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南
江南,已于2002年与小姐妹同游过,那次去了苏杭、上海。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想过会重返江南。我以为,2002年后,无论怎样的江南游也无法替代2002在我心中的位置,毕竟,那样一个江南,那一个同游人和那一种心境,是无法复制的。然而,机缘巧合之下,我又重新踏上了这个多情之地,只是这次去的是金陵。我的江南,她依然在东方秀丽、端庄着,不离不弃的守候着我的到来。 金陵,我喜欢这样称呼南京,你看,轻启朱唇,“金陵”便脱口而出,随之一起吐出的,还有若隐若现的娇羞,以及未曾殆尽的一丝风情。六朝粉都,秦淮河,画舫,才子佳人,色艺俱佳、占尽风流的秦淮八艳以及红楼梦断的金陵十二钗,这些,到了今时今日,仅存模糊的影像供你想象,如此一来,我便有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也越发增添了对她的向往。 迎接我的是幼时好友,一出站,便迎上她那熟悉亲切的目光,于金陵,便再没陌生感,在她的引领下穿行,我仿若在自己的城市。去之前,便有心到网上搜集了相关资料,厚厚一叠,喜欢带着历史游城,在增添了一些厚重的同时,也增添了些许感慨。我说夫子庙、秦淮河、明孝陵、中山陵、玄武湖……,还有鸭血粉丝汤、鸡汁汤包、回卤干、桂花鸭……,这些那些,一个都不能少。友人大叫,这些,我都不曾一一体验。那便正好结伴同游。 "梨花似雪春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第一站,当然是秦淮河,以圆我所有想象。天气也体贴人意,下起了朦朦细雨,一切都准备妥当。越是靠近越惴惴不安,怕自己的粗陋唐突了她。然而,待我置身其中,却怎么也无法掩饰失望,这就是“春水碧于天、画舫听雨眠”的秦淮河?这就是演绎朝歌暮弦、争妍斗艳的秦淮河?眼前嘈杂、凌乱的秦淮毁了我的所有想象,亦或那些想象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如果放下想象,这就是一条没有任何特色并且被人为破坏严重的窄河道,这样形容,真是大煞风景,但是你看秦淮河两边挤满了不伦不类、凌乱的商业建筑,再看河中拥挤着正在营业的有着俗艳黄色顶蓬的小船,还有灰暗的一潭死水似的河水,我又该如何形容?这样一条承载传奇历史的河流交给今天急功近利的人们来主宰,怎叫人不扼腕痛惜。我很情绪化,瞬间,游兴便消失殆尽,急急走马观花,再找家店铺躲雨。 去往中山陵这天,几乎同夏天般炎热和晴朗。拾级而上,我心中却是懊恼不已,五一出游真是愚蠢的选择,向上看,看到别人的脚后跟,向下看,又是别人的头顶,左看右看,都是陌生的同我一样努力登梯的人们。终于随人流登到陵顶,还要挤在蛇一般蜿蜒的队伍里移动着瞻仰摆放着孙中山先生遗像的殿堂,你只能看一眼便随队伍走过,否则,将影响后面等待瞻仰的人。殿堂旁边、后面的树荫下,坐、卧满了纳凉的人们,打扑克的有之、脱鞋光脚的有之、果皮纸屑扔满地的有之、大声说笑的有之,整个一市井相。只有站在阶梯顶部极目四望,无尽的郁郁葱葱的绿色给了我些许安慰。 灵谷寺在中山陵以东方向,是南朝梁武帝为安葬其师宝志和尚所建。这天,寺顶居然牵出几条彩旗至寺对面树上,完全破坏了寺庙应有的庄严肃穆,我不知这是否有什么缘由,但此举,在我这个崇尚佛教智慧的人眼中,完全是对佛门清静之地的一种亵渎。友人虔诚求香,为远在家乡已经离世的母亲烧香祈福,我不言语,安静离开,在寺外等候。寺对面的墙壁引起了我的兴趣,宝蓝色的雕花墙基比人还高,正墙面是肃穆的土黄色,上书“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字的正中是一副莲花图(不确定),上面又书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我站在墙下,看着寺前人来人往,几多嬉戏几多虔诚几多好奇几多漠然。待友人出来,托友人替我在墙下留影一张,我双手合十,眼神安宁,巨大的一面墙,只有我一人,蓝色的墙基将我映蓝,很安静。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到达明孝陵已近傍晚,这是整个计划中最大的失误,当天的路线,应该反过来才对。