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99-2065

旅游产品分类

西藏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南旅游 > 西藏旅游 > 西藏旅游游记

默默守望拉萨,直到天荒地老

新疆旅行网  时间:05-28  来源:  作者:
燃一束藏香 空气中萦绕着信仰的芬芳 沏一杯暖暖的甜茶 香浓的味道在身体里久久徘徊 窗台上的格桑花儿 悄悄地把阳光抹上花瓣 远处舞动的经幡 传递着天堂的五彩祝福 就这么坐着 默默守望 直到 天荒地老 窗外传来汽车喇叭的声音。不连贯,也不急促,但足以让我从梦境回到现实。 睁开迷朦的眼,迎接我在西藏的第一个早晨。推开窗,朝外望了望,确信自己真的到了拉萨。 去洗漱的时候,发现八廊学卫生间的格局很open,不仅通风透气,在视角上还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回到房间,大家都已陆续起床。除了江哥计划去布达拉宫以外,其他人都没有具体的打算,包括我。 简单收拾了一下,独自走上了拉萨的街头,开始用双脚去感触这个陌生的城市。 拉萨的清晨,有些冷。 很多到过西藏的人说过,经过多年的打扮和粉饰,拉萨已经变得不那么拉萨了。甚至有些面目全非。 在北京路的两侧,是各种各样的中西餐厅,大型超市,户外用品店,潮流服装店。那些颇有民族气氛的铺面和建筑被逼迫在其间,苟延残喘。 抬头仰望的同时,扑面而来的是花花绿绿的广告牌,腰肢乱颤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招牌上,藏文被汉字和英文挤得无处落脚。 更为醒目的是,为了迎接西藏自治州的四十岁生日,在拉萨大大小小的街道上方,被强行地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庆贺彩旗。那原本从容的空间,突然变得局促起来。 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却并不去计较。 我固执的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些表肤的瑕疵。而我爱的,是西藏的骨骼。 买了份拉萨地图,边走边看,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布达拉的脚下。 当那雄伟大气,端庄无比的宫殿占据我全部思维的一瞬间,我的心跳的确比平常加快了不少,伴着有些急促的呼吸。 在宫殿南面的广场找了个角落,坐下来,久久地仰望着这个由红,白,黄组成的巨大建筑。一切都是那么的,真真切切。 沧桑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浓烈的宗教色彩,古老的故事传说,使之成为了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不可替代的象征。换句时尚点的话来说,布达拉就是西藏永恒的“代言人”。 目光下降到布达拉的前广场,一个为大庆而建的粗笨的观礼台闯入视野,打破了宫殿原有的和谐。这无疑是让人沮丧的。 离开北京路,转入罗布林卡路。在路的尽头,是西藏博物馆。 我打算去看看西藏的骨骼。 2 走到博物馆的大门,看见两排穿戴整齐的工作人员,腰杆笔挺,面带微笑。连入馆的台阶上都铺着红地毯。看到这个阵势,我受宠若惊,吞了口唾沫,脸上也呈现出一个“v”字形笑容。 诚惶诚恐地向里走去。一只脚刚迈入大门,猛听身后一声呼喝,一个貌似保安的哥们突然蹿到我面前,冷冷的丢下一句藏普(西藏腔的普通话):马上就有领导来参观,下午再来。 一脸悻悻的离去,尴尬无比。 来到博物馆对面的图书馆,正巧碰上“内地西藏班(校)办学20周年成果展”。这回可学乖了,向门卫打听得知可以自由出入后,才迈步进去。 馆内没什么人,除了一些当地的老师和学生,就我一个游客。 一楼大展厅的墙壁上,挂满了藏族学生在内地西藏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照片。一个个生动可爱的面孔,绽放着阳光的笑容,讲述着他们在异乡的生活。 那些高原的孩子,大多数是初、高中的学生,小小的年纪,就要学会坚强的去面对新的环境,去努力追求他们的梦想。学生们为了节省开支,常常在内地一呆就是几年,只能靠那些薄薄的信纸去传递那份沉甸甸的乡愁。 