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长城
活象一条巨龙,蜿蜒曲折,横于天地之间。据华夏子《明长城考实》载:长城由阳高县镇边堡向西约4公里,进入大同市元墩村界,长城在大同市内的基本走向为:由元墩向西经镇川口抵宏赐口。然后分为两路,主体长城由宏赐堡向北转,经河东窑,跨饮马河,西转至镇羌堡,又由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由十三边长城转向南至砖楼沟继续向南,出大同市入左云县界。另外一条由宏赐堡向习性,经新荣、破虏至吴施窑入左云界。大同市辖南北两条长城共约105公里。
长城作为防卫性质的军事建筑,自然和战争结下不解之缘,看今日山西的外长城,赫然就是与内蒙的省界,这界线表明了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野,只要翻开明代的地图,就可以看到这条外长城根本就是那时的“国界。
这段长城的盛衰代表了明王朝300年的起落。明朝初年,为了对抗蒙古的馀支,明军多番出击,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置敌台、堡垒、关隘以作守备,同时,沿边建立长期世袭服军役的卫所制度,使他们世世代代守卫边疆。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一个个的皇帝们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又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
由于长城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它既使得历代的最高统治者十分重视它,同时也使得无数铁血男儿凝神北望,挺身上“城,把这里当成了报国立功的人生大舞台。
关键字: 大同市 左云县 游牧民族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