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秋意图
缘于对中华文明的寻根,和对至圣先师的崇敬之情,我开始了曲阜之行,走进孔府似曾相识的高宅深院。时值重阳,天气骤然阴晦,似爽还寒的秋风裹着“孔府家酒”的醇香。站在曲阜街头,看车水马龙与川流不息的人群,便知这里曾经历了多少黄昏日落、寒来暑往。再看街上众多一律黄色篷盖的人力跑车,便想象当年这里应是宽宽的土路,载着孔子来回行驶的牛车,载着孔子向鲁国及其它诸侯各国传播的儒家文化。孔子生于春秋时期,一生穷困潦倒。他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礼治”的治国思想,然而在那纷乱的年代,却无人采纳,他故而愤回故里,设坛传教,开创了我国私学教育的先河,使教育走向百姓。他收授弟子三千,育出精通六艺之士七十二人,且创立了影响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儒家学说。孔子的子孙后代为了传承家风,纪念先人,便在孔子旧宅因庙建学,从此有了孔府的历史。岁月沧桑,随着历史上尊孔反孔斗争的更迭,孔府也兴衰不常。 现存的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宋仁宗赐给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衍圣公”的封号后,世袭的衙署和府弟,为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贵族庄园。站在尊严古朴孔府门前,溯寻儒学的渊源,就像面对尘封的历史,阅读蕴藏久远的孔氏家族千百年来沉浮兴衰的传奇故事。这就是孔子的家?这就是儒家文化的心脏所在?这就是孔子三千弟子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孔府的建筑风格与中国其他传统建筑别无两样,高门深宅,两对石狮守门。“与国戚休安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道德圣人家”。导游小姐兴致勃勃地对着大门的对联,讲解着“富贵无头,文章通天”的神秘传说。原来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着“富”字的影壁便把富字去了点,故有了“富贵无头”的传说。又传乾隆时代,纪晓岚为孔府写门联,写到“章”字时,书写数遍皆不中意,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醒后挥笔而书,果然字体苍劲,气势不凡,即成现在的“文章通天”。一副对联两个奇字,让我们领略了汉字这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瑰宝;让我们感受到了孔府所承载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受到历代帝皇的推崇而带来的孔氏家族的兴旺发达。我们再也想象不到哪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能够像汉语这样精练准确地把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封建贵族长久地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世袭千年的荣华富贵刻画的如此入木三分。现存的孔府占地240亩,有厅、堂、楼房463间,为九进三门三大堂的深宅大院,分中、东、西三路,还附带有一个后花园花厅,是保持完整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孔府中路建筑中第一大堂,左厅陈列着孔氏家族历代帝皇恩赐的官帽、官服及器物,右厅展示着孔氏家族执行族规家法的刀、枪、棍、杖。第二大堂是孔府接待官府、钦差、办公的地方,第三大堂则为孔府家人议事的场所。后花园花厅为孔府家眷居所。孔府东西两路建筑群各为“东书院”和“西书院”,专供孔氏子孙读书和管家、家奴休息。漫步在这古老的高宅深院,观赏着那众多匾额,屏风、古董、字画目不暇接,处处散发着儒家文化浓郁的气息。然而最令人意味深长的却是孔氏家族对子女教育执行家法虽苦犹甜的甘蔗棒;后花园警示家人要走正道戒除贪欲的“贪壁”。从这些小小的细节,我们仿佛窥见了孔府为何能够世代繁荣的精神所在。千百年来孔氏子孙抱着“立国安邦平天下”的远大志向和“文章通天”“富贵无头”的旷世理想,涌现出了四岁就懂让梨的建安七君子孔融,经学家孔继汾,大书法家孔继涑,文学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等优秀人物。孔府见证了他们拼搏、奋争的坎坷人生,也伴随他们经历了宦海的沉浮和家族的荣华富贵和悲欢离合。孔府也是一部记载封建贵族家族礼教的史书。在她那森严壁垒的深宅后院,男女历来授受不亲,连那后宅的用水也是男挑夫倒在过墙的水槽中让内宅的丫环承接使用。更不用说那展出的三寸金莲的绣花鞋,多少年来对女性肉体的摧残和精神的禁锢。历史毕竟在前进,可喜的是二十世纪的曙光把文明、科学的信息传进了古老的土地。1936年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与孙琪芳小姐身穿马褂和婚纱在这里举行了一场中西合壁的婚礼。中西文化交流撞击在这里闪出了亮丽的火花,预示着孔子文化将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出了孔府大门,已是淡淡暮色,古老的建筑群和虬枝苍劲的松柏默默无语地展示着古城文化的古朴厚重,与秋色谐和。萧瑟的秋风中,街道两旁的香樟树已瘦尽了最后一痕绿意,而影壁前“孔子文化节”的大型花坛上鲜花正艳丽地绽放。回望孔府,仿佛天地间惟有的一人,独自细细地触摸、咀嚼这晚秋暮色的清冷、苍茫和深邃,向历史的深处缓缓走去,步履自信、沉实。
关键字: 中华文明 天气 孔府 川流不息 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