但他们是幸福的,因为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去内地读书。 除了相片,墙上还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奖状和证书,硕果累累。 在展厅内的桌子上,摆着学生们的优秀作文,毕业留言册,到各地夏令营的照片集,精巧的手工艺品,静静地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 其中的一个手工作品,让我印象犹为深刻。制作者是一位叫卓玛女孩,用彩纸折了两千多颗星星,然后把它们粘在一块白底的木板上,组成一幅中国地图,起名为“星连心”。 我在这幅地图前驻足了很久,一股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在展区的出口处,有免费索取的学生优秀作文选集,拿了一本,坐在图书馆外的石阶上,慢慢地翻看着。 朴实的文字,真诚的心灵。一个个甜酸苦辣的故事在眼前浮现。 就这么翻着,读着,直到太阳把我的眼睛刺痛。 3 午后,在街角的一家小面馆解决了午饭,然后顺利的进入了博物馆。5元钱的学生票,让刚脱离学生关系的我怀旧了好一会。 博物馆通常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沉淀的浓缩,每到一处地方旅行,我都尽量先去当地的博物馆转上一圈。 同样,在西藏的第一站,我没有选择闻名中外的布达拉,而是默默无闻的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的主馆是一个颇具民族风格的建筑,古朴宏伟。内部的设施却又非常现代、完善。 一楼的展馆主要介绍了西藏的史前文化以及后来的历史演变过程。最有意思的是那些生动的岩画,反映了早期西藏人民的生活娱乐,那些看上去简单幼稚的线条让我备感亲切,因为我的绘画水平与之旗鼓相当。此外,松赞干布戴过的头盔也倍受我的青睐。 二楼展厅介绍了西藏丰富的文化艺术,可观指数绝对是五颗星。光藏文字n种行云流水的字体就让我啧啧称奇。各种精美的布绘、刺绣、堆绣唐卡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还有那些形象怪异,凶神恶煞,威猛无比的藏戏面具,看得我心花怒放。如果能在嘉年华的化装舞会上戴上这么一个面具,再挂上一串骷髅头佛珠,绝对是酷毙了。 三楼是西藏的各种风光、地质照片,还有各种动植物、矿石标本。在藏药标本前转了转,发现很多都是用于“滋x补x”、“固x培x”、“强x健x”的。一个民族的崛起,靠的是国家的强大。一个个体的崛起,选择藏药,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四楼是。。。哦,对了, 没有四楼。 转了两个多小时,开始觉得有些疲惫了,坐在三楼的长椅上小憩,室内的空气里也弥散着阳光的味道。 走出博物馆,在马路旁随便拦下一辆朝市中心行驶的公共汽车,一跃而上。 车上人很多,发动机喘着粗气,环绕于耳边的全是听不懂的藏语,每一张脸谱都很生动。我喜欢这种感觉。 车过布达拉宫不久后,估摸着差不多就和藏民一起下了,看了看地图,离旅馆还有一段距离,距大昭寺不远。 4 朝大昭寺的方向走去。 路过一家音像店,很小的铺面,播着藏歌,老板是一个挺帅的长发小伙,长得很藏族。 不自觉地走了进去,老板很热情地打招呼。我想听一些纯藏语的歌,最好是本土歌手的,我说。纯藏语,我又强调了一下。老板想了想,挑了一张。你看这张合适吗?一个年轻的藏族乐队,唱的都是藏语歌,当地人都爱听的,老板笑笑。 cd的封面上印着乐队的名字——九眼石,还有4个乐队成员的集体照。 挺好的,谢谢,我也对老板笑笑。然后自己又挑了另一张碟,黑氆氇。一个我很喜欢的名字,也是纯藏语的。 出了小店转左,就能隐约看到大昭寺广场。人突然多了不少,不知从哪一下子冒出来似的。 来到大昭寺的门口,人夸张的多,或坐或站,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一个坐在墙根的年轻僧人冲我笑笑,挪了挪身子,空出一个位置让我坐下。他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六点半左右,寺院会开放觉悟释迦牟尼主殿供藏民们膜拜。这个主殿供奉着由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身像,平常是关闭的,只可远观。 