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说:“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乍听起来,好像东坡先生把人的生命看得十分短暂,人的作用也过于微小。其实,在古往今来的“宇”和无边无垠的“宙”里,人生真是转瞬即逝,个体在洪荒之中,确实就像“沧海一粟”,纵然你施尽浑身解数,也只能游览世界的几亿万分之一;就是你一生下来说不眨眼睛不睡觉地阅读,所看到图书资料仍是人类信息积累的一隅。那些动不动就把自己或者自己的崇拜偶像称作“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人,真是太会夸夸其谈了。
先说本人所犯的一个错误。福建的泉州,过去几番去过。最早那里以石狮的沿海工贸基地而著名;接着泉州大打“海上丝绸之路”牌,一座古代航海博物馆,几乎成了最光彩的明片。在建筑方面,泉州有洛阳桥、安平桥两座名胜;同时这里还被称作人类宗教博览园,由于外国商船停泊、商人旅居的缘故,世界七大宗教在泉州都有各自的教堂、宗庙。因此,一些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遗产在这里经常被忽略,比如电视里经常出现的“清源山老君岩”,那尊巨大的太上老君造像,时常听人说是假的——现代仿古造古的东西太多了,南京茅山就有一尊用水泥制成的老子造像,把那座浸润了两千多年道骨仙风的胜地弄得不伦不类——因此我也认为泉州寻座“老君岩”,也是今人为了招徕游客而故意炮制的赝品,以往路过泉州,对它从不介意。
这次重访泉州,发现许多资料都说它是古代真迹,更有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于是我就较起真来,仔细查阅考证,方知自己犯了听信传言、主观臆断的双重错误。原来这个老君岩,最晚也是南宋时期的作品,艺术寿命少说也在800年以上。 带着愧怍和景仰之情,我们于早晨便驱车驰向清源山。 清源山在泉州城北3公里左右,因此又名“北山”。山上清泉叠出,流水淙淙,又有“泉山”之名。此山的高度虽然只有498米,可泉州地处海隅,海拔从零计起,所以它依然显得高大峻耸,上接云雾,从而又有“齐云山”之谓。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石雕造像多处。
老君岩就在清源山南麓的山坳上,出城不远,穿过一层树林,便能见到他的尊容。远远望去,这雕像说不上高大,最新测量数据表明:这尊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若与通高71米,头宽10米,耳长7米,鼻长5.6米,肩宽28米的四川乐山大佛比起来,好像不能同日而语呢。 走近造像,你便会顿生敬意:他由天然巨石雕琢而成,造型逼真,面容慈祥,和颜悦色。只见他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身披道袍,垂耳飘髯,神态超凡脱俗,形象道法自然。尤其是他的眼神,近观微笑可亲,远看幽邃莫测,生动而又神秘。
找几张乐山大佛的照片,仔细对比观赏,不久您就会发现,乐山大佛是沿山雕凿的,掏空两侧山石,大佛的雄姿就赫然显露。处于他的脚下,你会被崇高所震撼;可一旦船在江中飘移,两侧山峰阑入眼帘,他的崇高就慢慢消失了。至于岸上行客,沿着台阶攀到大佛侧面的山顶,顿时就有了人比佛高的感受,崇高也就同样慢慢消失了。 泉州老君岩,妙就妙在塑像处于空旷的山坳上。他通过“借影”的方式,巧妙地将远处的清源山借作自己的陪衬,置身塑像脚下,仿佛觉得他比远山还要高大。加之四周全是空阔地带,低草矮树,如同众星捧月,不仅将老子的崇高烘托得无以复加,同时还赋予他一种博大、从容、豁朗的气度,而这,恰恰是两侧山峦甚近的乐山大佛在审美设计上的先天不足。
既然如此,老君岩的来由就更有妙道。据《泉州府志》记载,这里原本便耸立着一块巨石,当年“好事者略作雕琢”,就形成了老君造像。看来那块天然巨石本来就很像太上老君,造像人“略作雕琢”,就形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那么,为什么在四周空旷的地方,会有这样一块酷似老君的巨石、而且是介乎玄武岩与花岗岩之间的坚硬巨石呢?和乐山大佛火成岩般的赭石比起来,老君岩在融融外圆的造型里,却透出一种铮铮内刚的气息。 乐山大佛建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那么泉州老君岩,究竟建造于何时呢?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