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沼飞梁
位于晋祠圣母殿前,造型优美,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为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
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至于所谓“飞梁,本着“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磴,陵跨水道的说法。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15.5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桥面长18.8米,宽3.3米,两端下斜至岸边,与地面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飞梁始建于年代不详,但至北魏时已存在。《水经注middot;晋水》记道:“山海经曰:悬瓮之山,晋水出焉hellip;hellip;后人hellip;hellip;蓄以为沼,结飞梁于上。
飞梁南北桥面的东西两侧,原来也有师质卧狮一对,但现在只留下东北和东南端的两个。造型生动,均作与幼狮嬉戏状。似与飞梁为同时遗物。
对于飞梁,古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最初崛(山围)山多福寺创建时,因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水。山僧不得不求助于五台山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念其心诚,施一锦盒,再三叮嘱,不到崛(山围)山中不得打开。山僧一路艰辛,走到上兰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开一小缝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突然两条小龙腾空而去,一条就落到上兰村窦大夫遇难处,变成鱼沼。最后还是苦了崛(山围)山,没水。山僧气得将锦盒扔在施工现场,还算不错,锦盒掉到石缝中,居然变成一个浅浅水井。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这一浅池为生活用水。
关键字: 五台山 古桥 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