好像是谁都能进去的,寺院的门票也查得不严,他补充到。我想我的运气真是好得过分了,我差点狂笑起来。 坐在那个僧人旁边聊天,问他怎么称呼,他说叫什么并不重要,有缘大家还会再见面的。接着给我讲了许多大昭寺的故事和西藏的一些轶事趣闻,引得旁边的几名游客也坐下来津津有味的听着。 僧人虽然年纪不大,却游历过许多地方,性情很是豁达。他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修持手势和加持经文,并非僧人独有。他看了看我的面相,然后做了个手势:左手小指与右手小指相扣,左手无名指与右手食指相扣,双手放松。对我笑了笑,让我照着做。然后在一张纸上写下一句汉字藏音的经文,放在我手中。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做这样的手势诵经,很快就会好起来,他说。 向他道谢,然后小心地把那张纸夹入随身带着的小本子里。 后来的半个多月里,我们在大昭寺的门前又见过几次面,聊过天,不过依旧不知道彼此的姓名。 5 大昭寺门前,永远是磕长头的人。 离开的人,面色祥和;加入的人,表情平静;正在磕头的,一脸虔诚。 当一个人五体投地地跪拜于寺院前时,是一种风景;当他(她)不断重复这一动作时,是一种文化,当他(她)们都在重复这一动作时,是一种震撼。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时,就开始迷恋上这种震撼。 六点钟左右,寺门前的人群自觉地排起了队,我也加入其中。队伍中弥漫着很重的酥油味,基本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包固态酥油,或者是装着酥油的保温瓶。身旁的老妈妈不停地转动着经筒,嘴里喃喃自语。 六点半,随着“吱呀”一声,大昭寺的大门终于打开,人群蜂拥而入,径直走向释迦牟尼主殿。我也在人群簇拥下西里糊涂的进了寺院。 主殿内有几个身形高大的僧人,神情严肃,维持着秩序。幽幽的酥油灯烘托出一种博大肃穆的气氛,让人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一抬眼,便看到雍容华贵的释迦牟尼金佛像,华丽得难以用言语去描述,甚至根本想象不出用多大的天文数字去估量佛像的价值。 这绝对是一种无声的震慑。 进入主殿后,藏民们纷纷面向佛像,双目微闭,双手合十高举过头,至顶,再移到额部、胸前,最后双掌向上摊开,额头轻触佛像前的案桌。接着把手中募捐的零钞献于桌上,将酥油倒进金黄的灯碗里。虽然人头攒动,但一切都在安静地进行着。 我看到那些深邃眼神的后面,是喜悦的光芒;那些深刻皱纹的底下,是幸福的微笑。 随后,人们继续顺时针在殿内移动。在佛像的两侧,各有几阶木梯,凡是经过的人都会上去俯首膜拜,有的还会献上洁白的哈达。我也依葫芦画瓢地学着藏民的样子上梯俯拜,脑袋里却是一片空白,完全没去想祈求些什么。 或许,是根本不敢去想。 转了一圈出来,我有些茫然地站在中心殿的大门外,仿佛做了一场梦。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与宗教接触,感受到佛的福泽,触摸到这片高原热土的一些本质的东西。我尝试站在藏民的角度去消化所经历的一切,却毫无头绪。 在寺院的郎廊(内转经道)绕了一圈,一个个铜黄的转经轮在身后“吱嘎吱嘎”地响起,上面雕着精美的纹路。 上到大昭寺的顶层,夕阳的光线落在寺院的金顶上,黄灿灿的。金顶的对面,是寺庙顶上常见的法轮与金鹿。法轮是对佛法的喻称,佛之说法,如车轮辗转不停,永生不灭。金鹿是善良温顺的动物,暗示佛教徒要与人为善。 向西远眺,可以看到布达拉,缄默地矗立于山顶。朝下看,是唐蕃会盟碑和那棵文成公主亲手栽种的唐柳。 似乎视线所能触及的地方,都被历史烙上了痕迹。 目光拉近到寺院的大门前,是一个个膜拜的脊背,起伏不断。 就在四处闲逛的时候,手机传来了土人的短信,让我尽快赶到吉日对面巷子里的“意忘”藏餐馆。 6 我是连走带跑去到“意忘”的,以至于把我的胃口都跑掉了。 餐馆的门面很不起眼,走进去,里面摆着几张大方桌子,每张桌子都被一圈藏式沙发围着。屋内光线幽暗,感觉像是那种带着些暧昧气息的现代酒吧,但格局和装饰是很传统的藏族味道。 在最里面的那张桌子旁,我看到了土人、封子,王mm、杨mm和江哥,很亲切的面孔。 大家一边点菜一边说笑,把当天的经历与大家分享。江哥绘声绘色的向大家介绍了在八角街的购物经验。挑货,砍价无一不是头头是道,还拿出一些战利品与吾辈共赏。