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平遥古城——神话之后
在拥挤的中巴上就想,这世界级的文化古城平遥,会是什么样子?
车停在路口,下车来顺着明晃晃的阳光看过去,平遥连绵的城墙和箭垛,毫不保留地展现着它的历史感。坐个人力三轮车从北门进城,大风吹过,回头看,沙尘扬起,飘过高高的城墙,平添了几分苍茫。
西大街上,终于看到日升昌。平遥是中国最早的金融中心,日升昌也是中国最早的票号。山西人杰出的理财天份,从当年国共两党的财政部长都是山西人(孔祥熙和薄一波)就可看出来。
日升昌的门前有台阶,门梁上绘有彩色的图案,衬着黑色的几根门柱,显得华丽而又庄重。跨过高高的门槛,我开始触摸着晋商的神话。尽管对日升昌略有所知,可现在走近了细看时,却仍被吓得一愣一愣的。
在“柜台”的墙上,展出了当年日升昌创造的顺口溜,乍一看象是家训,原来却是兑换汇票的一套密码,里面可暗藏汇票的时间、地点、金额等内容,进日升昌做伙计的第一课就要学习这套密码。而一百多年来,日升昌从未发生过错误,不得不让人佩服。
在“会客室”,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升昌的“金库”就设在这人来人往的地方。会客室有一个大炕头,平常来往客人就坐在上面取暧,喝茶。旁边是司空见惯的火炉。揭开火炉的盖子,里面是柴草。再翻翻看,也就是煤炭。一切都平常得无从想象。但是再拨开煤灰,会发现里面暗藏一个盖子,揭开,有一窄窄的小梯,沿着小梯下去,下面藏的就是日升昌的身家性命——长备金库,通常金库存银都会有几十万两到几百万两。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句话被日升昌发挥得淋漓尽致。
院子的旁边,一间不大的房子里,放在正中的大算盘格外引人注上,这就是日升昌当年的“财务总监办公室”。日升昌事业高峰时,分号遍布全国,这里管理着全国40多家分号财务的繁重工作,而当时日升昌的“财务总监”也只不过三到四人。如此精简与高效,不得不让人又惊叹一次。
院子的另一边,同样不大的一间房子,它的功能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部”、“人事部”、“行政部”。负责着全国市场信息、人员调配、日常事务等工作,也不过3、4个人。
再进一重门,正中的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总经理室”。看完资料说明,才知道当年日升昌的管理思想已是非常超前。日升昌从一开始就已是股份制,由几位财东出资;且实行的是职业经理人制度,聘请首任“总经理”是雷履泰,当时叫大掌柜。而日升昌最有创造性的是实行“员工配股分红”的分配制度。伙计和高层管理人享有的股份性质也不同。伙计的股份人在股在,人走股份不能带走。而高层管理人如“财务总监”、“总经理”的股份可以世袭,充分体现着智慧的价值,并完全体现着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而分红与自己的收入息息相关,使上上下下“无不尽心”。
从民族资本家这个角度看,日升昌几代功臣们其实已走出了很远,贫脊的山西的土地里,产生了中国的首富,怎么看都是一个神话。可神话没有继续,他们最终没有成为中国的摩根。从太平天国后,中国内乱不止,外忧内患,日升昌受到了时势的严重打击,同时外国的银行潮也开始涌进中国。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日升昌也从神话般的鼎盛开始走向衰落。
我当时还有一种隐隐的猜想。在此之前我看过山西灵石的王家大院、祈县的乔家大院,都是当年晋商住宅的代表。特别是王家大院,依山而建,与其说它是大院,不如说是城堡,气势非凡。乔家大院结构严谨,精雕细琢,又非王家大院所能比。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高高耸立的墙。青砖灰瓦,带几分阴森和压抑。
当年的日升昌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里,他们是否也有这样迷惘?
走出日升昌,阳光仍然耀眼,古老的街市人来人往。明清街两旁的店铺叫卖着各类真假古董。假日经济让他们脸上充满了喜悦。平遥古城能保存下来是中国的幸运,也是平遥人的幸运,利用国内的假日经济,利用国内方兴未艾的旅游热潮,利用老外对古老文明的兴趣,一直沉寂的平遥热闹了起来。
扬起的尘土中看见长街各色酒旗迎风飘摇,游人如织。当年有小北京之称的平遥一定是北方最繁华的地方之一,今天仍然繁华,只是内容已不一样。当年是平遥人走出了平遥,从而成就了平遥的富裕;今天的平遥人,多少有点固守本地,吃着祖宗的老本了。最近看了一份资料,说就连北京这样价值更高的古城都没能保留下来,为什么平遥却留下了。平遥一位退休老官员说,五、六十代的大建设中,也想把平遥拆了建社会主义新城,但最终因为没有钱,也就让它留下了。我不禁痴痴地想,如果当年真的拆了平遥,今天的平遥人又将靠什么致富呢?
关键字: 平遥古城 日升昌 王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