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回程走滇藏2、启程出发
二、启程出发 清晨当我下楼来到院子里,两辆车已经停在那里等候了,在西藏从事旅游行业的藏族司机一般都很守时,这也许是经常跟老外打交道培养的职业素质。摄影师和两个老太太已经在头一辆车上坐定安置好了,一看见我摄影师就开始招呼:“跟我们坐一辆车吧,和两个老太太做个伴。”虽然自己一贯愚钝,可一大清早还算机灵,车一坐上五天就是它了,可是不能坐错了。 跟老太太混在一起能有什么好,每天在一起零距离接触,时间长了难免会有鸡零狗碎的事。何况人家早就把自己都安顿好了,最后上车的总是处于劣势。于是咱就晃着小脑袋把行李装进了那辆空车,一歪身子坐进了后座。刚刚坐定,两个小青年也扛着包下来了,小魏一让再让把俺让进了副驾驶,自己和小苏坐在后面。 老杨背着他的两个小包下来时,两辆车上都空着一个座位,本来老杨打算上我们这辆车,可是禁不住两个老太太的热情招呼,只好上了他们那辆车夹在两个老太太中间受罪去了。等小吴下来东西都放置好了,人马坐定,我们的滇藏线在早晨八点整正式启程了。滇藏线是214国道从云南到西藏芒康很短的一段,其余部分都是跟川藏线的318国道连接。 拉萨的出城公路两侧都是高大的杨树,金色的叶片晃动在刺眼的阳光下,湛蓝的天空透彻如洗,飘浮的云朵慵懒地舒卷着洁白的腰身。车窗外吹进了清新凉爽的空气,没有含氧量不足的感觉,到是令人精神振奋。同是归途路,大家的心情都格外好,一边张望着窗外的风景,一边侃着各自的旅途经历。 墨竹工卡是出拉萨后第一个县城,附近的自然风光非常美,上次坐班车经过时就被这里的风景迷住了,可惜班车是一路狂奔不给停,看着干瞪眼流口水没办法。这回好了,坐上了专车,还没等俺开口,前面导航车上的摄影师就叫停了,头车一停,后车当然也就停下了。不用招呼,大家抓起家伙跳下车跑到河滩一阵狂扫。
车队继续前行,天空越来越蓝,路边金黄的草滩上点缀着一丛丛的红色小灌木,路上磕长头的信徒吸引了大家,车又停下来了。大家的相机都聚焦在一个人身上,只见那个汉子脸膛赤红,脸上挂着晶莹的汗珠在阳光下闪光。身上穿着一件厚厚的围裙,套着木板的双手认真地重复着头顶、脑门、胸口的动作,然后五体投地扑身卧倒。 走在进藏的路上,磕长头的藏民是路上永远的风景,他们不远千里,拖着小车拉着糌粑和铺盖,变卖了家产从青海四川等藏区一走几年磕着长头到拉萨。一路上风餐露宿天当房,地当床,不失为一种亲近自然的好办法。可惜咱是没有信仰的凡人,吃不了那个苦,受不了那个罪,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缺乏信仰的支撑。
正午时分,到了海拔最高的米拉山口,山口上挂满了五色的风马迎风飞扬,在强劲的风中发出呼啦啦的声响。藏民对自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敬畏,在路上的每一个山口都会挂上风马旗,撒上一把隆达(印满经文的彩色纸片),高喊一声:哎拉索,用来乞求大自然的保佑。米拉山口以它的高度赢得了更多的尊敬,被太多的风马装扮成五彩的世界。
5013米的米拉山口有着和唐古拉山口近似的海拔,可是两个山口给人经过的人感觉却不一样。也许是一般很多人青藏公路上来,一天之内就到了唐古拉山口,爬升太快人没法适应。而经过米拉山口的人都是走川藏滇藏线上来的,路上走了好几天,经过了几个四千米一山的山口,慢慢适应了海拔高度,在米拉山口就显得很轻松。 再说这里临近西藏的江南,周围环境比较好,氧气好象比唐古拉山口要充足,风没有那么扎人,阳光似乎也和蔼了一些。站在色彩斑斓的山口,大家都很兴奋,司机们也被这种情绪感染了,似乎也喜欢在这里多逗留一会,没有人催促上车,大家都跑前跑后抢着镜头,美美地在这里疯了一把。 过了米拉山口一路下行,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尼洋河上游的高山草甸上渗出了涓涓细流,不知不觉间汇流成河,奔腾直下切割出了尼洋河峡谷。狭窄的河道,水流刻不容缓争相通过。碧绿澄清如翡翠般的河水飞珠溅玉,唱着欢歌伴随着我们这些远来的客人一路同行。转眼间河床中出现一块屹立的巨石,水流从两侧夺路而去,著名的景观中流砥柱到了。 前年九月初从这里经过时,天刚下过一场雨,河水泛着浑浊的黄绿色,小金龙客车连一个磕绊都没打,一路狂奔眨眼的工夫就把河心那块大石头甩在身后。即便你念上一百遍六字箴言,司机也不可能发善心舍得踩上一脚刹车。这回不同了,不等俺叫唤,刚到合适的地方前车就停了。三辆车一字排开停在路边,大家纷纷抄家伙端起长枪短炮钻出车门。 同行的人除了摄影师就是摄影爱好者,哪个人的设备都是大家伙,咱的尼康5400跟他们相比,简直就成了儿童团的红缨枪。又消耗了相机内存的一大块空间,那块被称做中流砥柱的大石头已经清晰地记忆在脑海中。
关键字: 唐古拉 尼洋河 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