不过江哥的这套购物理论在不久后就轻易地被封子的新锐购物规则所颠覆了,封子本人也被授予“封(疯)导”的荣誉称号,此乃后话。 桌面上陆续出现了酥油茶、牦牛肉干、糌粑一类的藏式食物,由于口味不习惯的缘故,不少菜大家都是浅尝则止,而味道尚可的牦牛肉干又颇具韧性,百嚼不屈。直到最后,我加点了一盘炒小白菜寥以慰藉。 我开始怀念好吃便宜的西红柿炒蛋了。 席间,江哥说他次日就要出藏了,还走青藏线。大家一片惊诧。而江哥说,自己的西藏之行,已经圆满。 我开始觉得江哥是个很牛x的人,居然在三天内两闯青藏线。如果是我,最起码也要在拉萨呆上一个星期,就算只能躺在八廊学的床上,哪也不去。 单单呼吸着拉萨的空气,就是一种幸福。 饭罢,大家摸着半饱(有的估计只有三分之一饱)的肚子走回旅馆,一路上看到烤肉馆还流哈喇子。最终买了些水果回去裹腹。 是夜,大家都没去体验高原的夜生活,老老实实地呆在房间里吃果看电视。 不知过了多久,王mm突然出现在我们的房间,宣布自己两个小时前发烧了,现已转危为安,特来报喜。我们都吃惊的看着她,除了脸色略有苍白,并无异样。其才思之敏捷,谈吐之清晰让我们这些刚补充了多种维生素和果酸的大老爷们儿都感到汗颜。 我终于看到了比江哥还牛x的人——王mm。 7 八月二十五日。 早晨起来的时候,江哥已经把行囊收拾好了,我们向他道别。 土人、封子、王mm、杨mm约好了一起去布达拉宫,我依旧没什么具体的计划。如果没什么太特别的邂逅的话,下午会去色拉寺看辩经。 大家在一家四川小饭馆里吃早餐,胖胖的老板娘很热情,间或和我们拉拉家常,然后很爽朗的笑。后来,这家饭馆成了我们的定点就餐处。 早餐后,我决定去八角街转转,漫无目的的。 路过冲赛市场,藏民们在道路两边摆满了各种食物和生活用品,有些杂乱无章,但很自然。一包包来自尼泊尔或印度的香料,被堆成完美的锥体,一字排开。巨大的牛骨和牛身横七竖八地躺在案台上,一把锋利的斧头随意地嵌入其中一个不幸的躯体,斧柄高高翘起。那些用来卖坚果的平板车,被整齐的划分成n个区域,各种坚果满满地占据着各自的一席之地,颇有些“多果部队”的味道。 各种气味充斥在市场里,很有生活的气息。 各种人在市场内来来往往,而叫卖声,却是很少听到的。 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在八角街上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之朝拜。 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八角街总是热闹非凡的。清晨亦不例外。 人群当中,最抢眼的就是那些身穿传统藏服的转经老者,手持转经筒和佛珠,口中念念有词,有时身后还跟着一只乖巧可爱的小狗。跟在他们的后面走上一段,心情也随之从容起来。 在西藏,似乎所有的活物都在佛法的沐浴中成长起来,干净而真实。 阳光渐渐地从云层中透出,投在八角街上,迅速扩散开去。两旁的白色藏式民居像被重新粉刷了一样,忽然变得亮堂起来。 路旁的白塔里,燃烧着桑枝,浓浓的白烟弥漫开来,带着一股呛人的味道。 8 不多时,街道两旁的店铺也开始活跃起来。 装着货品的大箱小箱被搬来挪去,录音机里响起了节奏欢快的音乐,那些行动较快的商贩已经开始对着游人吆喝起来。 八角街上,商机与佛缘同在。 琳琅满目,独具特色的藏饰很快唤醒了我的购买欲望。 专门挑那些正准备开张的铺位,趁老板还在忙着摆商品,就指着中意的饰品疯狂砍价。一来老板抽不出空闲与我口舌相持,二来是刚开张的生意,图个意头,因此往往让我轻易得逞。这招屡试不爽,大呼痛快。 不可否认,八角街是一个能让人把钱包掏空的地方,并且让人在付钱的同时感到快乐。一种被诱惑的快乐,一种去占有的快乐。 在八角街转了一圈又一圈,钱包缩小了一圈又一圈。我开始抱怨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太过丰富,让我欲罢不能。 当店铺老板很哥们儿地和我打招呼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陷入了经济危机。 悬崖勒马,当再一次经过大昭寺的时候,我停止了圆周运动。 坐在寺门前的石阶上,让视觉从物质回到精神。 那些磕长头的人,不紧不慢地走过来,安静地放下肩上的垫子,脱去多余的衣服,便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个司空见惯的动作。据说每个磕长头的人每天都要定额完成一定的数量,风雨无阻。 一个多小时后,我起身离去。 从这天起,转八角街和看磕长头成了我在西藏的习惯,只要身在拉萨,必定前往。 