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夫子庙
在我的记忆里,南京的夫子庙早就失修了,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夫子庙仅是一片历史遗迹,空落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今来到南京,故地重游,见夫子庙重修了,秦淮河也恢复了往日的景色,深深感受道,一个古朴厚实的文化景象已不再是梦中的想象了。 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庙宇,流传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了。回味一下,夫子庙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崇尚夫子的一座庙宇,而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古老南京城的底蕴。在北京、南京,在香港、台北,甚至在东京,凡是政治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都建有夫子庙。这些庙宇崇尚的,就是用古老中华的儒家思想实施社会管理,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看了夫子庙和乌衣巷,又沿贡院西街看过建筑风格和商业的繁华,觉得很有江南风味。黄昏时分,想着白天看过的夫子庙和秦淮河的繁荣,有些意犹未尽。当夜幕降临以后,又独自走上街头,去那霓虹闪烁的斑斓里,想感受一下秦淮文化的夜景。 如今的夫子庙,已经成为江南文化的一个形象代表。尤其到了晚上,霓虹飞扬,灯光璀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传统商业的氛围更加浓烈。在那江南独特风格的街巷里,各种文化娱乐,如酒楼、茶社,以及各种叫卖的手工艺、传统产品,和遍及街巷的小吃名吃,构成了夫子庙的独特景色。沿河而去的街上,眼下被五颜六色的灯光装点着,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人流熙攘,具有独特的情调。 沿秦淮河向东走,不远便是江南贡院,庭院深深的,几分庄重掩饰在其中。贡院是过去考状元的地方,是封建社会实施科举制度的重要场所。虽说这所500年历史的考场已经成为一道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但是还能感受到当年赴考的紧张气氛和那中状元的喜庆欢乐。 向前走着,忽然兜里的电话响了,原来朋友不知道我在南京,还想晚间约我一起吃饭。我笑着告诉他,眼下现在正在南京的夫子庙哪,不能去了。朋友听过不免有些失望,但随即嘱咐说:夫子庙很好玩,我去过,你多看看吧。 或许他那吃饭的暗示起了作用,立刻感到沿街的小摊有阵阵香味扑来,肠胃也立刻空荡了许多。侧脸一看,原来在那一排长长的商亭货架后面,有许多的店铺,门口摆着一溜小食摊子。有的在蒸,有的在炸,还有烤的,成了一道晚唱的景色。我知道,南京的小吃有名气,立意新奇,做工精细,很值得品尝。 寻思找个地方坐下,吃点东西再看。刚走几步,只见路北面闪出一个古色古香的楼阁。那楼有三层,20来米高,飞檐青壁,高高的门脸。在宽敞的大门上方,留有一幅横匾,在古铜色的木匾上写着“六凤居”三个黑色大字,字用隶书写的,洒脱又有神气。进门来,迎门左右柱子上写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六凤笑揽南北味”,下联是“金陵喜迎天下客”,柱子中间有个横匾,上写着“秦淮风味食街”。 进来走一遍看过了,方知道这是聚集了江南各种风味食品的饭店,也是一座老店。墙上有一处关于“六凤居”的介绍,说六凤居始建于1917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这里,那上百种具有江南风味的食品,便是这里的特色吧。这里供奉过清朝的科举才子,伺候过民国的文物官员,也招待过如今的商贾平民。不过,为了保持原有的经营特色,楼上还是开了宴会雅间,而楼下便是大众化的简易的小吃。在这里吃点东西,哪怕是很随意地吃一点,也是对秦淮文化的直接接触吧。 这“六凤居”里,既汇聚了江南的名吃,也有自己的独到的食品。沿着一趟摆开的台面,你可以发现供你选择的余地非常大。豆腐涝,葱油饼,西安凉粉,牛肉煲,金陵什锦煲,大肠煲,鸭血汤,酱田螺,炸羊肉串,炸鱼,各种包子,粥,各种凉菜,让你不知道应该选吃什么好。 吃,也是一种心情,何况是独自一人在他乡呢。找一处对街的小桌前坐下,取几样并不熟悉的菜肴,要一瓶啤酒,边吃边喝,细嚼一种风情。到了这里,并不需要什么山珍海味,只需要一份江南人家常用的小菜,在温湿的风里,在街外辉映的灯光里,休闲雅致地品味一种浓浓的情。
关键字: 南京 历史 夫子庙 好听的名字 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