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尼泊尔之旅
前言
回到北京后已经经历了一周的“低原综合症”——虽然忙于日间繁忙的工作和积压的琐事,心灵却仍然沉醉在金色的光芒中,不愿醒来,每每审视镜中变成褐色的自己,那二十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留下的印迹,似乎还能感到喜马拉雅太阳的温度……渐渐地,时间的沉淀发生了效用,于是落笔就成了一篇“散”文,散得还需要你很多的想象去串起那一个个支离的片段,正可以摆脱任何文字的束缚,自由地畅想甚至拥有你自己心中的喜马拉雅之地……
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的西藏尼泊尔之旅纪行(2005 9.23-10.11)
西藏与尼泊尔,喜玛拉雅的这边与那边就是两个世界,有相同,也有不同……相遇短暂,我并不能确定西藏就是流浪者的精神家园,尼泊尔就是蛰居的天堂,然而我仍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片连接两个世界的土地,因为知道了她的博大,更加渴望走向她;因为了解了她的真实,更想亲近她;归来时,喜玛拉雅的骄阳不仅在我的皮肤上,更在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结下了不解情缘……
“西藏篇”
在西藏,三千公尺以上的海拔让我们与自然和神灵贴得更近,仿佛抬头就可以和他们说话。秋天——告别雨季的西藏充满阳光灿烂的日子,让一切清晰地呈现眼前,碧蓝的苍穹、苍凉的荒原、肥沃的牧场、连绵的雪山和一个个明镜般闪亮的天上的湖……行走惯了,却突然有留下来的冲动,想踏遍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难怪任何旅者在这里都不会孤独,每个路线都有人相伴而行,这就是西藏带给每一个人的激情、洒脱与自信吧;不仅如此,自然在这里便是神灵佛祖的化身,被赋予了无限的神圣,转山转湖便根深蒂固地融入了藏人的生活,也牵动着无数过客的西藏情结,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玛尼堆和飞扬的五色风马便寄托了人们对神山圣湖的无限敬意与期望。当我站在纳木错前,遥望念青唐古拉,竟满怀同样的心情。
想要更加了解那令无数信徒千里迢迢,五体投地的藏传佛教,转庙是必需的途径。对于旁观者,藏传佛教寺庙的吸引力首先在于寺庙本身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对喇嘛生活的猎奇。藏传佛教寺庙大都建在高处,也有在繁华市井,因为因地制宜而布局各异,因为各自的历史渊源而独具特色。仅仅拉萨的几座已经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慢慢品味,辉宏的布达拉、凝重沧桑的大昭寺、生机勃勃的哲蚌寺、色拉寺……日复一日,我们看到的是寺庙前磕长头、转经的人群,庙内手提酥油和大把的一角钱的零资叩首供奉的信徒;久久萦绕耳畔的是低沉的诵经之声和嘹亮的打夯歌声;我们不解何以这样的虔诚,而当我和其梅卓嘎阿姐一家转遍了哲蚌寺的大大小小每一个殿堂,我发现藏传佛教并不是高高在上,神神秘秘地让人敬畏,在藏族人心里佛祖神灵永远无所不在,有求必应,而芸芸众生要做的是借助佛的护佑和引导为自己的善果修一个善因。当大喇嘛将一捧圣水淋在我的头上,又将一小袋染红的青稞交在我手,阿姐说,佛祖会保佑我去除百病,一路平安,当然是应验了。
傍晚时分,是我最喜欢流连八廓街的时候,享受与旅友们推杯换盏的豪爽和快乐,也喜欢静静一个人看转经的人群沿着顺时针穿流不息,任心思天马行空……