9 在一间小饭馆胡乱填饱肚子后,上了开往色拉寺的中巴。 色拉寺建在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脚下,是六大黄教寺院之一。这是我对它的全部了解。 花了五十元的门票,有点心疼。毕竟是两天的住宿费。 时直中午,寺院里出奇的安静,游人也只有零星的几个。我在寺院里随意地晃荡着,看到开着的门,便进去溜达一番。 在一个很小的院子里,有两个红色的身影,一个在洗衣服,一个在修剪花草。太阳能灶上是一壶刚沸腾的水,呼呼地吐着白气,壶盖也随之颤抖起来。想去看看他们的居室,被婉言拒绝了。 逛了两个经堂,环绕四周的彩色壁画很精美,记录着很多我看不懂的故事和传说。在众多供奉的佛像里面,我也只认识宗喀巴大师。经堂的历史,没有去了解。即使知道了也很快被忘却。 当走进第三个殿堂的时候,发现殿内的坐垫上坐满了红衣僧人,足有四,五百之多。整个殿内嘹绕着节律抑扬的诵经声,响彻耳畔。 那诵经的声音,大都来自喉咙的深处,甚至是肺腑,清晰而低沉,绵绵不绝。尤其是领经的首座,其声音更让人惊叹不已——那绝对是一种独具穿透力的吟诵,无须经过耳膜便已触及心灵。 与其说是诵经,不如称之为唱经。 每到一段经文结束的时候,所有的喇嘛都暂时噤声,只有首座继续哼唱,这意味着一段新经文的开始。于是,大家再跟着他的指引继续念下一段经文,大殿内再一次响彻靡靡佛音。 一些刚巧来膜拜的藏民,进入殿后便不在前行,安静地磕起长头,磕完后再安静地离去。 不知过了多久,诵经的声音渐缓渐低。一些年纪较小的僧人陆续奔出殿外,再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个木桶。里面装着僧人们的午餐。 这时,每个坐着的僧人都从怀中摸出一个木碗——几乎都已被摩挲得十分光滑,用双手捧于腹前。当那些轻壮的僧人开始井井有条地分派食物时,大殿内重归平静。 午饭是青菜牛肉汤粉。青菜和肉明显经过了长时间的烹煮,似乎放入口中便能化掉。僧人们大都先喝完碗里的汤汁,然后用手将干物置于口中认真地咀嚼,随着喉头轻微的蠕动,从容咽下。 若要再添,僧人便把木碗放在身前的地面上,不用招呼,就有人自觉为之盛满。 午饭时间,持续了约一刻钟。无人言语,更无人浪费。僧人们进食后,将干干净净的木碗重新放入怀中,将各自面前不小心掉落的食物打扫干净。 与其说这是一顿隆重的午饭,莫如说是一场朴实的修行。 一切收拾完毕后,殿内又响起了诵经声。由低而高,从慢到快,到最后竟有如江河咆哮之势。一个坐靠近大门的僧人朝我摆了摆手,示意我离去。 就在我走出殿门不久,那如浪潮般的经声嘎然而止,接着一片红云从殿内涌出,僧人们四散而去。 站在午后的阳光下,我意犹未尽地回味着刚才的那一幕。 10 距辩经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继续独自在寺里闲逛。 天空中飘过一片乌云,带来一场很别致的细雨。坐在一棵大树下的木椅上避雨,侧前方就是措钦大殿。雨很快就无了声息,偶尔有几滴凝在枝叶上的雨露落下,吻在手臂上,很清凉。 在措钦大殿里慢慢地转了一圈,出来时,看见一些僧人拿着坐垫匆匆往某个方向赶去,随即跟了上去。 辩经场。班驳的树影。人声鼎沸。红衫飞舞。 曾经在甘南的郎木寺看过辩经,这种将精神涵养转化为行为表达的过程让我痴迷。尽管郎木寺辩经的规模不大。 色拉寺的辩经,足以让我的痴迷无限扩大。数百僧人的辩经,光噼里啪啦的击掌声就妙趣横生。 十余僧人为一组,分为进攻型和防守型,围成一圈。攻者站,守者坐;攻者问,守者答;攻者咄咄逼人,守者沉着冷静。 众多辩经相中,最惹人注目的便是那些发难提问的进攻型僧人,一个问题掷出去的同时,总伴随着一个如“黄飞鸿”般的招牌挑战姿势,一脸激昂。 各种声音在空气中碰撞,摩擦出智慧的光芒。那些枯燥深奥的经文也变得生动起来。 在靠近院墙的一侧,一个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的小扎巴,也在正儿八经地玩起了“黄飞鸿”,席地而坐的都是些年龄比他大了许多的师兄。小扎巴的功力自然比师兄们差了一截,辩论中常常遇到卡壳,每到此时,便做个鬼脸蒙混过关,又或者另出问题,奋起再战。 到得后来,小扎巴被师兄们驳得哑口无言,吱吱唔唔了一阵,一头扎入一个胖师兄的怀中,撒起娇来。惹人发笑的同时又惹人爱怜。 我停止了拍照,坐在一棵大树下,凝望。 私底下认为,辩经不仅使僧人们更加聪颖睿智,还在讨论中增进了僧人间的友谊,顺便还利用略显夸张的击掌强壮了体魄,真可谓一石三鸟。 