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法源寺
秋日中午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人觉得身上暖洋洋的,有几分慵懒,又有几分悠然。法源寺位于闹市中的僻静处,四周是年代久远的胡同,离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被砍头的菜市口仅有数里之遥,恰应了大隐隐于市的那份超然。古老寺院门前开辟成街心花园,很多老人和孩子在这里憩息、玩耍。绿地中央矗立一座“唐悯忠寺遗址”石雕。法源寺的大门前不像有些旅游景点那样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甚至显得有些落寂。悠悠千年岁月,晨鐘暮鼓日绵长……
法源寺在宣武区法源寺后街,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的东侧,占地约6700平方米。法源寺是北京现存所有寺院历史最久的一座寺庙,最早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不听宰相魏征的劝告而攻打辽东(今朝鲜)失败,当时北京称为幽州,在此曾想建寺纪念阵亡的将士,取名为悯忠寺。实际上是唐高宗李治下诏修建,直到武则天万通元年(公元696年),才完成建寺工程,并赐名“悯忠寺”。
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重修时改名为“崇福寺”。清顺治时在这里设立戒坛开坛受戒,到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又进行大规模重修,定为律宗寺院主持传戒之事,随之赐名为“法源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临法源寺,御赐“法海真源”四字匾额,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上。当时乾隆帝还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
中国历史上的“靖康之辱”的宋钦宗和宋微宗二帝,当时被大辽国俘虜后就囚禁在法源寺。并且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曾把这里作为策试女真族进士的考场。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宋遗臣谢枋得被拘,即绝食于法源寺。到了清朝菜市口成为朝庭处决犯人的地方之后,著名的“戊戌变法六君子”的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后,其灵柩就曾停于法源寺内。所以法源寺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法源寺不仅是北京城的名刹,还是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现该寺不仅是北京地区佛教徒活动的重要场所。还经常有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前来烧香礼拜,在佛教界中享有盛誉。走进法源寺真可谓,清幽古朴、静寂肃穆;古木参天、花木扶疏;灰砖青苔、明窗静几;梵音朗朗、佛国世界。环顾四周,略显破败的寺院内一殿一宇、一砖一木,无不被岁月刻下深深的年轮。
法源寺现有的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净业堂)、观音殿(大悲坛)、卧佛殿(藏经楼)等,其余两边分别建有:客堂、接待室、斋堂、禅堂、僧宿及佛教文物管等建筑物。西面专门建有中国佛学院教学楼,现今设有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管。
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大肚弥勒在中国颇有人缘,现在的形象据说是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的一位和尚,人称布袋和尚。后来在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塑大肚笑口常开的弥勒形象。表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此像是明代,青铜所铸。
天王殿门前有对青铜所造的狮子,与北京故宫和颐和园的青铜狮子形象非常相同,在国内其它地方寺庙非常少有,是清雍正年间所造。天王殿北门上挂牌匾韦驮殿。韦驮菩萨是汉传佛教寺院的护法神。大雄宝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三通古碑,记述了法源寺的历史乾隆御笔“法海真源”:此匾额阐明了取名“法源寺”含义。有几位信男信女在做功课。大家都是照本宣科,手里拿本小册子,嘴里念念有词。
悯忠台是法源寺最早的建筑物,台高一米有余,周围护以砖栏,殿宇建于台上,结构非常别致,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柱支撑。结构与故宫御花园万春亭极为相似,据考证就是仿照悯忠台而建。室内陈列有历代相传法源寺原藏一些文物,如唐《无垢净光宝塔颂》、《悯忠寺藏舍利记》、《燕京大悯忠寺观音菩萨地宫舍利记》、唐永微元年《毛藏妹严行》造像等文物。