时间飞得好快,还来不及无所事事地在拉萨的阳光下发呆,就要去尼泊尔了。出发前被媛媛捡到,又遇到了初初和来自深圳的一对夫妇,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坐长途车先到日喀则,再找车去樟木。拉萨到日喀则58元的车资,路况很好,有山有水风景也好,只是走新路,不能去羊湖和白居寺了。黄昏时分,朋友们还倒卧在日喀则的金源招待所,我则独自去了扎什伦布寺,捕捉那夕阳下最美的瞬间。作为后藏具有崇高地位的黄教寺庙,扎什伦布寺布局之壮观,建筑之精美独树一帜,收藏更是珍贵,有的班禅灵塔的华丽甚至超过布宫的达赖灵塔,26.2米的镀金铜制强巴佛坐像只能用“震撼”二字形容。寺中的喇嘛无论长幼,和善健谈,不经意间便碰触到另一种守护信仰的生活方式那同样充满繁盛、灵动而快乐的气息。
日喀则到樟木我们坐的是挤了12个人的9座金杯——唯一去樟木的长途车,128元每人,15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中尼公路一直在修,出发1小时后就只有崎岖不平的砂石土路了,所到之处尘土飞扬,时常还要爬坡涉水,坐在后排上下翻腾,倒像是在骑马。估计雨季时也只有越野车和大货车可以勉强通过这样的路段了。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觉察地过了5000米的山口,傍晚时到达老定日,远远地清晰地望见珠峰笼罩着一抹金黄,心中只有崇敬,没有征服的欲望。
临近午夜,目的地在即,危机也悄悄袭来,同车的两个河南人中的一个好几次摸同伴装钱包的裤袋试探,我们意识到遇到了顺手牵羊的惯偷,自觉地加了小心。黑夜中感觉上了山路,闻到了绿色的气息,听到了潺潺的水声,时有羊群挡住去路,羊倌竟是黑黑瘦瘦的尼泊尔人。终于到了樟木,山路边停满了尼泊尔的右舵tata货车,在客运旅馆前下车时突降暴雨,只好就近落脚,河南人竟然尾随……这时候的我们既不想被贼偷,也不想被贼惦记着,趁着雨停时,悄然搬到了交通宾馆。也许是一天赶路的疲惫和进入低海拔的缘故,虽然经历了这样一个惊心的小插曲,这一夜却睡得格外踏实香甜。
就要离开西藏了……要读懂她不在一次也不在一时,重要的是细细品味到过的每一处,让在这里渡过的每时每刻都如同一颗颗饱满的露珠折射出绚烂的光彩,便没有丝毫的遗憾,更因为与西藏的缘份已定——我知道自己一定再回来……
“尼泊尔篇”
进入十月,尼泊尔终于渡过了漫长的雨季,阳光灿烂的日子多起来,不仅路途上的安全系数增加了很多,户外运动也开始步入黄金期,尼泊尔再一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喧嚣和繁荣。
一夜雨后,太阳早早的升起,在樟木——这个依山而建的边境小镇中蒸腾出一股蒙蒙的水汽。上午给家人打了电话,过境前报个平安也好让老爸老妈放心,4毛一分钟还好;之后在满街挎着包换钱的妇女们中挑了一个换了尼币,1:8.89,上万的尼币在手,不太真实的感觉。下午一点半通关,在聂拉木关口的这边谈好了5个人每人六元的价钱租车到友谊桥,过了关才看清是辆驾驶室超小的小货车,加司机6个人挤成了照片。我自觉挪到了敞篷的货仓,半卧着随着颠簸的小车蹦跳了八公里的山路,很享受的,一路风景不错呀,一片青绿的山谷,飞瀑悬于山间,太阳依然灼热,但夹杂着一股湿气,终于不再是青藏高原上中尼公路沿途满眼土黄色的苍凉和荒芜。时而与装扮得花里胡哨的尼泊尔人的tata货车或者驱赶的羊群相遇;几个骑单车的老外飞快地掠过,比不了呀,玩得就是心跳。我们也有骑车进藏的勇士,然而并非钟情于单车运动本身的刺激和挑战,更像通过一次肉体的苦旅达到精神的解脱抑或升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啊……友谊桥上背依国门,脚踏两界,留影,向来路挥挥手,走进另一个国度。