胡思乱想间,看到了四个熟悉的身影——土人、封子、王mm和杨mm也到了辩经现场。我开心地和他们聚在一起,共赏辩经之壮观。 很快,在土人的带领下,大家融进了僧人们的圈子,询问着有关辩经的情况。尽管有些语言障碍,可僧人们的真诚与淳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种毫不修饰的笑容。 离开的时候,听说他们四人是从寺院后山翻墙进去的,省了五十元的门票,让我羡慕不已。发誓要再回色拉寺过把翻墙的瘾。 可惜这个誓言直到离开拉萨那天也没能兑现。 出了寺院,大家一起去了八角街,一起共进晚饭,一起回到旅馆。 一夜无话。 11 八月二十六日。 清早醒来时,土人的高原反应突然加重,还伴着头疼和一些感冒的症状。整个人疲惫地蜷在床上,厚厚的被子盖过了脸。 上前探问,土人说没什么大碍,睡一觉就好,让我们不用担心。希望土人能安静的睡上一会,赶快好起来。于是封子和两个mm去了八角街,我则去了小昭寺。 钻入冲赛市场对面的一条小巷,往前走不久就是小昭寺。据说因为文成公主思念故乡,于是寺院的大门朝向东方。 在寺院门口徘徊了一会,突然没有了进去的兴趣,莫名其妙的。 于是在小巷里晃悠起来,朝来时的方向。 路边有一家很小的甜茶馆,暗幽幽的,里面摆满了简陋的长桌长椅,墙壁上的油漆已剥落得所剩无几。看上去已经经营了很长时间了,勉强维持着。 走了进去,坐在靠门的位置。茶馆的主人是个中年女人,卷曲的刘海遮住了小半边脸。看到我,迟疑了一会,才用略带生硬的普通话问我需要些什么。可以要一杯甜茶吗,我说。女主人点点头,帮我拿来一只橘黄色的小杯,倒了满满一杯。类似奶茶的颜色,味道也像。 茶馆内零星的几个客人回过头来看我,略带好奇的目光。似乎出现在这个茶馆里的人,都应该操着很地道的藏语才对。其中一个也在喝茶的老者晃了晃手中的杯子,冲我笑笑。 茶馆里播着vcd,甄子丹主演的“精武门”,很旧的港产电视连续剧。坐在我斜对面的是一个很彪悍的男子,唏里哗啦地吃着藏面,面汤上漂浮着一层很鲜艳的辣椒油。 进出的人不多,女主人在里屋忙活着。若是有客人进来,坐在店内的客人们就主动地唤上一声,叫出女主人。一间普普通通的茶馆,有些家的感觉。 当我喝着第二杯甜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藏式饮品。 出了茶馆,很自然地朝大昭寺走去。 12 在八角街瞎转的时候,碰到了封子他们。 封子带着两个mm在八角街几番血拼(shopping)下来,颇有收获,一脸春风得意。 跟着他们逛了一会,我开始佩服封子的购物方式。封子每次开价之低都会让老板大吃一惊,以至让老板产生了封子亦是同行的错觉。在开价后,封子绝不口软,不再上加,卖方稍一犹豫便拔腿走人,不容老板细细盘算。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而又嫌价格太贵时,一边努力哭穷一边挑物品的毛病,两次三翻下来卖主不是动了恻隐之心就是觉得自己的货品确有瑕疵要降价处理。 一把做工还算精美的所谓的藏刀,开价四十,封子还到十元一把。大家都忍无可忍地慷慨解囊,嘻嘻哈哈地把老板的存货抢购一空,大呼过瘾。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封子被我们戏称为“封导”。并非导游,而是导购。 回到八廊学,大家开始商量往后几天的行程。王mm在一楼的散客接待室里找到一条四日游的线路,包括那木错和那曲赛马节,标价是3000/车。整个行程安排对大家都很有吸引力,只是价钱偏高。 我们拿了行程单,打算自己包车前往。省略了中介环节,尽量把价格压下来。 午后,土人的病情继续恶化,还发起了烧。封导把他带到旅馆对面的诊所里打上了点滴。找车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我和两个mm身上。 八廊学的留言板上,游客介绍了一位叫“边巴”的藏族司机,人品和车技都好。打电话联系,说是正在送游客回拉萨,尽快赶到。半个小时后,我们在八廊学的接待室见到了边巴。憨厚得不停地向我们微笑,淳朴得连汉语都来不及掌握。 好在边巴随身带有翻译,在纸笔、计算器的辅助下,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我们在接待室中无任何弹性的旧沙发上就包车事宜展开了亲切的会谈。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包车价格从3500滑落到2900。这不是一个让我们满意的价格,但低于这个价钱,就轮到边巴不满意了。