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绝岛----小孤山
小孤山座落在安徽省宿松县东南,位于长江中下游,距离县城63公里。与江西省彭泽县的彭郎矶隔江相望与江西的石钟山、龙宫洞遥相呼应,和国家级风景区庐山,湖北省黄梅县的五祖寺,安徽省的天柱山雄距长江两岸,形成三角之势。构成了天然的旅游网络。素有“海门第一关”,“长江天柱”,“江上蓬莱”之美称。为遐尔闻名的旅游胜地,风光旖旎。小孤山以奇、险、秀、孤而闻名于世,被历代诗家学者吟赞为“长江绝岛”。 小孤山原是江中石屿,开始形成于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它孤峰独峙,四面环水,直插江心,气势险峻。巨石悬立奇峭,大有“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之势.此山其高不过百米,周不过里许,然而其形特异,如一出水芙蓉,孤峰耸立。山上幽洞沧波,玉竹翠亭,峻梭碧阁,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山虽小却志傲群山,上锁金焦,下阻千浪。大别山恭其俊秀,五老峰逊其不峙。而引得历代诗家学者对小孤山的青睐,留下无数比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加脍灸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小孤山以小、险、独、奇而著称。“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为其最形象的描写。正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江水东流直下吴,狂澜倒挽一人无,世间枉说奇男子,砥柱还须让小姑”。 小孤山的历史悠久。相传大禹治水时,曾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盛唐时期小孤山的名字正式见于诗人的笔端。小孤山的“孤山”是以其独立不倚而得名,至于小者,是为区别江西鄱阳湖的“大孤山”而言。小孤山山势挺拔,独立江心,北望靠天柱,南观倚匡庐。世人因山形长势犹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故又称为髻山。世又俗因小孤与小姑同音,逐转小孤为“小姑”相传日久,有好事者将对岸的彭浪矶说成“彭郎”,遂生发出许多小姑与彭郎相爱的美丽传说,更给此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上有奇花异草,下有长江湍流。据说海潮至此不复往上,故又有“海门山”和“海门第一关”之美称。环山而上层层叠叠,弯弯曲曲,忽而接近波涛,忽而悬空托起,令人一步一个新奇。那奇峰缀怪石,古木裹云衣之景色,则令人顿入神仙福地。山上绿草如茵,茂林修竹,庙宇亭台,层次分明。迎山而上则胜迹迭,如:一天门、龙角石、龙耳洞、关圣殿、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御诗碑、梳妆亭、观涛亭、启秀寺、藏经楼、圣母殿、大雄宝殿等十多处景点,且每一景点都有每一景点之雅观和民间传说,并有历代名人的匾额和雅士墨客之碑文,沿山而行三百六十五级台阶,喻意绕山一圈.度过一年之意.其道曲径通幽,其景奇观迭出,若上“天梯”一站,一边一个山峰,万事万物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小孤山不光风景优美,其地势也非常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曾在此设立烽火台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清朝彭玉麟的湘军与太平军均在此对垒交锋,以争成败,故又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说。 小孤山地处长江之滨,三面环水,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历年来,据不完全的统计每年有香客600000多人次、游客40000多人次前往此山游玩。1999年安庆市旅游局、港务局合资兴建了小孤山旅游专线码头,由上海至三峡,南京至重庆,芜湖至九江等客轮和旅游轮均在此停靠。陆路方面,位于三省交界七县相连的宿松县,城内公路纵横交错,南至九江、南昌、西至湖北武汉,北至合肥。105、318及京广铁路贯穿宿松,安九沿江公路临山而过更是便利。由于政府的关注和小孤山优美的风景及便利的水陆交通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 小孤山为安徽省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它独具特色的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构成了高品位的旅游胜地。198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小孤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关键字: 东南 天柱山 宿松县 湖北省 长江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