寺东西各有一寺门,上额均刻有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四字。西门楹联石刻很有禅意:“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进寺门南侧,千佛崖石壁上镌刻佛像多尊。院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达摩殿、玉佛殿及禅堂。佛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大悲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等。 兴国禅寺西门外有一处木质的“云径禅关”坊,系清乾隆年间因乾隆游千佛山在此驻辇而建造,形为四柱三楼式。坊的正面匾额上的红底金字是“云经禅关”,背面是“峰回路转”。“云经禅关”的大概含义也许是这里云雾弥漫,游人登至此处时好似已经进入仙境,可以达到佛门净地了。“峰回路转”则是形容这里的地势险峻。 自“云径禅关”坊西行,在盘道中途可见“齐烟九点”坊。坊前匾额刻有“齐烟九点”四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梦于》诗中"遥望齐州点烟"的佳句。济南一带,古代属齐州,城北有九座秀山,合称“齐烟九点”。坊背后匾额刻有“仰观府察”,应该是取自王羲之《兰亭序》里的句子。 顺着“齐烟九点”坊下面的石阶下山时,在山腰处建有一个亭子,名曰“唐槐亭”,亭旁有一古槐,传说唐朝大将军秦琼就拴马于此树,世称“秦琼拴马槐”。这棵老树树干半枯,空心中却生一幼树,所以又称“母抱子槐”。 千佛山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非万佛洞莫属。万佛洞在千佛山山北麓,洞深六百多米,洞中有佛像28888尊,汇集了“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四大名窟的经典图景。 在千佛山东麓有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通体高二十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在这个地方,自然少不了“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幅对联。这既是对弥勒佛宽宏大量、乐观豁达形象的一种描述,也表达了国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总之,千佛山与泰山最大的区别是:到千佛山顶能从容地欣赏眼前的一切,登泰山顶只有想躺下休息的心思了。因为在泰山顶上,看到的满目青山、雾霭弥漫;而在千佛山顶可以居高临下,看济南城中那鳞次栉比的楼房,近距离的感受万家温馨的生活。 高度是相对的,心情也是相对的。登山如人生,目标太高只会感觉到疲累;目标适宜才觉其乐无限,如这济南的千佛山。
关键字: 十八罗汉 千佛山 登山 释迦牟尼 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