僵持了好一会,随着大家摇头的频率不断增加,双方最终没能达成共识。 接下来又谈了几次,均不顺利。感觉包车就像相亲,找一个能陪伴自己的依靠,一路引领,一路扶持。如果摒弃了那些恶俗的商业成分的话。 不过,相遇不易,相伴更难。总是。 找车期间,大家一起来到诊所探望土人。土人躺在床上,脸色有些难看。两根白色朔胶管探入鼻腔,输送着纯度很高的氧气,一瓶白色的液体通过输液管缓缓进入右手的血管。 没想到在西藏生病还有这么多人来探望,呵呵,土人说。胡子拉茬的嘴角泛起笑容。告诉他包车的事我们会办妥的,让他安心治病。土人说他已经好多了,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玩笑一番,又安慰了一会,我们便离开了,留下封导陪伴土人。 几经展转,终于找到一辆丰田6200,一轮唇枪舌剑后,以2400/车的价格定了下来。车况和开车师傅都还比较让人满意。接下来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土人的身体状况。 不过这点挫折是不可能把生性豁达坚强的土人打倒的。我相信。 土人,一个很让人省心的旅伴。 13 定下了包车的事,我们仨开始讨论怎么打发下午的时光。 我建议去哲蚌寺看看,大家一致通过。 由于四十大庆,直达哲蚌寺山脚的公车停开了,无奈之下打了的士。谁知那的士司机贼不厚道,为了贪图一点小便宜极大地损害了拉萨的哥的形象,让我们愤愤不已。这似乎也预示了此次哲蚌寺之行终将不会顺利。 在烈日下烤了好一会,等到了直达寺门的农用三轮车,每人一元。 据说哲蚌寺的门票需要50大洋,有了色拉寺的前车之鉴,根本没有买票的打算,更何况江湖功略记载此寺逃票易如反掌云云。 一下车,三人便直取寺外的公路寻找突破口。由于游客不多,售票人员一下就把我们给盯上了。由此,双方展开了一场攻与守、追与躲的持久战。 沿公路上行不久,发现前方草荒林稀处有一小径直通寺内,窃喜。方欲前进,一身披蓝色运动衫,似僧似俗的男子闪于眼前,堵在道上,颇有一副“此路是我开的”的气势。此君扬言,来访者必须购票方能入寺。眼见硬闯不得,遂欲私下予之数金,行个方便。怎料此君不通世故,不解人意,横眉冷对,摆出一副“富贵不能淫”的架势,以呆板良言劝吾等回头是岸,购票方为上策。多番交涉,未果,暗斥其驽钝顽固。初次交锋,无功而返,心中甚是不爽。 而吾方亦非等闲之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此路不通,继而上行,欲绕道入寺,心料此番必能克之。行将百米,举目四望,见左侧有矮墙,破败者甚,实乃天助。方欲翻之,惊觉前方有人,双手背负,目光迥然,直视我等。呜呼,此人正是方才那蓝衣男子!吾等欲藏之,为时已晚。权且徘徊于树阴之下,另思良策。此二役,我方均处下风,心中郁郁。 成大器者,自当百折不挠,遇强愈强。苦思之时,忽见山路右侧下坡处,有一豁口,内有树林葱葱,芳草漫漫,颇似寺院之园林。灵光一闪,计上心来。潜行至豁口,悄然攀入,觅得幽径一条,隐约与寺相通。一路前行,鸟语莺莺,溪水潺潺,无人阻挠,暗喜。径将尽,而现于眼前者,乃延绵院墙,别无它路。沮丧间,寻得墙角有一木门,上前查之,紧锁不动。心未甘,吾攀上墙头,向下窥之。墙顶距地约有一丈,若从此处翻入,必损筋骨。无奈之下,原路而返。未行数步,木门陡然打开,吱吱作响。门中行出一人,旋项而察,来人又是那蓝衣男子!吾等惊呼,盖叹此世间竟有如此尽忠职守之士,可钦可佩。经此三役,吾等甘拜下风。 沿道而归,其男子一路尾随。将至豁口,有一开阔草坪,几番斗智斗勇,既累且渴,索性席地而憩。数丈之外,有僧者三人,正与蓝衣男子窃窃私语。三人心中不快,上前理论一番。吾等乃内地一介书生,不辞万里,慕名而来,怎奈寺大欺人,门票高昂,非吾辈所能承受,如今之所为亦是迫于无奈。振振有辞之下,蓝衣男子应允让我等三人购票二张,此乃最低限度。然此时已是下午四时有余,殿堂关闭,不看也罢。 三人郁闷不已,终商议打道回俯。重返公路,回头观之,蓝衣男子复现于公路尽头,遥相而望,恐怕我等有诈。其敬业之心确实让我们拍案叫绝! 此次逃票历经两个多小时,最后以我方惨烈失败告终。 哲蚌寺,我心中的痛。哈哈。 14 回到市区,两个mm在我的推荐下去了西藏博物馆。我则径直去了一间心仪已久的甜茶馆,在布达拉斜对面的白塔旁。 一幢白色的藏式房子,两层,开着很大的窗子,二楼的每个窗台上都种满了花草。简简单单的,很清爽。第一天去博物馆时就看到了,也喜欢上了,同时。 甜茶被分成大、中、小壶三种,价格分别是三、二、一元。 