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制瓷“圣土”的古韵新风
图为古陶瓷博览园里的古老水车
唐代中叶,这里聚集了很多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拥有瓷窑百余座,水碓百余乘,故而被称为“窑里”。及至明初,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瓷窑外迁,“窑里”显得有些名不副实,于是改名“瑶里”,倒是多了几分“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的意境。
古时兴办陶瓷业,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瓷土;二要有烧窑用的大量薪柴,特别是含油脂、火力旺的黄山松;三要有充足的水源,既用来带动水碓,又利于水上运输。“水火既济而土合。”瓷器是水、火、土三者的结合物,缺一不可。瑶里自13世纪就盛产制瓷原料,元代以后,高岭土等瓷土的开采更加兴盛,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基地。瑶里也因此成为矿工云集的地方,矿洞遍布,水碓房林立,淘洗池密布。如今,瓷土矿和釉果矿的开采、加工还在瑶里延续着。此外,瑶里境内黄山松、金钱松种植面积广阔,曾为景德镇陶瓷业提供了上等窑柴,制瓷原料和燃料经过瑶河送往景德镇。“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写的就是瑶河日夜运输窑柴、瓷石、高岭土的繁忙景象。
为了再现昔日瓷窑重镇的风貌,瑶里镇专门建了个古陶瓷博览园。起了个大早,在清晨的霞光中,我们由当地向导领着,走进了这个堪称制瓷业“圣地”的园子。
与其说是参观,更像是看到了凝固了的历史。博览园里处处可见淘洗池、古窑遗址,龙窑、马蹄窑、葫芦窑静静地立在风口,有风吹过,发出呼呼的声音。千年的水碓在瑶河水的推动下仍在有条不紊地转动,似乎这千年间未曾发生过改变。瑶里所在的浮梁县是全国保存水碓最多的地方,据说过去全县挖矿制瓷时水碓有1600多座,碓杵6000多个,最大的水碓可同时带动16个碓杵作业。目前像这样的水碓仍存有7座,用来舂碎釉石,制成釉果,卖给景德镇制瓷厂家。
未曾改变的古道清流
在古镇的巷子里东转西转,不经意间在一幢古民居前看见了“徽州大道转弯”的石牌,这曾是用来给络绎不绝的徽商和挑夫指路的路标。从瑶里到休宁的古道是7条徽州古道中的一条。根据当地县志记载,这条古道从古县城东门出发,经臧湾、东埠街、瑶里,过虎头岗,入安徽点击进入安徽 目的地休宁,全长115华里,完全用青石板和麻石板铺成,是沟通赣皖两省经贸活动的黄金道。如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商业一条街,便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一条商业街。街长千米,分上中下三段,当地的民谣这样唱道:“上街头,下街头,街面宽又长,糖盐醋,绸缎布,店面九百九”,足可见当时的繁盛。如今,公路通到了古镇里,曾经的徽州古道已被截成一段一段,但是石板路依旧清晰可见,挑夫们歇脚的茶亭、石墩也仍在原处。
瑶河穿镇而过,有着宽阔的水面。两岸之间修有石头拱桥,不过瑶里人还是喜欢走自己搭建的木桥。杉树板铺成的桥面“一”字形地横过水面,杉树原木做成的桥脚稳稳地站在水里,简洁利索,却也古色古香。两位洗完衣服的村妇,臂膀里夹着洗衣桶,一前一后走在桥上,清脆的脚步应和着杉树木发出的轻微“吱嘎”声。
许多年来,关于瑶河水,镇上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早晨七时之前的水只能用来食用,七时到九时,可在河中洗食物,九时以后才可以洗衣服。规定执行得很严格,清澈见底的河水便是明证。瑶河岸边上,有一块根据民意立起来的“禁渔牌”,这块13年前立的石碑上明文规定,禁止对瑶河鱼群任何形式的捕捞,而禁渔的传统早在明代就已开始了。清道光十二年还专门立了块名为“养生”的石碑,确定禁渔范围。如今,这块石碑被细心人收藏在镇博物馆里,不轻易示人,“这代表着瑶里的历史,得好好保护。”现在,每年的8月8日是瑶里的禁渔节,镇里还会敲锣打鼓地在瑶河里放很多鱼苗,河里的鱼越来越多,瑶河观鱼也成了一景。
都市人梦里的家园
与我此前见过的旅游开发商不同,瑶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德民的脸上总是挂着严肃。他约摸40出头,已经不适合用青年企业家来称呼他。在赣东北的这片土地上,华德民用10年铺就了一条瑶里发展之路。“我在瑶里土生土长,对它有很深的感情。”华德民边说边递给我一张名片,名片上古屋、青山、绿水组成的蓝绿黑三色logo分外醒目,“这是我们瑶里镇的三宝。”
从1999年浮梁县政府决定搞旅游到现在,除了镇里经常出现许多陌生面孔之外,10年间,瑶里没有刻意改变什么。徽式的老屋、青石板的路面、村口的千年古樟、怀抱着古镇的象山和狮山,以及穿村而过的河流,都和过去一样,看不到一点城市化的痕迹。也正因此,瑶里获得了“未开发的婺源点击进入婺源 目的地”称号。
进镇的时候,已是傍晚,柴火味儿从青石板铺成的巷道里飘散出来,夹杂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中,久久没有散去。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路边拉扯着家常,操着我听不懂的方言。
河边一棵千年樟树下,一个金发碧眼的背包客正安静地坐着。顺着他的目光,两名村妇正在瑶河边洗着衣服,棒槌声声入耳。我终于忍不住好奇,走上前去与他打了个招呼。原来,这已经是franke在瑶里的第三个傍晚,像前两天一样,他坐在河边树下,刁着烟斗,什么也不干,就这么听着棒槌声,一待就是一小时。“这种游客在瑶里随处可见。”华德民早已习惯“接待”这样的客人,“他们有时还会走进村民的老屋里,在有年头的老椅子上坐着,看看天井里放着的南瓜、农具和蓑衣,直到天黑。”
这其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了华德民的朋友。回到城市里,他们需要面对文件、电脑、拥挤的交通、嘈杂的环境、复杂的关系,比不上瑶里的清静。“过上一段时间,他们会很想念这里的生活,就会再来。”这大概就是瑶里不曾改变的价值所在。
关键字: 传教士 法国 糯米 罗马 高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