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戒台寺游记
2009年元月2日晨,小女心情颇佳,煮咖啡,烤面包,备早餐,自诩勤劳小耕牛,面对两猪属长辈,唯叹命运不济。为抚慰之,允其免习奥数一日,小女欣然,遂提议驱车往戒台寺一游。
戒台寺位于北京城西南郊门头沟区,距京城23公里,交通很方便。我们全家自驾车沿莲石路向西,自环岛往左很快就进入了盘山道,再行大约10公里,就到了戒台寺。戒台寺最大的特色就在“戒坛,奇松,古洞”。很遗憾,由于冬季是防火期,古洞暂时不对外开放,好不扫兴。不过,戒坛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姿态各异的千年古松还是弥补了不少缺憾。
先说说寺庙。据说全中国有三大戒坛,除了戒台寺的戒坛,另外两个是福建泉州的开元寺戒坛和浙江杭州的昭庆寺戒坛,而北京戒台寺的戒坛又位居戒坛之首。因此,戒台寺最为有特色的就是戒坛大殿了。戒坛大殿基本上是藏传佛教的建筑,这可以从它的顶部看出。殿顶四面呈坡形,正中是以正方形的小平台,台上正中安有呈五塔形分布的铜质镀金宝顶,中间一个高5米,其他四个较小。殿顶为重檐,上下檐间有风廊环绕,便于通风透气和日常维修。据说,这都是藏传佛教建筑的特点。
在两层檐的檐角都挂着风铃,上面的是圆形,下面为方形,寓示“天圆地方”。戒坛大殿正门上方有一草书“选佛场”三烫金大字的横匾。因为受过菩萨戒的僧人可以修成菩萨果,再由菩萨修炼成佛,所以,戒坛大殿又称“选佛场”。据说原来的横匾是袁世凯手书,不知现在的横匾是谁写的,连落款都没有。
进入殿堂,终于见到了戒台。戒台是一座用青石砌就的高台,分三层,下大上小。每层台都为须弥座造型(摘自百度:须弥座是佛教的佛座和佛塔的塔基。须弥座的结构是两个部分,上部和下部是由数条直线组成,称为“叠涩”,中间的收缩部分称“束腰”。造型比较简单,装饰较少)上下枋雕有流云藩草,而束腰处则镶嵌佛龛,内置泥塑戒神,共113座。这些戒神形态各异,由于被围着不让游客近观,因此只能看到部分,面对大门的几个比较近,我看得比较清楚,颇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说过了殿庙,戒台寺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奇松了。我没去过黄山,但是戒台寺的那几棵老松,我想恐怕跟黄山奇松也是有的一比的。一进山门,只见两棵松树,都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一曰龙,一曰凤,一棵苍劲,一棵柔美,枝桠勾缠,颇为传神。龙凤二松掩映着天王殿,古朴中透着秀美,自然景观和建筑如此浑然一体,游客到此,无不感到一阵清爽,红尘烦事立马忘却大半。过大雄宝殿,经凤尾松,拾级而上,立刻就能看到两棵戒台名松:卧龙松和自在松。
除了这两棵名松,戒台殿前还有活动松,九龙松和抱塔松三棵古松,皆各有各的特色。活动松是一棵大油松,枝干缠连,只要牵动任何一根枝干,整棵树的枝干都会活动,故名活动松。而九龙松植于唐代,是一棵体形巨大的白皮松,它有九条粗壮的树干,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白龙,凌空舞蹈,煞是好看。
最北端的那棵松树,伸出墙外,树干屈曲扭转,紧紧搂抱着一座墓塔,这就是奇特的抱塔松。这里有个传说,据说,这棵松树原先是一条天上的神龙,被玉皇大帝派下来守护辽代高僧法均的墓塔。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龙松怕墓塔被雷电击中,就扑过去用双手抱住古塔,形成了今天古松抱塔的奇观。
戒台寺内除了古松外还有好多奇花异草,但因是冬季,看到的就只有枝干了。如果是春夏季节,这儿山花烂漫,古刹庄严,那景色一定更加迷人。不过到时游客一多,可能也会煞风景。 出得寺门,在山下苛萝陀村吃了顿农家饭,味道不错,也还干净。之后,告别世外,我们又匆匆杀回京城,毕竟,2009年的大部分时间,我们还需不得不面对凡间的种种俗人和俗事。
关键字: 大雄宝殿 戒台寺 白皮松 藏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