要了小壶的,交了钱,拿着一块小牌牌去茶馆的厨房里领。厨房里的小妹从灶台上取过壶,放在一口蒸气氤氲的大锅旁,揭了盖,用一只大勺子舀了满满一勺,倒入壶内,腾起一股浓郁的奶香。 自己在橱柜上拿了杯子,提着茶壶上到茶馆的二楼。一块很明亮简洁的空间。 二楼有两桌客人。其中一桌是三个女孩,看似三姐妹,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另一桌是三个男子,很粗犷的模样,一边喝茶一边玩牌。我坐在他们的中间。窗外是布达拉。 温煦的阳光落在窗台上,用肉眼不能察觉的方式流淌着。 女孩们没多久就离开了,剩下三个男子爽朗的说笑声和纸牌被大力甩打在桌面所发出的劈啪声。 我挪了挪位置,凑过去看他们玩牌。他们问我会不会玩,我摇了摇头。坐在我身旁的男子说:这叫‘斗地主’,你看我玩几次就会了,很容易的,好玩。于是边玩边告诉我出牌的规则。 而我,似乎更喜欢看他们豪迈甩牌时面部肌肉的丰富变化。 就在我逐渐熟悉打牌技巧时,茶馆楼下忽然热闹起来,大家都忍不住将头探出窗外张望。 突然发现楼下成了人的海洋,连茶馆的门口都被堵得水泄不通。军人、学生、僧人,藏民被整齐地划成一个个方阵,在阳光的映衬下如同一块块五彩缤纷的糕点。 军人不容置疑的站在了最前面,英姿飒爽。其次是学生,统一的校服,手里一律拿着鲜花和花圈,勾起我年少时的一些回忆。接着是僧人方阵,前两排僧人间隔较大,肩扛巨大的法号,后几排的手持经幡或各种法器,极具宗教特色,因此最为醒目。不过我看了颇感唏嘘——这年头,连宗教团体也要出来卖笑了。再往后是n个藏民方阵,身着民族盛装,全身上下都武装了各种能体现藏区文化艺术的道具。若是空手的,必是善舞者,或者围观的人群。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迎接西藏自治区的四十岁生日。还只是彩排而已。 一个个方阵从布达拉脚下走过。一个口齿不清的领导正扯着嗓子指挥游行队伍的步伐节奏。在经过观礼台时,人们的吼声和肢体语言同时达到高潮。 索性坐到了二楼的窗台上,边喝茶边观游行。脚边是几盆无比灿烂的野菊花,偶尔惹来一两只蜜蜂,很轻巧地落在精致的花蕊上。 发了几条短信给王mm,让她们尽快赶过来,分享一下香浓的甜茶和壮观的人海。不幸的是,由于彩排封路,她们被无奈地堵在回来的路上。除了深表遗憾外,我所能做的就是替她们多喝两杯。 当所有的方阵都走完时,茶馆也打烊了,只剩下我一个客人。匆匆跑下楼,正在做清洁的小妹嘟嘟囔囔地帮我打开门,我一脸的歉意。 来到街上,发现人群并没有散去的意思。一打听,说是还要彩排一遍。靠,还让不让人吃饭了! 一个在路边维持秩序的中年女警也在抱怨这样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和她聊了几句,建议她向领导反映反映,能不能搞点实在的,比如多发些¥什么的。她无奈地笑笑,然后瞪了我一眼,迅速远离了我这个思想腐朽堕落的可疑男青年。 在北京路旁耐心地看完了第二轮彩排,增加了花车巡游,再次大饱眼福。而此时,拉萨城内已是灯火通明了。
关键字: 博物馆 哲蚌寺 大昭寺 色拉寺
在线评论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

联系我们
  •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xjlxw.com
  • 地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伊宁路89号新丰大厦A座7楼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经济型

金桥饭店

金桥饭店

已有 224 人关注
福朋喜来登酒店

福朋喜来登酒店

已有 207 人关注
神湖宾馆

神湖宾馆

已有 265 人关注
美食餐饮所有美食

雪神宫藏式餐厅

雪神宫藏餐馆位于布达拉宫墙西端

羌塘怪牛沙龙餐厅

供应藏式自肋餐、中式小菜和薄饼

阿罗仓

如果想吃正宗的藏餐,可到大昭寺旁

拉萨驴窝

每天门庭若市,下饭的菜有菜脯蛋,泡
西藏游记所有游记

情迷西藏慵懒闲散

记得一位老人家曾经语重心长的和

在西藏过三节-拉

早上在24小时营业的“玉包子”吃

屹立在苍天之下的

最近受电影《非诚勿扰II》里“见

暖春三月西藏林芝

抽出了难得的几天假期,从北京飞到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