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牛庄:古镇巧遇“馅饼协会”
牛庄
在辽宁海城以西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做牛庄,从沈大高速海城出口下来右转直行便是,交通十分方便。牛庄五千多年前开始有人类聚居;两千七百多年前是幽州属地;六百多年前此地已是东北农副产品重要集散港,明朝在此设驿站筑土城;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后,深知牛庄之重要,着令皇太极亲自督修扩建为砖石要塞城防,后康熙曾巡幸牛庄。
牛庄成为东北第一商埠大港
于是牛庄成为东北第一商埠大港,海船由太子河上溯直达牛庄。河北冀州、山东兖州、青州、甚至江苏扬州的客商们都纷至沓来、云集于此,牛庄达到鼎盛时期。东北地区多项第一在牛庄:第一个巡检司衙门、第一个邮务总局、第一个通商口岸、第一个领事馆(英)、第一个红十字会、第一座天主教堂(法)、第一座清真寺、第一个水文站。
底蕴丰厚的古镇名城牛庄
牛庄是货真价实、底蕴丰厚的古镇名城。镇上有多处正在重新修建的古建筑,看上去颇具满族风情。以牛庄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应该很早就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好所在。无奈辽、金、元时代的留存早已湮灭,连文字记载也找不到了。清朝古镇牛庄曾有八景:太平夕照(太平石桥)、一柱擎天(法国教堂)、神楼新月(清真古寺)、紫气东来(地藏禅寺)、古槐夜钟(马神庙私塾)、海韵龙祥(冀兖青扬会馆影壁)、河口昏鸦(西小商港)、石坊精魂(甲午战争)。
太平桥
现在这八景大多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只有太平桥尚存。此桥建于明末清初,道光己酉年重修。在桥南侧中间的石栏板上刻有“太平桥”三个字,并有“道光己酉年菊月谷旦”的落款。太平桥全长约50米,宽约4米,高约5米,15孔。东西走向,用花岗石砌筑而成。
柱头
桥面两侧有望柱和栏板,柱头雕有狮子、猴子、石榴、桃、八宝等。桥墩迎水面有三角形分水石,墩台与桥梁间有帽石锁固,此为该桥之特色。
护城河
桥下的太子河为古牛庄的护城河,河水至今清澈湍急,桥畔斜阳垂钓的老翁更让此处多了一分怀古的韵味。
立石坊以昭精魂
牛庄因其重要的交通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甲午战争时牛庄军民抗击日寇,清军浴血奋战终不敌,牛庄百姓被屠无数,后立石坊以昭精魂。现石坊无踪,战场犹在。1946年2月16日著名的沙岭战斗,是国共东北对决开始时很有代表性的一战。是役共军八个团对阵美械国军一个团,共军伤亡逾两千消灭国军数百,没有达到战略意图,是个彻头彻尾的败仗。同时期的“秀水河子”战斗一个团对一个团,共军全歼对手,林彪及东北民主联军根据这两个典型战斗总结经验,形成四野作战战术的雏形。
碑后便是一座座烈士墓
在牛庄镇北关村的公路东侧,田间隐着一座烈士陵园,是以纪念沙岭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陵园主体是座纪念碑,碑前有座半身塑像,碑题“为国牺牲永垂不朽”。这个陵园是1987年挪到这儿的,其中职位最高的是一位参谋长,很多人都传说碑前所立的这个半身塑像就是这位参谋长。绕过纪念碑,碑后便是一座座烈士墓,墓前没有任何文字。
牛庄小吃
牛庄除了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港口兴旺,文化厚重之外,最令人称道的就是牛庄的名厨和小吃。像永丰德、芝兰斋、成记饭庄、胡家馆子、西域福、金达莱、宴八旗等,都是古时驰名东北乃至全国的名号。提到吃,很多牛庄人会说家乡有“十二种名吃”,《牛庄轶事》中,记录了牛庄的十二名吃,包括海记馅饼、山记馅饼、韩记熏肉、高记烧鸡、丰记糕、丁记元宵、回记油条、田记大饼、马记烧麦、刘记晶包、成记饭庄、陈记炸糕等。可惜的是,十二种名吃中多数失传,唯馅饼流传至今,且喜爱者众。
牛庄馅饼走向全国
“馅饼”与牛庄这种关联,就像火腿之于金华,烤鸭之于北京,拉面之于兰州。牛庄馅饼真正形成地方特色并广为人知,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开山鼻祖高晓山去世后,三个曾经师从高晓山的徒弟佟向福、崔春清和赵洪财接过了高晓山的衣钵,多次被请到省里和人民大会堂,为领导和国际友人献厨艺,牛庄馅饼更走向全国、名声大噪。看看这家的招牌,居然叫做“馅饼协会”,够牛吧。
馅饼协会
另外,牛庄有当地的艺术形式喇叭戏(由于它的主奏乐器是唢呐,俗名喇叭,故称喇叭戏)。随着内容逐渐丰富,艺术水平日渐提高,清道光年间,海城喇叭戏已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戏剧种。有人说,二人转便是在牛庄喇叭戏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一脉相承,只是喇叭戏的拖腔要比二人转起伏小些。尽管这个说法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古镇牛庄在辽宁地区乃至东北三省的影响力还是可见一斑的。
关键字: 农副产品 出口 努尔哈赤 多 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