明孝陵超乎我想象的大,并且带给我的惊喜一扫前几个景点给我的失望。下马坊是孝陵的入口处,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字,所有谒陵的文武官员都必须在此下马步行,以显帝王之尊。长达2400米的神道两侧都是巨大的文臣武官,狮象马麒麟等石像、石兽守护。大概天色已晚,越往深处,游人越稀少,待我们行近陵寝主体部分时,四周已无人,只剩我们,我们都有些胆怯,犹豫着要不要继续前行,既来了,便不愿妄走此遭,继续行至大概是明楼或者崇丘处,竟觉阴森,石门侧铺满潮湿的青苔,入得石门,过道里阴暗,有水滴声,并且阴风阵阵,我幡然醒悟,过了此门,便是阴阳相隔了。我们的脚步嘎然而止,一是确实有些害怕,二是阴阳相隔不便打扰。傍晚来临,我们快马加鞭赶往出口,来去均匆匆,错过了许多沿路风景。整个过程中,最让我疑惑的,诺大一个明孝陵,我们除了在入口处遇到检票的工作人员外,几乎在里面没有遇到任何工作人员,也得不到指引,不识路了,只在游人们似是而非的指点下,迷迷糊糊朝前走,走了不少弯路,我不知是真的没有工作人员,还是因为我们的确是去晚了。 夜晚的夫子庙同白天的有太大不同,白天的嘈杂在各色霓虹的粉饰下显现出一派繁荣,也添了几分意境。尽管雨愈下愈大,这里依然游人如织。夫子庙一带已如同大多城市的步行街,这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一直以为,倘若要逛街,我不如在我所在的城市逛个天昏地暗,何苦千里迢迢跑东跑西。与友人找了家老字号,只坐等鸭血粉丝汤,对食物一向挑剔的我,向来不食动物内脏,可这次,竟破了例,鸭血粉丝汤中,又是鸭血,又是鸭肠、鸭肝之类的,我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呼呼啦啦吃了个干净,汤是极鲜的,美美吃上一碗,当真是物美价廉。之前担心南京的小吃同江浙一样偏甜,看来这个担心完全多余,返回途中,又买了桂花鸭打算带回送给同事。 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当真是冥冥中自有姻缘,正如诗中所写,辞别了黄鹤楼一年后,我来到扬州。此去金陵尚算计划内,来到扬州就完全是计划之外的了,正因为如此,所以也只有一天的时间,行程颇为匆忙。东道主是扬州本地人,在他眼中,这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小城并无太多特色,想来是生于斯长于斯,正应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也因为扬州是计划外的去处,事前没有在网上搜集资料,充分了解,所以仅凭记忆感受,便觉失色不少。 瘦西湖大概是扬州最著名的去处,这是他带我们去的首站,他说,幼时,经常跑去瘦西湖玩耍,长大后再返此地,感觉完全不同。先不说瘦西湖景色如何,我只单单喜欢这个“瘦”字,一个字,便把景形容活了,生生为景添了几分情趣。至于瘦西湖景,我也实在没有太多印象,倒是游人如织煞了风景给我印象深刻。 待他要再带我们去景点时,遭到了我的反对,既是千年古城,韵味大概藏在街头巷尾,不如就带我们逛逛城中小巷。漫步小巷,途经的路人闲适走过,目不斜视,对于我们这些背包客,他们大概早已习以为常。就这么安静的走着,巷中人家都是户门紧闭,弥漫着的,只有居家的安静,没有一点商业气息,仔细看,有些墙壁上居然还模糊的残存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标语。再往前,居然有户人家门口人声鼎沸,走近一看,原是一个旅行团到了一处私家园林,令我惊讶的是,当年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为何他们的私家园林甘居小巷,如此的不事张扬,正如这个小城,以她的内敛吸纳和溶解了一切好奇的目光。原本,想进去看看这处私家园林的主人到底是谁,但是,看到一个旅行团的人蜂拥着进去了,便没了兴趣,只得作罢。 在扬州只逗留了一日,便返回南京,稍作休息,又赶回南方。此次行程,如果将日期稍往前挪或者后挪,都会为行程增色,选择五一出游,实在不明智,然而,除了五一、十一,又哪有时间出游?这,是个问题。
关键字: 上海 怎样 江南 苏杭 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