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永不消逝的记忆
解放后南京人民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建成了雨花台烈士陵园。该园位于南京南郊,占地87公顷,园内植满青松翠柏,雪松、龙柏、水杉、玉兰等树木四季常青,郁郁葱葱。
广场南端建有由高10.03米、宽14.2米、厚5.6米,共179块花岗石的花岗山组成的巨型烈士雕塑群像, 塑造了九位象征着各族各年龄层次的烈士气宇轩昂、视死如归的壮烈形象,像装配而成,重达1300吨。
是我国目前同类题材最大最重的花岗石雕,雕像矗立于革命烈士殉难处。 革命烈士纪念碑在主峰山巅上。陈列馆里内有烈士遗物以及对敌斗争的史料,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长江路东段,汉府街偏北的梅园新村30号、35号和17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办公原址。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
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办公室里还陈放着当年周恩来用过的写字台、转椅、分省地图以及中共代表团的信笺。
35号是董必武和李维汉、廖承志等代表团成员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17号是代表团工作人员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代表团的外事组、军事组、新闻组、妇女组、顾问组、电讯室和十八集团军办事处都设在这里。
周恩来经常在这里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重要声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始建于1985年,是我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专题纪念馆。
本馆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截止到2005年7月6日累计接待中外观众11,187,424人次,其中国外观众1,014,133人次(日本观众500,972人次),目前已成为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外配合国家开展民间外交及国际和平友好交流的重要场所。2004年3月1日,本馆免费开放以后,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访问。本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近年接待国内外人士达1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为40万人次,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渡江胜利纪念馆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挹江门城楼上。
挹江门城楼地处扬子江畔,石头城北,与风景秀丽的狮子山、八字山相连,该城楼建有一座仿明宫殿式样的两层宫殿式门楼,黑瓦雕门,飞阁流丹,画梁雕栋,古色雅致。
馆内珍藏着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记载了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寻求真理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业绩。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古称金陵,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这里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位于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四周低山盘曲,山环水绕,自然风貌独特。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
每每提到南京,首先想起的是一部部电影里让人悲伤且压抑的画面。可就是如此深入人心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这座六朝之都,与朱元璋,康熙,孙中山有着层层叠叠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座古都之中,按着历史留下的遗迹行走,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生命在历史的不同时间段里。
重复穿梭,你看到的听到并产生想象的画面,如同无声的海啸,在突然的时间排山倒海的汹涌而至,矗立于前。四周轰声如鸣,眼中产生一面只有自己才看得到的画面。
这便是历史古都的魅力,它带你回到过往,带你去体会那个或繁华或动乱或隐世的年代。抵达南京后,先到玄武湖边选定住宿。找些小吃填填肚子后,乘游1路游览明孝陵和中山陵景区,联票140元。
下午乘9路车先到大行宫下车,参观总统府旧址。傍晚乘1路到夫子庙,在秦淮河边品美食,欣赏夫子庙五彩缤纷的夜景。酒足饭饱后,可乘1路车返回玄武湖,到湖边散散步或夜游秦淮河赏赏河边美景,之后就可以美美地在回味中进入梦乡。
随后乘304路车到平江府路站下车,步行至瞻园参观。结束后再步行至古城墙中华门参观,约一站路左右。再从中华门坐公交车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公交线路很多,如游2、游4、33、101、102、105、106、305路都可以抵达。
下午乘游4路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再转39路前往静海寺,到阅江楼上观赏江景。行程景点安排较全面有些紧凑,喜欢慢慢细游赏景的游客,也可自行根据各人爱好对一些景点进行取舍(如第一天可只参观明孝陵、中山陵)或延长旅途时间。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
而陵墓顶端墓室的半球形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孙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
关键字: 南京 烈士陵园 米 雨花台 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