汉白玉香炉,本是北京天坛东门外的法华寺的香炉,置款“乾隆五十八年”字样,并刻有“法华寺”字样。须弥底座、层层重檐,炉身雕刻八宝和云纹极为精细,为石制香炉中少有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清代康、乾之后,法源寺就不只是北京著名的佛刹,而且以繁茂多资的花草树木名冠京华。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法源寺的丁香。法源寺的丁香名闻遐迩,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大约有几百株之多,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很有名声,清代常有诗人来这里相聚,举行“丁香大会”。民国初诗人徐志摩曾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来法源寺赏丁香花,曾有诗人程颂万有“葱笼浅色天,空外已无禅,立尽香多处,深知寺有年。”
赞美法源寺丁香的诗句。每年丁香花开时仍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赏丁香花,据记载法源寺最初盛行的是海棠花,后来又盛行的是牡丹花,再后来才是丁香花。花开时节,香飘数里,为京城绝景。禅房花木深”。在寺院中看花,别有一种肃穆的情趣在其中。可惜如今花期已过,只能待来年了。
毗卢遮那是梵语,全名“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译为“遍一切处”的意思。这尊毗卢佛是通体铜铸,为明代所铸,分为三层:最上层(中央)是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中间是佛的报身卢舍那佛,全名“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卢舍那是梵语,译为“光明遍照”的意思。分为东、西、南、北四方各一尊,也叫五方佛。东方妙喜世界阿闪佛,表示福德;南方观喜世界宝生佛,表示觉性;西方安乐世界无量寿佛,表示智慧;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表示事业。
佛门里有一句话,叫“一佛出世,千佛护持”,说的是释迦牟尼佛出世来弘法,其他众多的佛也化身为他的弟子来护持他。最下一层是佛的化身,也叫千佛莲花宝座,是毗卢遮那佛的莲花座,有千叶莲花,每一莲花上化现一佛。这是根据《梵网经》所说:“我今卢舍那,方座莲花座,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世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在民间有“千佛绕毗卢”之说。
石钵。此巨大石钵,双层底座,雕工极为精细,钵身周围刻有海水花纹,并刻有山龙海马及八宝等象,据考证是一件极为稀有的文物。此石钵原为西华门内玉钵庵之物,后乾隆年间移置于元代玉海原置处承光殿(今北海团城),解放后重修法源寺时才移到法源寺。观音殿(大悲坛)——主要陈列各种不同造形的观音像。观音殿中央悬挂的这块匾额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存诚”(观音像头部后面),意思是做人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都要在内心保存一颗真诚的心,才能不愧于天地之间。这是儒家的思想,但与佛教的“虔诚”不谋而合。
卧佛殿(藏经楼)。卧佛殿内中央供奉一尊卧佛,是释迦牟尼涅槃时的遗像,俗称“睡佛”,右侧身而卧,两腿自然弯曲,右手置在头下,佛教名为“吉祥卧”。是明代用樟木所雕,大约有七米多长。原来供奉于海淀区卧佛寺内,解放后才移到法源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卧佛殿前摆放着几件年代久远、饱经岁月消蚀的石雕器物。
卧佛殿前的这棵银杏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此树据考证为唐代所种。在银杏树南侧还植有两棵“七叶树”。这种树很奇特,树叶是一簇簇的,每簇均长有七片树叶。正在树下徜徉间,一阵秋风掠过,乒乒、乓乓掉下来些东西来。检来一看比鸡蛋小比鸽子蛋大,介于二者之间吧。一僧人告知这就是七叶树结的果实。
回家后专门去查了资料才得知,七叶树:别名桫椤树、梭椤子、天师栗、开心果、猴板栗 。 七叶树树干耸直,树冠开阔,姿态雄伟,叶大而形美,遮荫效果好,初夏繁花满树,蔚然可观,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四大行道树之一(国外主要是其同属种欧洲七叶树)最适宜栽作庭荫树及行道树。在我国,七叶树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因此很多古刹名寺如杭州灵隐寺、北京卧佛寺、大觉寺中都有栽植。
法源寺在秋日阳光下继续延续着历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佛陀。我们就是彼此的世界,彼此的佛陀……
关键字: 丁香花 七叶树 天王殿 法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