如今尼泊尔的边境官员不帮人填表也张口就要200卢比,来蒙混有些英文不济的同胞,当然据理力争一番,只得免费放行。其实对西方人更不客气,每人入境要交30美金,也算是劫富济贫了。租车要4000卢比,我们选择了去加德满都的local bus,每人160卢比。
真的不愧是山之国,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过了多少个镇,只见黝黑健壮的司机(尼泊尔人里难得的健壮)简直是拿身体开车,用整个上身的摇摆带动方向盘不停地转着山路。路上目睹了一辆从垂直的山崖落下陷在湍急的河水中的tata车,神灵保佑无辜的性命……但愿不是客车吧,因为尼泊尔的客车似乎总是满满的,可能也就造就了尼泊尔的男人在车子飞驰时爬上车顶躲清静的本事,那可是我们铁道游击队的功夫啊!中国人的确受到了优待。一路上,一车的尼泊尔人在沿途无数个岗哨前被叫下车接受荷枪实弹的士兵的检查,中国人和个别看上去似乎身份高一些的尼泊尔人可以留在车上,士兵只是上车来看一下护照,眉开眼笑地搭讪几句,再翻翻尼泊尔人的行李,看有没有炸弹什么的。这种紧张气氛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不安,似乎战乱的危险离我们还远……这一幕幕也便成为在尼泊尔境内旅行的惯常经历了。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进入加德满都时,天已经黑了,街上车水马龙,路边满是做小生意的地摊。到了中心公园边的长途车站,其实步行通过新街到tamel区已是很近,开始还不熟悉,五个人打了一辆车100卢比到tibet guest house,竟然满员了,见天色已晚,饥肠辘辘,便到everest steak饱餐了一顿牛排,就在附近的pool hill将就了,250卢比双人标间,很便宜,但是不够干净。明天要去见“尼泊尔的大勇”——tashi delek的新主人。
早上在一家花园餐厅美美地享用了早餐,在旅行社询问返程机票的情况时又讨了一张免费的地图,带着同伴们到了tashi delek,见到大勇,竟有一点点“惊艳”!一行人在盛开的乐杜鹃下的石桌旁相谈甚欢……就这样5个人搬到了龙游客栈(大勇为青年旅社取的中文名)的六人间,每人80卢比一天,倒不是为了省钱,实在是很怀念在西藏时的集体生活。同行的媛媛还应征了龙游的中餐大厨,所以这一天的下午完全脱离了行程计划,竟是随大勇上街买菜、炊具和调料,着实深入了民间生活;初初呢,采购是假,拿着相机捕捉美女才是真呢。晚饭时大勇见人就招喝,竟集了二十多住客和工作人员一起尝了媛媛的北京家常菜,很亲切的感觉。
昨天的夜宴成功,大勇很高兴,一定要带我们去一个他认为最温馨的地方吃早餐。果然,这是tamel南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神庙广场,不知名却很别致,印式白塔被砂黄和砖红色的老房子包围,顽皮的孩子们哄闹嬉戏着,惊起了成群的鸽子;我们围坐在广场一隅,吃着像藏式凉粉,面饼夹炒肉一类的饭食,很可口。尼泊尔是个古老的王国了,可是因为有很多的孩子而显得年轻不少,因为有很多外貌差异很大的民族人种而更像个新移民国家。
本来有一个非常紧凑的计划,可以在一天逛遍杜巴广场,帕殊帕底庙,浮图纳特塔和斯瓦扬布塔,其实在这个悠闲得可以没理由就发呆半晌的国家非常不现实也不合时宜。最好跟着感觉走,先向西南,二十几分钟就溜达到了杜巴广场,没人收门票,其实是靠自觉的。尼泊尔每个古城镇都有杜巴广场,我最喜欢这一个,因
关键字: 加德满都 尼泊尔人 日喀则 藏传佛教